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答案:在教育实践中注意保护和引导学生塑造个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还有学生创造性等精神的培养、个性的塑造。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用心塑造。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好奇心往往能激发其创造精神。要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转化为创造行为的动力,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比如在教学实践里,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甚至是荒谬的问题时,不要贬低他,不要以强硬的拒绝姿态对待他,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想办法和学生一同探索。  (2)消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问题推动创新创造,我们应鼓励学生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尊重他们,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 鼓励。  (4)注重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而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 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 第2题: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理由()。

    A.学校教育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B.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

    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

    D.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参考答案:BCD

  • 第3题: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①生物遗传因素
    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②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③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④早期童年经验
    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⑤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2)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需要做到:
    ①有效的说服。通过信息传播或者沟通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就是说服。
    ②树立良好榜样。榜样是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来进行的一种社会学习,如在课堂中教师鼓励人格完善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像优秀者学习从而完善其他学生的人格就是一种很好的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时候应该注意榜样的类似性、认同性、针对性和一致性。
    ③利用群体约定。群体约定对改变学生的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规范,避免形成消极的规范。

  • 第4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答案:
    解析:
    【要点】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是非常有效的。

  • 第5题:

    我国倡导的“三结合”教育是指( )。

    A.课内、课外和实践教育三结合
    B.教师、学生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D.国家、地方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人格特征;

    (2)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和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3)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

    (4)教师本身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 第7题:

    具体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有()

    • A、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 B、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 C、形成学生良好人格
    • D、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结合你的学校教育谈谈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应起主导作用。
    1在中国,学校教育有方向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言行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态度2学校教育具有选择性作用,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度大,孩子最终要进入社会,最终能否顺利适应社会,要看其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重大影响。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但如果学校教育失误也会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教育方针和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教师管教方式不妥、教学方法不当、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以及缺乏对学生合理的指导等都会挫伤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加重其负担导致一些学生厌学逃学。
    教师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对儿童情绪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会助长学生学业不良和对教师的不满、怀恨、反抗、报复等情绪。
    学校开展人格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 第9题:

    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的是()

    • A、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
    • B、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 C、教师的着装属于个人私事,与教育学生无关
    • D、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你的学校教育谈谈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应起主导作用。
    1在中国,学校教育有方向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言行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态度2学校教育具有选择性作用,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度大,孩子最终要进入社会,最终能否顺利适应社会,要看其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重大影响。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但如果学校教育失误也会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教育方针和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教师管教方式不妥、教学方法不当、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以及缺乏对学生合理的指导等都会挫伤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加重其负担导致一些学生厌学逃学。
    教师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对儿童情绪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会助长学生学业不良和对教师的不满、怀恨、反抗、报复等情绪。
    学校开展人格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的是()
    A

    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

    B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C

    教师的着装属于个人私事,与教育学生无关

    D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学校教育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实践教育活动中要有知识,知识教育活动中要有实践;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创造有益的实践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实践的空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和惩罚等。
    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和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态度等而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性地展开说服教育工作。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还要以情感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有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教师在说服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给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的感觉。另外,给学生呈现的榜样应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榜样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出于榜样的示范行为相匹配的反应,教师需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当学生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应给予鼓励。
    学生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他们愿意承担执行的责任。教师应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办法,使全体同学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有多种策略可以促进辨析。如大组或小组讨论,解决假定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交谈等。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和兴趣即活动的时机,作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和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针对团体时,可通过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了解其他人持某种价值观的理由,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是诱导性的,而不是灌输性、说教性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教师的观点只是一个范例,而不是唯一正确答案。一切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应该由学生自己作出。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给予学生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以此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可以采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给予惩罚时,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

  • 第14题:

    人格示范原则要求教师做到:()。

    A、教育者先受教育

    B、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C、要有良好的仪态

    D、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ABC

  • 第15题:

    人们常说在教育孩子上,“不打不成器”。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并口品德,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一)说服教育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应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地说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2)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二)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班杜拉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榜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当榜样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言传身教,这是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鉴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做到:(1)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2)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本身也容易成为学生向往的、追随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通过学习榜样人物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了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作出与榜样示范行为相匹配的反应,教师需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当学生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应给予鼓励。
    (三)利用群体协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可以如下操作:(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使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无论是大组或小组讨论,解决两难问题,交谈等策略都可以促进辨析。但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阶段。④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赋值过程”。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上是诱导性的.而不是灌输性、说教性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但价值选择应由学生自己作出,教师只起指导、辅助作用。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集体。用于个人时,不仅个人受到鼓舞,也可使集体受到教育;用于集体则可以巩固集体成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任何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都强调强化的作用,但强化要注意适度,又要避免单调。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应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 第16题:

    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答案:
    解析:
    (1)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①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世界观。
    ②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人格特征。
    ③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2)结合教育实践论述。

  • 第17题: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  )

    A.次要作用
    B.协调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校教育的地位。
    应试解难: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 第18题:

    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中的同伴关系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1)儿童对成人的社会化要求的反抗心理是在同伴集团中孕育的;
    (2)儿童从同伴中看到对某个孩子的行为做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他们就以此为对自己的行为评价标准;
    (3)同伴团体为大家提供一致认同的角色模型;
    (4)同伴团体经常教给儿童在集团中应该如何扮演所应该担当的角色。

  • 第19题:

    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点是要以()为根本。

    • A、落实中小学生守则
    • B、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 C、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 D、坚持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教育威信形成的途径有:()。

    • A、第一印象的建立
    • B、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 C、日常的师生交往
    • D、使学生惧怕教师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紧紧围绕()进行。

    • A、学校教育内容
    • B、学校教育目的
    • C、学校教育途径
    • D、学校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中的同伴关系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儿童对成人的社会化要求的反抗心理是在同伴集团中孕育的;
    (2)儿童从同伴中看到对某个孩子的行为做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他们就以此为对自己的行为评价标准;
    (3)同伴团体为大家提供一致认同的角色模型;
    (4)同伴团体经常教给儿童在集团中应该如何扮演所应该担当的角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紧紧围绕()进行。
    A

    学校教育内容

    B

    学校教育目的

    C

    学校教育途径

    D

    学校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点是要以()为根本。
    A

    落实中小学生守则

    B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C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D

    坚持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