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史上蓬勃发展的阶段。北方中原地区的碑版书法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它表现出了北方雄强矫健的时代特色,与南方飘逸秀美的法帖对峙,书法史上称之为“北碑南帖”。从书体方面来讲,北碑和唐碑又成为书法史上楷书的两大体系。因此,北碑是我国书法中的一座艺术宝库,是我们研究和学习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北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魏碑版。平时,由于习惯,我们把所有的北朝碑版(甚至还有极少数风格相近的南碑)都称之为魏碑。北碑主要有四大类,即造像记,如《龙门二十品》;碑碣,如《张猛龙碑》;摩崖石刻,如《郑文公碑》;墓志铭,如《张玄墓志》。这些北碑书法绝大多数都出自无名书家之手,由于北朝社会长期倡导尚武精神,人们质朴豪放的性格,威武强健的体魄,山泽的深峻,原野的广阔,石作的艰辛,佛像的庄严,这些对他们在艺术追求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北碑中就表现出了雄峻坚实的艺术风格。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概括其特点有十大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总的来讲北朝碑版,尤以其代表魏碑,表现了属于壮美范畴的美学特征。
北碑书法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唐的欧、虞、褚、薛四大书家,他们的楷书作品无不带有北碑的痕迹,其中尤以欧体最为显著。盛唐的大书家颜真卿,他的楷书也明显地吸收了《文殊般若经》、《经石峪金刚经》等北碑的风格。自唐碑出现后,就长期占据书坛,宋、元、明、清四朝均推崇唐碑,视唐人楷书为正规风范,北碑反被湮没无闻了。但是,到了清代中晚期,由于明清科举制度推崇馆阁体书法的结果,使书法艺术面临衰亡的厄运。这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奋起著书立说,大声疾呼提倡北碑,天下学书者纷纷景从,出现了“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的碑学中兴,使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北碑书法在书法史上的艺术地位,才重新被肯定和得到巩固。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北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美学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怎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阮元奠定了“南北书派”及“北碑南帖”的理论后,其后包世臣继起,提倡北碑,不知他是怎样说的?


    正确答案: 包世臣提倡北碑的呼吁,见载于他的《艺舟双楫》一书中。他提倡北碑的手法有二:其一是把北碑和后人的书法相比,以贬低后人书法的手法来拔高北碑;其二是直说北碑的好处,从而使人们为之倾倒信服。现举例分述如下:其一,“北碑字有定法,而又出之自在,故多变法;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从总的方面比较了北碑和唐碑的书艺高下,一褒一贬,说得虽有一定道理,但却绝对化了一点,读者不可死于句下。
    “北碑画势甚长,虽短如黍米,细如纤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具备。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每折必洁净,作点尤精深,是以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后人着意留笔,则驻锋折颖之处墨多外溢,未及备法而画已成,故举止匆遽,界恒苦促,画恒苦短,虽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拿北碑的“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和后人的“着意留笔”、“得此失彼,殆非自主”等作比,正说反说,很能深入。其二,“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从落笔、结体、行墨、取势等方面,概括叙述了北朝人书法的好处,可谓要言不繁。

  • 第2题:

    程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程邈是秦始皇时下杜(或称下邽)人,字元岑,原为衙县狱吏。相传,在他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监狱之后,他搜集当时的大篆并对其进行增损整理,删繁就简,制创新体。因这种新书体简单易学,主要在当时的下层官吏中流传使用,故被称之谓隶书。后来,秦始皇知道了此事,就把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并提升他为御史。因此,历史上一般都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从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来看,中国文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革是一次质的飞跃。自隶字始,中国文字才完全脱离了象形指事的初级状态,进入了成熟的、基本定型的、有系统的符号化文字时代。它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作为隶字的创始者,程邈的功绩,可说是巨大的。难怪唐张怀瓘在其《书断·隶书》中赞道:“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推峰剑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芳传。”当然,似这样巨大的变革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很多人为其做出了贡献,并非全是程邈一人功绩。

  • 第3题:

