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后要达到GPS技术代替低等级水淮测量目的,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山区的精度指标应为()cm。”相关问题
  • 第1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误差来源包括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水准测量误差、重力测量误差和地形数据DEM的误差。可知不需要沉降测量数据。本题A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

  • 第2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后要达到GPS技术代替低等级水淮测量目的,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山区的精度指标应为( )cm。

    A.±15.0
    B.±8.0
    C.±5.0
    D.±1. 08

    答案:A
    解析: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后要达到GPS技术代替低等级水准测量目的,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其精度指标应为:城市±5.0cm,平原、丘陵±8.0cm,山区±15.0cm。其分辨率应为2.5”×2.5”。

  • 第3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不包括 ( )

    A.水准测量
    B.GPS测量
    C.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D.三角高程测量

    答案:D
    解析: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可归纳为:几何法(如天文水准、卫星测高及GPS水准等)、重力学法及几何与重力联合法。因此求算似大地水准面的过程中的工作就有水准测量、GPS测量、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和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 第4题:

    (2016 年) GPS 测量中, 大地高的起算面是()

    A. 大地水准面
    B. 参考椭球面
    C. 地球表面
    D. 似大地水准面

    答案:B
    解析:
    1.1中的内容,大地高是从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 第5题: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有()

    A: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
    B:三角高程测量
    C:GPS高程测量
    D:高程系统测量
    E: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

    答案:A,E
    解析: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是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的。

  • 第6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详见《注册测绘师辅导教材综合》第42页,区域似大地水准水准面精化误差来源可知不需要沉降测量数据。

  • 第7题: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有 ( )

    A.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
    B.三角高程测量
    C.GPS高程测量
    D.高程系统测量
    E.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

    答案:A,E
    解析: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是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的。

  • 第8题:

    1.任务概况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测区面积约500km2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6 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 0点、利用已有点位1 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3.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0. 05m。


    【问题】


    1.简述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


    (1)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2)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主要用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点测定。按用途不同,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


    (3)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关规定。


    2.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1)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2)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答案:
    解析:

  • 第9题:

    1.任务概况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测区面积约500km2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6 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 0点、利用已有点位1 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3.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0. 05m。


    【问题】


    1.简述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答案:
    解析: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


    (1)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2)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主要用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点测定。按用途不同,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


    (3)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关规定。


    2.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1)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2)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 第10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A水准测量

    B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CGPS测量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A,B,C,D

  • 第11题:

    多选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A

    水准测量

    B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C

    GPS测量

    D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城市地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精度应为(    )。
    A

    ±5.0cm

    B

    ±8.0 cm

    C

    ±15.0 cm

    D

    ±20.0 cm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GPS 测量中,大地高的起算面( )。

    大地水准面
    B、参考椭球面
    C、地球表面
    D、似大地水准面

    答案:B
    解析:
    大地高是指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外业测量数据归算到参考椭球面时,需要计算大地高,也就是大地坐标系。另外 GNSS 直接测量得到大地坐标,所以使用的也是大地高系统。

  • 第14题:

    (2014 年)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 下列数据中, 不需要的是() 。

    A. 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 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 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 区域 GPS 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由本节内容可知A不需要。

  • 第15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有()。

    A:GPS测量
    B:水准测量
    C: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
    E:加密测量

    答案:A,B,C,D
    解析: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几何法(天文水准、卫星测高、GPS水准)、重力学法及组合法(几何与重力联合法)。计算步骤为:①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②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③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④似大地水准面检验。故选ABCD。称为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用户通常也称其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通常是指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2.功能功能,包括:①数据输入;②数据输出;③查询统计;④数据维护;⑤安全管理。3.支撑环境支撑环境,包括:①服务器设备;②存储备份设备;③外围设备;④网络环境。

  • 第16题:

    GPS高程测量的应用方式有()。

    A:以GPS大地高高差变化量代替正常高高差变化量,传递精密水准正常高
    B:以GPS正常高差代替三、四等等外水准高差,进行水准网平差
    C:以GPS大地高代替正常高,建立区域高程控制网
    D:以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的GPS正常高直接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
    E:以椭球面成果计算的GPS正常高直接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

