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后,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抗菌药物C、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D、在查明感染源之前,应给予最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E、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题目

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后,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抗菌药物
  • C、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 D、在查明感染源之前,应给予最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
  • E、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所列“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有指征应用

    B.按照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

    C.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D.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E.查明感染病原之前,给予广谱或最新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E

  • 第2题:

    以下所列的指征中,“应用治疗剂量高限的抗菌药物”不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是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特点。


    正确答案:C
    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不应该“应用治疗剂量高限的抗菌药物”

  • 第3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 第4题:

    防止任何细菌入侵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A、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B、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C、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效

    E、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查明感染源之前,应给予最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
    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抗菌药物
    C.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D.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E.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关于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 B、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 C、选用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代谢的药物可以维持原治疗量
    • D、选用经肾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必须减低剂量和延长给药时间
    • E、主要经肾排泄,但本身并无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可以选用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病人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病人,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做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以下属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人。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①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及手术野无污染等,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②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的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这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生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③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④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应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⑤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病人情况酌量延长用药时间。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 第8题:

    关于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 B、眼科感染可局部用药
    • C、局部给药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 D、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被吸收
    • E、抗菌药物局部应用仅限于少数情况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  )。
    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病人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依据病人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①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病人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用于滴耳。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天多次给药。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可一天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应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和防止复发。(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有下列指征时方可联合用药。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或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⑤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清洁手术的手术野无污染,但也需要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B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此时应用抗菌药物属于治疗性应用

    C

    为预防手术切口后感染,应针对表皮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D

    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选用抗菌谱广的药物

    E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的预防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物(病情严重者除外)

    B

    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

    C

    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D

    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

    E

    应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范围给药

    B.根据病情确定给药途径

    C.及早确定病原菌

    D.合理的给药间隔和疗程

    E.尽量局部应用抗菌素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

    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C、“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D、“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答案:ABCD

  • 第15题:

    肿瘤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A、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B、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C、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效

    E、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E

  • 第16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C、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D、以上都是
    E、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答案:D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 第17题:

    关于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被吸收
    B.眼科感染可局部用药
    C.局部给药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D.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E.抗菌药物局部应用仅限于少数情况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中,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哪些?


    正确答案: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 第19题:

    请叙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或重症感染;③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者;④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 第20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病人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依据病人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①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病人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用于滴耳。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天多次给药。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可一天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应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和防止复发。(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有下列指征时方可联合用药。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或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⑤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 第21题:

    问答题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病人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病人,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做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以下属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人。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①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及手术野无污染等,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②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的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这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生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③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④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应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⑤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病人情况酌量延长用药时间。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B

    眼科感染可局部用药

    C

    局部给药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D

    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被吸收

    E

    抗菌药物局部应用仅限于少数情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后,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抗菌药物

    C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D

    在查明感染源之前,应给予最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

    E

    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
    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

    C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D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E

    抗菌药物报销原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