    北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美学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史上蓬勃发展的阶段。北方中原地区的碑版书法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它表现出了北方雄强矫健的时代特色,与南方飘逸秀美的法帖对峙,书法史上称之为“北碑南帖”。从书体方面来讲,北碑和唐碑又成为书法史上楷书的两大体系。因此,北碑是我国书法中的一座艺术宝库,是我们研究和学习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北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魏碑版。平时,由于习惯,我们把所有的北朝碑版(甚至还有极少数风格相近的南碑)都称之为魏碑。北碑主要有四大类,即造像记,如《龙门二十品》;碑碣,如《张猛龙碑》;摩崖石刻,如《郑文公碑》;墓志铭,如《张玄墓志》。这些北碑书法绝大多数都出自无名书家之手,由于北朝社会长期倡导尚武精神,人们质朴豪放的性格,威武强健的体魄,山泽的深峻,原野的广阔,石作的艰辛,佛像的庄严,这些对他们在艺术追求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北碑中就表现出了雄峻坚实的艺术风格。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概括其特点有十大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总的来讲北朝碑版,尤以其代表魏碑,表现了属于壮美范畴的美学特征。
    北碑书法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唐的欧、虞、褚、薛四大书家,他们的楷书作品无不带有北碑的痕迹,其中尤以欧体最为显著。盛唐的大书家颜真卿,他的楷书也明显地吸收了《文殊般若经》、《经石峪金刚经》等北碑的风格。自唐碑出现后,就长期占据书坛,宋、元、明、清四朝均推崇唐碑,视唐人楷书为正规风范,北碑反被湮没无闻了。但是,到了清代中晚期,由于明清科举制度推崇馆阁体书法的结果,使书法艺术面临衰亡的厄运。这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奋起著书立说,大声疾呼提倡北碑,天下学书者纷纷景从,出现了“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的碑学中兴,使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北碑书法在书法史上的艺术地位,才重新被肯定和得到巩固。

  • 第4题: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以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右抱之势,气势磅礴中散发出雍容华滋的韵味。
    颜真卿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笔遒劲而浑穆,凝重而苍涩,具有古朴的篆籀气,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时而字字独立,宛如坐钟;时而数字相连,仿佛高山之瀑布一泻直下,势不可挡。《祭侄文稿》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故后世将此书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告伯父稿》和舒平缓,另有一番风味。《争座位稿》字里行间到处充溢着忠义之士光明磊落的凛然正气。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 第5题: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頫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翀,康里巎巎等。
    (3)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4)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5)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 第6题:

    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1、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2、是我国第一部世情小说;
    3、是纯白话语言艺术成熟的长篇小说,摆脱了讲唱艺术的影响;
    4、探索了我国长篇古典小说的结构艺术,形成了纵向为主、横向结合的结构方式;
    5、故事情节安排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对后世小说、创作具有借鉴作用,因为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从说话体到阅读体过渡的转折的标志,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分水岭。

  • 第7题:

