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题目
问答题
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孕育阶段:在16世纪以前,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和零散性。
    ②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性、完备化和理论化。
    ③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杜威、维果斯基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④发展阶段:自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学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台梭利、加德纳等。

  • 第2题:

    试论述ERP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基本MRP阶段:60年代的时段式MRP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
    (2)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
    (3)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
    (4)90年代的ERP: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

  • 第3题:

    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文献是()


    正确答案:《礼记·学记》

  • 第4题:

    问答题
    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包括:教授法”阶段,“教学法”阶段,“教材教法”阶段,“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教学论”阶段,“教育学”阶段,“课程与教学论”阶段。
    1.“教授法”阶段:重在对“学”的重视,中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与19世纪90年代,其标志是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上课。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施分科教学,各科教授法应运而生。根据《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初级师范学堂规定学习5年,每年都设有“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教授法、实施授业等内容。优级师范学堂规定教育学在第二、三年开设,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史、教授法、教授实事练习等内容。可见,“教授法”最初是作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在这个阶段有不少语文学教授法的著作,其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研究逐步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2.“教学法”阶段: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在1919年由陶行知提出来,以便把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他主张“教学合一”,理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采用“教学法”的名称扩大了学科研究的范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了教育研究的视野。陶行知的这一新的提法很快为教育界所采纳。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学校系统改革令》,正式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在五四以后,以“教学法”命名的著作很多,这些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教材教法阶段”:在“教材教法阶段”,对教材的重视是其显著特点。在20世纪30年代末,鉴于对分科教学法比较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与教法直接相关的教材的探索,一些师范院校开始尝试增加教材研究的内容,同时改学科名称为“教材教法研究。”其实在1946年颁布的《修正师范学院规程》中,又进一步规定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属于专业训练科目之一,在第四学年学习,内容分教材选择、教科书批评、课程标准研究、课程组织、教具设置及应用部分。同时还规定,本课程讲授、阅读、参观与其他研究方法并用。至此,语文教材研究与语文教法研究并列为师范院校中文系科的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多要素都列入了学科理论研究的范围,并形成了特定的教学研究方法。
    4.“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在“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两个名称名存,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文革”以后的“语文教学法”与“语文教材教法”研究,其“法”的内涵已逐步由属于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向原理、原则、法则过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拓展,教学原理、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都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5.“教学论”阶段:在改革开放后,1986年北京师范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议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育学”。第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将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于是,本学科也相应改称为“语文教学论”或“语文学科教学论”。这一名称的变更,反映了人们对学科教学法、教材教法知识体系的不满。其研究视角更为开阔,开辟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学科教学的研究路向。
    6.“教育学阶段”:强调的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的人,他的研究对象由侧重具体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的内容由侧重具体理论和方法的“法”和“论”,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这种转变是学科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是普通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三者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又是不断拓展的。学科教学法侧重于研究教学技能,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追求掌握方法技能。学科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敬爱哦学基本理论问题,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语文教育学”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的教育观。它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诞生,是与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与一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像适应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
    近百年来,从语文“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到“教学论”“教育学”,再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课程名称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科与课程自身研究逐步深化的结果,反映了语文教育学科与课程内容性质的变化和理论本身的发展。
    对其评价:语文课程论的发展全过程,对教材教法育人等的反思中,不断总结改革,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上我国的特殊政治因素,使人们在很长时间内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在过去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形成过程中,反映了时代风貌,符合形势的需要。但是其变化,从学生个体诧异等角度考虑的不多,怎么样能让语文课程能更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以后的语文教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试论述西方文论中关于文学文本构成“二分法”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对于文学内部构成的认识,西方文论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逐渐深化过程。
    (1)中世纪著名诗人但丁从层次角度立论,认为“为着把我们所要说的话弄清楚,就要知道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单纯的,毋宁说,它有许多意义。第一种意义是单从字面上来的,第二种意义是从文字所指的事物来的;前一种叫做字面的意义,后一种叫做寓言的,精神哲学的或秘奥的意义”,但丁的论述开启了西方文学文本构成二分法的源头。
    (2)到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这种“二分法”正式成熟。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文本是由“外在形态”和“内在意蕴”二者构成的理论。黑格尔将那“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之为“外在形状”,而将这“外在形状”所“指引”的“内在的东西”称之为“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即“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黑格尔的论述直接导致之后西方的内容/形式的二分法的形成,这种观点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1927)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1959,1971,1983)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苏联的美育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正确答案: 1917年,苏联政府在成立之际,就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20世纪20年代,苏联重视“生活教育”,普及美育活动。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知识灌输教育的影响下,美育一度有后退的倾向。
    苏联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校内与学校外共同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论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正确答案: 教育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入以后开始的。其发展历程大体可概括为:先学日本,后袭美欧,解放后学苏联,文革后逐渐走上教育学中国化的道路。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翻译介绍日本的教育学。其中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学习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除杜威、克伯屈、桑代克等人的作品外,其他西方的著名教育论著,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等也被引入我国。同时,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专著也日益增多。
    第三,1949~文革前,全面转向苏联,在此期间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建设沿着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道路不断地发展、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50年代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降低办公用纸的费用,仅仅代替手工的数据处理。60年代,企业开始对信息有了不同的看法,开始认识到信息能用来支持企业的全面管理。70年代信息系统开始被称之管理信息系统,认为是能大量生产出周产量报告,月财务信息等。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又有了新的发展。90年代,信息概念又发生了变化,信息开始被认为是一种战略性的资产,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战略优势的源泉或战胜对手的手段。到2000年,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再次改变人们观念,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已上升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教育学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正确答案: 教育学的价值有: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解释是理性的。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孕育阶段:在16世纪以前,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和零散性。
    ②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性、完备化和理论化。
    ③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杜威、维果斯基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④发展阶段:自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学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台梭利、加德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的这种组织性、专门化等特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教师所承担的;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
    (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青少年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适合受教育的时期。他们的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
    (4)学校教育还能对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舍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但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第一,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
    第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在意识方面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的效应。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家庭环境中的众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等方面。
    第四,社会发展状况。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公民整体素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孕育阶段:在16世纪以前,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和零散性。
    ②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性、完备化和理论化。
    ③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杜威、维果斯基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④发展阶段:自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学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台梭利、加德纳等。