    答案:A,B,D
    解析:
    GPS高程测量应用方式主要分为三类:①以GPS大地高高差变化量代替正常高高差变化量,传递精密水准正常高。②以GPS正常高差代替三、四等等外水准高差,进行水准网平差。③以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的GPS正常高,直接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不能以GPS大地高代替正常高,建立区域高程控制网。故选ABD。

  • 第17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需要正常高、大地高和DEM数据。

  • 第18题:

    为了克服传统水准测量的不足,我国实施的是对()的精化。

    A:大地水准面
    B:似大地水准面
    C:参考椭球面
    D:总地球椭球面

    答案:B
    解析:
    我国采用的是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因此,我国主要是对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也就是按一定的分辨率精确求定高程异常ζ值。

  • 第19题:

    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方法包括()。

    A:卫星测高
    B:GPS水准
    C:对比检验法
    D:重力学法
    E:组合法

    答案:A,B,D,E
    解析: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归纳为:几何法(如天文水准、卫星测高、GPS水准等)、重力学法和几何与重力联合法(或称组合法)。选项A、B两种方法属于几何法的内容,选项D、E分别为其他两种方法。选项C是似大地水准面检验的方法,故不选C。

  • 第20题: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涉及测区面积约500 km2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CPS C级点选埋6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0点,利用已有点位1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 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项目要求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 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 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 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 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为2.5 '*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为±0.05 m。


    问题


    (1)简述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础数据的要求。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答案:
    解析:

    (1)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如下(参见1.5考点2)。


    ①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②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的等角格网间距表示。


    ③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2)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础数据要求如下(参见1.5考点3)。


    ①在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时,应利用已有的或通过实测重力资料确定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作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基础数据。


    ②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分辨率应与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及该区域内重力点的密度相匹配。每个平均重力异常格网中宜有一个实测重力点,其精度应不低于加密重力点的精度。


    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采用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④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精度以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代表误差表示。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代表误差计算公式为



    式中:δg为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单位为10-5m/s2;λ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各种地形类别对应的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⑤所采用的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⑥数字高程模型应使用精度不低于国家1:50 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其格网间距不大于25 m*25 m,格网高程中误差不大于下表的要求。



    ⑦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平面坐标y残差中误差为



    大地高H残差中误差为



    平面点位中误差为



    5.坐标转换实施步骤


    (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


    (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两坐标系下重合点坐标形式的转换。若采用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则要将重合点的两坐标系坐标换算成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若采用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则要将重合点的两坐标系坐标换算成各坐标系下的空间直角坐标。


    (5)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初步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6)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一般若残差大于2倍残差中误差,则认为是粗差予以剔除,然后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为止。


    (7)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


    (8)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转换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


  • 第21题:



    市级似大地水准面


    1)项目概况


    ××市坐落于××平原,平均海拔300m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城市中心经纬度大致为:东经××,北纬××。该市高程基准亦采用独立基准,主要由××××年该市二等水准网和不同时期的三、四等水准网所构成的高程控制网以实现这一高程系。根据与国家两个一等水准点的联测可知,该市独立高程系较国家1 9 8 5国家高程系高出约×××m。该市高程控制网不仅整体性与现势性较差、控制面积较小,这种独立系统也给工程使用带来麻烦,不符合当今测绘发展趋势。


    2)项目目的


    本项目的目的是在××市建立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或大地水准面,或者推算出该市具有厘米量级的高程异常差值(即△ζ) 。进一步推动GNSS技术的全面应用,尤其是利用GNSS定位技术所获得的三维坐标中的大地高分离求解正常高或海拔高,快速获取地面点的高程信息,为GNSS-RTK作业提供平面坐标和高程转换的理论基础,使GNSS-RTK和CORS获取的数据(平面和高程数据)能满足目前1:1万、1:5000、1: 2000、1: 500比例尺测图和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尤其高程精度要达到厘米级精度的要求,加快“数字城市”工程的建设。


    3)观测资料


    (1)水准观测


    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中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作业,布设水准网,全网共布设三等水准点×××个。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精度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GNSS观测


    按《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7T 18 314—2009)中C级精度要求作业,布设GNSS网观测,全网共有GNSS点×××个,南北方向约为76km,东西方向约为68km,控制面,积4000km2,以国家A级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数据精度达到C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3)其他资料……


    4)问题


    (1)简述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何为高程异常控制点?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有何要求?