    问答题
    北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美学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史上蓬勃发展的阶段。北方中原地区的碑版书法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它表现出了北方雄强矫健的时代特色,与南方飘逸秀美的法帖对峙,书法史上称之为“北碑南帖”。从书体方面来讲,北碑和唐碑又成为书法史上楷书的两大体系。因此,北碑是我国书法中的一座艺术宝库,是我们研究和学习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北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魏碑版。平时,由于习惯,我们把所有的北朝碑版(甚至还有极少数风格相近的南碑)都称之为魏碑。北碑主要有四大类,即造像记,如《龙门二十品》;碑碣,如《张猛龙碑》;摩崖石刻,如《郑文公碑》;墓志铭,如《张玄墓志》。这些北碑书法绝大多数都出自无名书家之手,由于北朝社会长期倡导尚武精神,人们质朴豪放的性格,威武强健的体魄,山泽的深峻,原野的广阔,石作的艰辛,佛像的庄严,这些对他们在艺术追求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北碑中就表现出了雄峻坚实的艺术风格。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概括其特点有十大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总的来讲北朝碑版,尤以其代表魏碑,表现了属于壮美范畴的美学特征。
    北碑书法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唐的欧、虞、褚、薛四大书家,他们的楷书作品无不带有北碑的痕迹,其中尤以欧体最为显著。盛唐的大书家颜真卿,他的楷书也明显地吸收了《文殊般若经》、《经石峪金刚经》等北碑的风格。自唐碑出现后,就长期占据书坛,宋、元、明、清四朝均推崇唐碑,视唐人楷书为正规风范,北碑反被湮没无闻了。但是,到了清代中晚期,由于明清科举制度推崇馆阁体书法的结果,使书法艺术面临衰亡的厄运。这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奋起著书立说,大声疾呼提倡北碑,天下学书者纷纷景从,出现了“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的碑学中兴,使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北碑书法在书法史上的艺术地位,才重新被肯定和得到巩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魏碑”的书艺特点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三国魏的钟繇的楷书还带波磔笔意。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东晋楷书有方笔圆笔之分,王羲之以篆书入楷,形成圆转流美的风格特点,这种楷字曾风靡南朝。同时也有方笔楷书存在,如王、谢墓志等民间书家的铭刻等。晋《爨宝子碑》和南朝宋《爨龙颜碑》就是延续方笔传统出现的二块名碑。《爨宝子碑》书风凝重平满,“端朴若古佛之容”(康有为),笔意在隶、楷之间,结字随字形变异,聚散有奇趣。与北方的《中岳嵩高灵庙碑》近似。晚于《爨宝子碑》半个世纪的《爨龙颜碑》,书风‘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康有为),气象庄严清肃,雄穆而灿烂。楷体而存隶意,又有行草气息,书体较《爨宝子碑》已演进了一大步,但又保持了雄强峻厚,雍容洞达,神奕舒长的碑刻雄风。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中原和北方出现了继承方笔传统,以出锋露角悍劲峻拔见长的楷书新字体,与南方圆笔楷书以及以后的唐楷大异其趣。属于这种字体的碑刻以北魏碑刻最典型,最集中,数量也最多。康有为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故称碑者,必称魏也。”习惯上把这类北碑叫“魏碑”。北碑字体流行近一个世纪,到北周以后就被别的字体代替了。
    魏碑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北魏早期《魏太武帝东巡碑》、《华岳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三名碑,保存隶书笔意较多,可称魏碑字体的先导。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化政策,与南朝通使联络,文化受南朝影响,书法亦不例外。如北魏的《张猛龙碑》与南朝梁的《始兴王碑》的书风相近,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大交流的必然结果。再加之北魏风行立碑,佛教寺庙碑刻、石窟造像题记、经幢等的大量出现,为书法发展提供广泛用场。北魏书艺在迁都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康有为),逐渐形成典型的碑风。以方笔为主的《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创造了新的书法形象,可视为魏碑书风确立的典型样式。后来又参入圆笔。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锋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中同一体者。《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锋》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
    总体来看,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结字中敛旁肆,奇险放纵,崇自然而尚天趣。如包世臣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然,故多变态”。魏碑书风一致,特点突出,但个性和情致表达较为充分而灵活,因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杨大眼》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广川王造像》如白门伎乐,装束美丽”,“《云锋石刻》如阿房宫楼阁绵密”,“《张黑女碑》如骏马越涧,偏面骄嘶”……(《广艺舟双楫》)魏碑字体是由蔡邕、钟繇分隶为代表的中原古法直接发展演化而成的,是北方文化形态的产物,它体现了北方人的尚武精神,粗犷彪悍的气质和豪放纯朴的性格特征以及北人的审美情趣。康有为谈北碑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划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的十美,魏碑足以当之而无愧。魏碑在总体上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与当时南朝简札楷书的典雅秀逸之美有很大区别,构成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书艺的两大支柱,对宋元明清有巨大影响的唐代楷书,就是在这两大支柱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唐代开始,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所决定,大力提倡南朝风行的圆转流美的二王书风,北碑书风受到压抑。直至清中叶,随着书艺的衍变和大量北碑的出上,北碑那种雄强的气质和富于生命力的书艺特征,成了书家们校正和改革帖学末路以及台阁体馆阁体死气沉沉局面的灵丹妙药,在阮元、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等书家理论家的大力提倡和嘉美北碑的情况之下,当时北碑名品如《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风行书坛,对当时的书家形成个人书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北碑书风对清代中叶后的书艺变革和新的书法境界的开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影响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清代碑学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怎样?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在篆、隶、楷、行、草诸方面均有建树,其中以篆、隶的成就最为辉煌。在此以前,甲骨、大小篆、汉隶、魏碑这一类的文字,其用途主要是以实用为主,但是到了清代,它们就纷纷登上了大雅之堂,被写成中堂、条幅、匾额、横披、屏条、扇面等形式,赋以了新的内涵,成为观赏性为主的文字;楷书方面,因过去习唐碑已久,令人生厌,清代中晚期书法风尚转为习魏碑,因而出现新的境界;由于碑学的兴起,也给面临衰微之际的行草书,带来了生机,碑与帖相结合,使行草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历时二百六十载的清代,应是中国书法史上中兴的一代。
