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 51~53 问题。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第 51 题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

题目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 51~53 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第 51 题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 51~53 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答案】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一文。
    【解析】27~29小题考查考生对梁启超的《论毅力》的阅读理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本段文字是课文最后一段。

  • 第2题: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数:
    (2)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观点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文中所引孔孟的话属于哪种论据 哪个成语是由孔子的话引申来的


    答案:
    解析:
    (1)天数,运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2)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3)从逻辑角度说,是类比法、对比法;从修辞角度说,是引证法。
    (4)理论论据。功亏一篑。

  • 第3题: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当:
    (2)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答案:
    解析:
    (1)当:对着。 (2)成功地采用了比兴手法。以朝露喻人生短暂,比喻自己忧愁的连绵不绝。

  • 第4题: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答案:
    解析:
    ①毅然:刚毅的样子。这里作毫不犹豫讲。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这里有悲伤的意思。
    欣然:心情愉快的样子。这里有自信、从容的意思。
    ②第一段话说明刘和珍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的人。这从她虽然生活艰苦,但毅然预订销行一向寥落的《莽原》即可看出。第二段话说明刘和珍富于远见和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这从她虑及母校前途,为一些教员在杨荫榆被撤职以后,就纷纷引退而黯然泣下的情节即可看出(而以后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她的担忧确是一种远见)。第三段话说明刘和珍对反动派的斗争是从容不迫,充满信心的。“欣然前往”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说明。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思想进步,具有远见的革命青年。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不怕困难,思想乐观,敢于斗争。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

  • 第5题: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

    A.演绎、对比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对比、类比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