    (3)为了完成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还需要哪些案例中没有列出的“其他资料”?简述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的内容。


    (4)如何对似大地水准面进行精度检验?


    (5)结合案例简述实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要工作,需要上交的资料。






    答案:
    解析:

    市级似大地水准面


    (1)简述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按《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 23709—2009)规定的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如下。


    ①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


    ②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的等角格网间距表示。


    ③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表1-8的规定。


    ④地理区域较小的城市或局部的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在满足表1-8中城市似大地水准面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应用需要设计。


    (2)何为高程异常控制点?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有何要求?


    ①高程异常点:大地高由GNSS测定、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测定的大地点,也称GNSS水准点。


    ②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a.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


    b.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的地形类别区域,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地区应适当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


    c.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表1-11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点和水准网点。


    d.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网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公式计算结果。其中,d为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网点最大间距( km);mξ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cm);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其数值平原取0.54、丘陵地取0.81、山地取1.08、高山地取1.50;λ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


    (3)为了完成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还需要哪些案例中没有列出的“其他资料”?简述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的内容。


    ①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是综合利用重力资料、重力场模型与GNSS水准成果,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应用移去一恢复技术确定区域性精密似大地水准面。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利用GNSS技术结合高精度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已成为高程测量的一种方式。因此,为了完成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还需要以下资料。


    a.重力资料:该市区域内的加密重力测量资料,要求每个2.5 '*2.5 '格网内至少有一个实测重力点。


    b.DEM数据:我国目前已完成1:5万精度的DEM数据库建设,1:5万DEM数据分辨率为25m*25m。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收集1:5万DEM,并以此为基础生成项目区域的3"*3"、30"*30"、2.5 '*2.5 '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数据。


    c.参考重力场模型: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时,可选用国内外先进的高阶次地球重力场模型(如美国研制的EGM2008、武汉大学研制的WDM94等)作为参考重力场模型,通过分析、比较,采用适宜的参考重力场模型。


    ②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原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计算主要有以下方面。


    a.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7T 18314—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7T 12898—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NSS测量、水准测量数据处理得到高程异常控制点的GNSS大地高和正常高.按照公式ξGPS=H-h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其中,ξGPS为高程异常(m);H为大地高(m),由GPS测量方法获得;^为正常高(m),由水准测量方法获得。


    b.利用收集到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


    c.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d.根据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一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e.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4)如何对似大地水准面进行精度检验?


    ①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是通过一定数量分布均匀的高程异常控制点来实施的,这些高程异常控制点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称为高程异常检验点。


    ②检验点的布设原则。


    a.检验点的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


    b.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0个;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1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5 0个;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个。


    c.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


    d.检验点应满足GNS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


    e.在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验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NSS观测与水准观测,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③检验点数据处理。


    a.检验点GNSS数据处理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的相关规定。


    b.检验点水准数据处理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或《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7T 12898—2009)的要求执行。


    c.按公式ξ=H-h计算检验点的实测高程异常,记为ξ


    d.利用检验点的大地坐标和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的高程异常,记为ξ


    ④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评定。


    a.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ξ与其实测高程异常ξ计算高程异常不符值△(△=ξ);


    b.计算高程异常不符值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


    (5)结合案例简述实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要工作,需要上交的资料。


    ①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工作主要包括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两个方面:


    外业观测工作包括选点埋石、水准测量、GNSS观测、重力测量、外业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归档;内业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水准数据处理、GNSS数据处理、加密重力数据处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NS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与归档。


    ②成果上交。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采用“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验收合格后上交成果,包括:技术设计书、数据处理方案、GNSS观测数据及成果、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高程异常控制点成果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技术总结、精度检验报告、检查验收报告等。





  • 第22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 A、水准测量
    • B、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 C、GPS测量
    •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正确答案:A,B,C,D

  • 第23题:

    单选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

    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

    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

    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

    区域GPS测量数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