    在此期间,名家倍出,有成就的书家极多,他们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以至三代、秦汉、魏晋各种金石文字,无不属于他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并在笔法创新和改造书写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艰苦而成功的探索,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些书家中,以个人风格突出、艺术造诣又高的当推郑簠、金农、郑板桥、邓石如、刘墉、伊秉绶、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翁同龢、杨守敬、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吴昌硕、康有为等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个性强烈,自成一家,争奇斗艳,仪态万千,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整个清代书法艺术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清代那样,把艺术领域开拓得如此辽阔、深远。在各种书体方面都有它探索的足迹,都有他们卓越的建树。如果说,魏晋书法艺术是书学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书法艺术是第二个高峰,那么,第三个书法艺术的高峰就是清代碑学。三个时代的书风表现出的艺术美固然不同,但其伟大成就是尚可比肩的。过去,曾有人贱近贵远,认为“整个清代可以说是书法衰微的一代”。这种看法现在看来显然是不正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頫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翀,康里巎巎等。
    (3)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4)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5)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吉抱之势,通篇雍容华兹。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
    (1)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即淳朴真诚、自然优美和深沉蕴籍、崇高严肃。
    (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诗经》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魏碑”的书艺特点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三国魏的钟繇的楷书还带波磔笔意。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东晋楷书有方笔圆笔之分,王羲之以篆书入楷,形成圆转流美的风格特点,这种楷字曾风靡南朝。同时也有方笔楷书存在,如王、谢墓志等民间书家的铭刻等。晋《爨宝子碑》和南朝宋《爨龙颜碑》就是延续方笔传统出现的二块名碑。《爨宝子碑》书风凝重平满,“端朴若古佛之容”(康有为),笔意在隶、楷之间,结字随字形变异,聚散有奇趣。与北方的《中岳嵩高灵庙碑》近似。晚于《爨宝子碑》半个世纪的《爨龙颜碑》,书风‘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康有为),气象庄严清肃,雄穆而灿烂。楷体而存隶意,又有行草气息,书体较《爨宝子碑》已演进了一大步,但又保持了雄强峻厚,雍容洞达,神奕舒长的碑刻雄风。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中原和北方出现了继承方笔传统,以出锋露角悍劲峻拔见长的楷书新字体,与南方圆笔楷书以及以后的唐楷大异其趣。属于这种字体的碑刻以北魏碑刻最典型,最集中,数量也最多。康有为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故称碑者,必称魏也。”习惯上把这类北碑叫“魏碑”。北碑字体流行近一个世纪,到北周以后就被别的字体代替了。
    魏碑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北魏早期《魏太武帝东巡碑》、《华岳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三名碑,保存隶书笔意较多,可称魏碑字体的先导。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化政策,与南朝通使联络,文化受南朝影响,书法亦不例外。如北魏的《张猛龙碑》与南朝梁的《始兴王碑》的书风相近,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大交流的必然结果。再加之北魏风行立碑,佛教寺庙碑刻、石窟造像题记、经幢等的大量出现,为书法发展提供广泛用场。北魏书艺在迁都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康有为),逐渐形成典型的碑风。以方笔为主的《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创造了新的书法形象,可视为魏碑书风确立的典型样式。后来又参入圆笔。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锋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中同一体者。《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锋》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
    总体来看,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结字中敛旁肆,奇险放纵,崇自然而尚天趣。如包世臣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然,故多变态”。魏碑书风一致,特点突出,但个性和情致表达较为充分而灵活,因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杨大眼》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广川王造像》如白门伎乐,装束美丽”,“《云锋石刻》如阿房宫楼阁绵密”,“《张黑女碑》如骏马越涧,偏面骄嘶”……(《广艺舟双楫》)魏碑字体是由蔡邕、钟繇分隶为代表的中原古法直接发展演化而成的,是北方文化形态的产物,它体现了北方人的尚武精神,粗犷彪悍的气质和豪放纯朴的性格特征以及北人的审美情趣。康有为谈北碑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划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的十美,魏碑足以当之而无愧。魏碑在总体上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与当时南朝简札楷书的典雅秀逸之美有很大区别,构成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书艺的两大支柱,对宋元明清有巨大影响的唐代楷书,就是在这两大支柱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唐代开始,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所决定,大力提倡南朝风行的圆转流美的二王书风,北碑书风受到压抑。直至清中叶,随着书艺的衍变和大量北碑的出上,北碑那种雄强的气质和富于生命力的书艺特征,成了书家们校正和改革帖学末路以及台阁体馆阁体死气沉沉局面的灵丹妙药,在阮元、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等书家理论家的大力提倡和嘉美北碑的情况之下,当时北碑名品如《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风行书坛,对当时的书家形成个人书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北碑书风对清代中叶后的书艺变革和新的书法境界的开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影响至今。