  • 第14题:

    论述护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正确答案: (1)交叉学科,护理教育学是由于护理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认而逐渐形成的交叉学科;
    (2)应用学科,
    第一,在护理教育学起步阶段,它以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成熟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点,通过此应用过程在指导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各类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教育实践的品质。
    第二,在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阶段,其应用性又体现在两个过程:
    ①应用护理教育研究结果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护理教育过程;
    ②将护理教育的实践经验向其他相关学科推广和应用。

  • 第15题:

    问答题
    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
    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在中国,“教育学”是个译名,20世纪初起源自日本。自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实际上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起,中国开始出现教育学的概念。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师范学堂讲授“教育学”。自此,我国师范学校开设教育学课程成为定制。
    我国的教育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主要是教材的翻译和撰写。二十世纪初主要是学习日本,20年代开始学习美国,50年代后转向学习日本,而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则是面向全球学习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当然,另一方面,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1)“教育学”学科的设立阶段(1900~1905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出现师范教育,诞生了教育学学科(课程)。
    (2)中国教育学的起步阶段(1905~1920年)
    这一阶段为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阶段,它开始于中国学者向日本教育学的学习,然后是自己编写著作,这些教育学大多是对外国教育学内容的迁移,但我国毕竟开始有了自己的教育科学。从形式上看,这时的教育学基本上属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
    (3)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阶段(1920~1949年)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比如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此同时,西方其他各派的教育专著也开始传入中国,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在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外教育学的基础上,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方面的专著也日益增多。它们从体系到内容上都比前一阶段更完整、更深入、更系统、更充实,并为后来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阶段(1949~1965年)
    1949~1965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对教育学全面“苏化”并进而改造的时期。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前苏联的教育学强调制度化教育,这种教育学对稳定我国建国初期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教育学建设的角度看,前苏联的教育学帮助我国完成了教育学理论模式的格式塔转化,填补了当年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空白。这时的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翻译了许多前苏联的教育学著作,比如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②邀请前苏联专家讲授教育学,不断引进前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最新信息。
    ③出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育学讲义和报告。
    ④出版了许多“凯洛夫”版的教育学。
    (5)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年)
    “文革”开始后,教育学的内容组成是语录汇编,教育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与倒退。
    (6)教育学的“中国化”探索(1976年至今)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出版各类教育学专著与教材,翻译介绍前苏联、西方的教育学教材和类似教材性质的著作。比如叶澜的《教育概论》,黄济和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与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论述护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正确答案: (1)交叉学科,护理教育学是由于护理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认而逐渐形成的交叉学科;
    (2)应用学科,
    第一,在护理教育学起步阶段,它以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成熟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点,通过此应用过程在指导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各类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教育实践的品质。
    第二,在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阶段,其应用性又体现在两个过程:
    ①应用护理教育研究结果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护理教育过程;
    ②将护理教育的实践经验向其他相关学科推广和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孕育阶段:在16世纪以前,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和零散性。
    ②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性、完备化和理论化。
    ③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杜威、维果斯基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④发展阶段:自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学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台梭利、加德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幼儿思维工具变化的趋势及其教育学意义。

    正确答案: (1)幼儿思维工具变化的趋势
    思维工具是指思维进行所依靠的手段、方式。幼儿的思维工具主要是动作和语言。在幼儿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的作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其变化趋势为: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作用则由小到大。这种变化趋势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①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动作不是受语言支配而是受视觉形象支配。幼儿依靠再认眼前的事物而建立“短时”的联系。
    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的行动的结果不断做出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表象形式的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
    ③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幼儿晚期,在行动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在以上三阶段,动作的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初的动作是不带任何解决问题方向的,是单纯的、“无思考的”动作;第二阶段的动作是有目的、探讨性的、问题性的动作;最后,第三阶段的动作又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性质,而成为单纯执行的动作。
    (2)幼儿思维工具变化趋势的教育学意义
    根据上述趋势和特点,在幼儿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经验、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材教法:
    ①对于较小的幼儿主要采用直观行动思维,教师在教授幼儿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时要多设直观环境,并且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②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由于其语言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幼儿教师对有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主要依靠言语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你对人格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理解?

