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21.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4分)

题目

(一)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1.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4分)


相似考题
更多“(一)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资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乘车人自认为凭什么条件“欲之楚”而“北面持其驾”?


    正确答案:

    【答案】“马良”、“用多”、“御者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要在读懂文言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 第2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是:
    (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 举例说明。
    (4)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
    (5)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6)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


    答案:
    解析:
    (1)无乃:岂不,恐怕。是:复指前置宾语“尔”。过:责备。以为:把……作为。 是:指示代词:这。
    (2)孔子的观点是:季氏攻伐颛臾是错误的。
    (3)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4)孔子反对伐颛臾的理论依据是:治国以礼。具体论据有三:第一,从历史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伐先王所封属臣,非礼。
    第二,从地理位置看,“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胁,没有理由伐。第三,从等级制与现实表现看,“是社稷之臣也”,颛臾是安分守己的附属国,伐之非礼。
    (5)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
    (6)“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 第3题: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担心季康子的忧虑并不在于颛臾,而是在于鲁国国君。


    B

  • 第4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
    解析:
    (1)“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
    (2)“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孔子表达的观点是:为政以德。
    (3)“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4)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5)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 第5题:

    27、《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担心季康子的忧虑并不在于颛臾,而是在于鲁国国君。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