  • 第14题:

    清代碑学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怎样?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在篆、隶、楷、行、草诸方面均有建树,其中以篆、隶的成就最为辉煌。在此以前,甲骨、大小篆、汉隶、魏碑这一类的文字,其用途主要是以实用为主,但是到了清代,它们就纷纷登上了大雅之堂,被写成中堂、条幅、匾额、横披、屏条、扇面等形式,赋以了新的内涵,成为观赏性为主的文字;楷书方面,因过去习唐碑已久,令人生厌,清代中晚期书法风尚转为习魏碑,因而出现新的境界;由于碑学的兴起,也给面临衰微之际的行草书,带来了生机,碑与帖相结合,使行草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历时二百六十载的清代,应是中国书法史上中兴的一代。
    在此期间,名家倍出,有成就的书家极多,他们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以至三代、秦汉、魏晋各种金石文字,无不属于他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并在笔法创新和改造书写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艰苦而成功的探索,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些书家中,以个人风格突出、艺术造诣又高的当推郑簠、金农、郑板桥、邓石如、刘墉、伊秉绶、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翁同龢、杨守敬、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吴昌硕、康有为等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个性强烈,自成一家,争奇斗艳,仪态万千,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整个清代书法艺术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清代那样,把艺术领域开拓得如此辽阔、深远。在各种书体方面都有它探索的足迹,都有他们卓越的建树。如果说,魏晋书法艺术是书学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书法艺术是第二个高峰,那么,第三个书法艺术的高峰就是清代碑学。三个时代的书风表现出的艺术美固然不同,但其伟大成就是尚可比肩的。过去,曾有人贱近贵远,认为“整个清代可以说是书法衰微的一代”。这种看法现在看来显然是不正确的。

  • 第15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 第16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17题:

    ()的书法创作以北碑为主要格调,在书法史上可谓敢为人先,成为清代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统一在北碑上的第一个典型代表。


    正确答案:包世臣

  • 第18题:

    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
    (1)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即淳朴真诚、自然优美和深沉蕴籍、崇高严肃。
    (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诗经》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 第19题:

    问答题
    程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程邈是秦始皇时下杜(或称下邽)人,字元岑,原为衙县狱吏。相传,在他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监狱之后,他搜集当时的大篆并对其进行增损整理,删繁就简,制创新体。因这种新书体简单易学,主要在当时的下层官吏中流传使用,故被称之谓隶书。后来,秦始皇知道了此事,就把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并提升他为御史。因此,历史上一般都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从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来看,中国文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革是一次质的飞跃。自隶字始,中国文字才完全脱离了象形指事的初级状态,进入了成熟的、基本定型的、有系统的符号化文字时代。它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作为隶字的创始者,程邈的功绩,可说是巨大的。难怪唐张怀瓘在其《书断·隶书》中赞道:“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推峰剑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芳传。”当然,似这样巨大的变革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很多人为其做出了贡献,并非全是程邈一人功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2、是我国第一部世情小说;
    3、是纯白话语言艺术成熟的长篇小说,摆脱了讲唱艺术的影响;
    4、探索了我国长篇古典小说的结构艺术,形成了纵向为主、横向结合的结构方式;
    5、故事情节安排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对后世小说、创作具有借鉴作用,因为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从说话体到阅读体过渡的转折的标志,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分水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的书法创作以北碑为主要格调,在书法史上可谓敢为人先,成为清代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统一在北碑上的第一个典型代表。

    正确答案: 包世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以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右抱之势,气势磅礴中散发出雍容华滋的韵味。
    颜真卿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笔遒劲而浑穆,凝重而苍涩,具有古朴的篆籀气,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时而字字独立,宛如坐钟;时而数字相连,仿佛高山之瀑布一泻直下,势不可挡。《祭侄文稿》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故后世将此书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告伯父稿》和舒平缓,另有一番风味。《争座位稿》字里行间到处充溢着忠义之士光明磊落的凛然正气。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阮元奠定了“南北书派”及“北碑南帖”的理论后,其后包世臣继起,提倡北碑,不知他是怎样说的?

    正确答案: 包世臣提倡北碑的呼吁,见载于他的《艺舟双楫》一书中。他提倡北碑的手法有二:其一是把北碑和后人的书法相比,以贬低后人书法的手法来拔高北碑;其二是直说北碑的好处,从而使人们为之倾倒信服。现举例分述如下:其一,“北碑字有定法,而又出之自在,故多变法;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从总的方面比较了北碑和唐碑的书艺高下,一褒一贬,说得虽有一定道理,但却绝对化了一点,读者不可死于句下。
    “北碑画势甚长,虽短如黍米,细如纤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具备。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每折必洁净,作点尤精深,是以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后人着意留笔,则驻锋折颖之处墨多外溢,未及备法而画已成,故举止匆遽,界恒苦促,画恒苦短,虽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拿北碑的“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和后人的“着意留笔”、“得此失彼,殆非自主”等作比,正说反说,很能深入。其二,“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从落笔、结体、行墨、取势等方面,概括叙述了北朝人书法的好处,可谓要言不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