    正确答案: 答题角度提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①人格形成的动力
    ②人格的结构
    ③人格发展的阶段
    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⑤如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详细论述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期(19世纪中后期—一战前)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例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爱迪生电器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等都先后在国外活动。这些公司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二、跨国公司的缓慢发展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受战争和1929经济危机影响,总体上跨国公司发展缓慢。
    三、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期(二战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全球跨国公司的排名,前十名依次是英荷壳牌集团RoyaI Dutch Shell,美国的Ford、GM、Exxon、IBM,英国石油British Petroleum,瑞典及瑞士合资的Asea Brown Boveri,瑞士的Nestle,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Mobil。前十名中美国占了五名。这是按公司海外资产进行的排名。若按销售额排列,美国依然居前列。1987年按销售额排列的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金字塔,在高踞塔尖的23家中,美国占了10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高达250亿美元。在紧接塔尖之下的52家中,美国占了21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1987年600家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2%,西欧占32%,日本占1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学前教育学的内容与任务。

    正确答案: 内容:
    (1)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
    (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3)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
    (4)学前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任务:
    (1)观察与认识学前教育现象;
    (2)研究和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3)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在约13000BC-8000BC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大量早期农业遗存。目前发现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重要的有河北徐水南庄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年、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邕宁顶蛳山、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阳春独石仔、翁源青塘,封开黄岩洞等。这些遗址的发现及其研究的深入,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以北方的粟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为代表。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地下粟粒仓储的发现,确立了华北地区是粟类农作物的发生地。虽然至今尚未发现距今9000年以前的栽培粟遗存,也许粟粒不易保存而难以发现,或初期的栽培粟粒与野主粟粒不易区别,早期栽培粟遗存的发现是个至今尚无法突破的考古难题。但是,依据徐水南庄头发现的可能是家畜的狗与猪骨骸及其由潮湿转干的湖沼演变这一适合于植物栽培的环境特点、北京东胡林发现的人骨已轻度石化的两男一女的三人合葬墓、怀柔转年出土的盛物石容器等全新世初期的遗存推测,大约在在距今1万年前后,栽培粟在太行山东西两侧及燕山南麓的山谷平原地带发生。稻作农业的起源,因分别在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遭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后的栽培稻植硅石和稻谷而开始明朗起来。这两处遗址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江西东北部的环玉山至南岭北麓,大约是我国南方的腹心地带。在这一地区内,丘陵、盆地、平原、河流及湖泊相间分布,气候湿润,可食性野生动植物丰富,适于人类从事较为稳定的采集(包括捕捞)、狩猎活动。在这两处遗址中与古栽培稻遗存同时发现的还有大量野生稻遗存,表明栽培稻是在长期采集食用野生稻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其发生地大概在这两处遗址所属的南丘陵及其以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乐、南岭岭脊以北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如果结合洞庭湖西北部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的彭头山文化的栽培稻谷及其聚落遗址、杭州湾南部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成堆成片栽培稻遗存及其发达的农业工具与木结构房屋,以及河南南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栽培稻遗存,可以简略地推论栽培稻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发展的形式:即栽培稻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或接近12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距今9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伴随着全新世暖湿气候效应的北进,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简称为“中心起源,边缘发展”。22500-2000BC,中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都有哪些,试述这些区域文化较此前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500-2000BC中国史前社会的铜石并用时代,处于龙山时代的晚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生发展和国家产生的前夜,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对于探讨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2500-2000BC之间,广大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都较前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辽河流域,结合各地考古发现总结一下可以概述为如下几个方面:此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制造铜器,在齐家文化、龙山文化中都发现有早期的红铜或者青铜遗存,但是铜器使用并不发达。陶器制造一般使用轮制,龙山文化发达的黑陶文化在较大范围内影响极广。纺织业也有很大的进步。此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打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水源的制约,更利于定居生活。房屋建筑较前期了有很大发展,开始用夯土筑房基,用土坯砌墙,并用石灰抹地面和墙壁。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址,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中都发现有大量的城址和大型聚落遗址,红山文化发现女神庙以及祭坛,良渚文化发现祭坛并大型墓地以及大量精美玉器,聚落等级分化显著,社会复杂化程度较前期近一步加深,标志着文明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