更多“崔浩的书法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董其昌书法的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晚明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也是对清代书学有很大影响的书家。
    董其昌自述学书过程说:“余十七岁时学书,初学颜鲁公《多宝塔》,稍去而之钟、王,得其皮耳。更二十年学宋人,乃得其趣。”表露出他的书学由唐入晋而返于宋的过程。他“受箓于季海(徐浩),参证于北海(李邕)、襄阳(米芾),晚皈平原(颜真卿)而亲近于柳(公权)、杨(凝式)两少师。”博学诸家。他学古人是靠聪明颖悟,好以已意为之,习古并不深严。有人说:“香光以禅理悟书画,有顿悟而无渐修。”(吴荣光语,见《书林藻鉴》)如他参照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的神韵、格局,化出了他的章法,即有意加大行距字距,造成一种疏散萧洒的格局特征。他的书作并不刻意求工,“往往适意”而已,“有意成风,无意取态”,自成风韵。喜爱董书的康熙玄烨评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园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夸示了董书的长处。包世臣评曰:“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荡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也。”又兼揭董书之短。从现存董书作品看,大抵秀润疏朗是其所长,腕力软弱是其所短。但如康有为所说:“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局促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等,是以碑学之好而苛求,不免失之偏颇。
    董其昌书艺在晚明已名闻海内外,仿习者众,作伪亦多。清初康熙喜董书,所以董书在清初盛行朝野,当时受董书影响的书家很多,如沈荃、查升、张照、刘墉、王文治等。潘伯鹰先生说:“他的影响一直扩大下去,到后来的清朝乾隆年间不见衰退。同样的原因,他这种卑弱的轻率的书派也同样使清朝初期的书法不振。”董书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影响,除了各种社会原因和书法衍变的原因之外,他的书法那种秀润的风神,流丽典雅的形态,也是作为一种美的类型而起了作用。这种美在现在仍然有他的价值。

  • 第2题:

    闻说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的徐浩也有书论留下,很想知道他谈了些什么?


    正确答案: 徐浩的书法论著名为《论书》,《宣和书谱》说徐浩曾经写过《法书论》一篇,为时楷模,指的就是这篇。
    《论书》的核心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书法的骨、气、肉、力,他说:“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通过形象比喻,从而对书法提出了骨劲、气猛、肉丰、力沉的形象要求,并认为如果再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藻耀”和“高翔”的话,那就可以称之为书法中的“凤凰”了。二是书法中一些有关骨肉、疏密、大小的问题,原文说:“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长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天经矣。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认为初学应当先立筋骨和用笔藏锋,这自然是对的,但对书法结体的疏密、大小、用笔的捷徐、平侧提出了绝对平均的原则,则不能不说是谬种流传,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屈解。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把字写得四平八稳,有利于干禄,则又为馆阁体书法的理论开了先河,然而无论如何,从艺术角度来说,这种理论的提出,是不能不使人感到茫然的。

  • 第3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 第4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 第5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6题:

    北魏太武帝在道士()和司徒崔浩的鼓动下,制造了史无前例的灭佛惨案,结果崔浩和太武帝均遭惨杀。


    正确答案:寇谦之

  • 第7题:

    单选题
    擅长山水画且著有《笔法记》的画家是下面哪一位()
    A

    崔白

    B

    荆浩

    C

    王维

    D

    李思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德州有成就的史学家很多,其中不包括()。
    A

    华峤

    B

    崔浩

    C

    崔鸿

    D

    杨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北魏太武帝在道士____和司徒崔浩的鼓动下,制造了史无前例的灭佛惨案,结果崔浩和太武帝均遭惨杀。

    正确答案: 寇谦之
    解析: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438)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司徒崔浩和道士寇谦之,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史称“太武法难”。

  • 第10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闻说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的徐浩也有书论留下,很想知道他谈了些什么?

    正确答案: 徐浩的书法论著名为《论书》,《宣和书谱》说徐浩曾经写过《法书论》一篇,为时楷模,指的就是这篇。
    《论书》的核心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书法的骨、气、肉、力,他说:“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通过形象比喻,从而对书法提出了骨劲、气猛、肉丰、力沉的形象要求,并认为如果再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藻耀”和“高翔”的话,那就可以称之为书法中的“凤凰”了。二是书法中一些有关骨肉、疏密、大小的问题,原文说:“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长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天经矣。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认为初学应当先立筋骨和用笔藏锋,这自然是对的,但对书法结体的疏密、大小、用笔的捷徐、平侧提出了绝对平均的原则,则不能不说是谬种流传,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屈解。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把字写得四平八稳,有利于干禄,则又为馆阁体书法的理论开了先河,然而无论如何,从艺术角度来说,这种理论的提出,是不能不使人感到茫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14题:

    崔浩的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崔浩,生年不详,卒于北朝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四五○年)。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字伯渊,小名桃简,崔宏的大儿子。因北魏道武帝看中了他的书法,就让他跟随左右,后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累官抚军大将、左光禄大夫等。崔浩小时就喜爱文学,博览经史,并通晓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相传后魏《孝文皇帝吊比干墓文》是崔浩所书,其字体篆隶相杂,瘦硬峻峭。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认为书法“瘦硬莫如崔浩”,并认为唐朝以后,褚遂良、柳公权、沈传师等人的书法即来自崔浩。《北史·崔宏传》载:“崔浩,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当时,民间经常可以见到他的隶书,人们把他的书迹看得很珍贵,并把收集到他的字,剪裁装钉起来,当作临习的范本。

  • 第15题:

    擅长山水画且著有《笔法记》的画家是下面哪一位()

    • A、崔白
    • B、荆浩
    • C、王维
    • D、李思训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西厢记》中如何看待崔张故事的发展演变?


    正确答案: (1)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写张生和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
    (2)宋代莺莺故事广泛流传,故事的倾向性有了转变。
    (3)金代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把崔张作为正面人物,写到他们团圆为止,倾向性彻底改变,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基础。
    (4)王实甫《西厢记》继承《董西厢》,用杂居形式写崔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

  • 第17题:

    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有:曹喜影响下的()流派,杜操、崔瑶和张芝影响下的()流派,()的行书流派和()的隶书流派。


    正确答案:篆书、草书,刘德升、蔡邕

  • 第18题:

    书法方面创出“瘦金体”的是()。

    • A、赵佶
    • B、崔白
    • C、徐渭
    • D、赵孟兆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填空题
    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有:曹喜影响下的()流派,杜操、崔瑶和张芝影响下的()流派,()的行书流派和()的隶书流派。

    正确答案: 篆书、草书,刘德升、蔡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书法方面创出“瘦金体”的是()。
    A

    赵佶

    B

    崔白

    C

    徐渭

    D

    赵孟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崔浩的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 崔浩,生年不详,卒于北朝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四五○年)。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字伯渊,小名桃简,崔宏的大儿子。因北魏道武帝看中了他的书法,就让他跟随左右,后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累官抚军大将、左光禄大夫等。崔浩小时就喜爱文学,博览经史,并通晓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相传后魏《孝文皇帝吊比干墓文》是崔浩所书,其字体篆隶相杂,瘦硬峻峭。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认为书法“瘦硬莫如崔浩”,并认为唐朝以后,褚遂良、柳公权、沈传师等人的书法即来自崔浩。《北史·崔宏传》载:“崔浩,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当时,民间经常可以见到他的隶书,人们把他的书迹看得很珍贵,并把收集到他的字,剪裁装钉起来,当作临习的范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下何人翻译了朝鲜文的百廿回《水浒传》?
    A

    李周洪

    B

    崔明浩

    C

    金志善

    D

    朴相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