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级市位于我国南部河谷平原地带,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区。紧邻风景区北部为城市中心城区,为现状主要建成区;城市北部、北山西侧有部分省级科研机构。该市目前已初步建成地区中心城市和科研基地,是城景交融的全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 年现状人口约为35 万人,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约为34 平方公里。近期一国家高速铁路将计划铺设在城市西河西侧。目前,该市正拟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府对项目组提出如下城市发展战略:1.到2030 年,城市规划人口为100 万人;2.为加强城市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工业;3.在城

题目
某地级市位于我国南部河谷平原地带,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区。紧邻风景区北部为城市中心城区,为现状主要建成区;城市北部、北山西侧有部分省级科研机构。该市目前已初步建成地区中心城市和科研基地,是城景交融的全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 年现状人口约为35 万人,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约为34 平方公里。近期一国家高速铁路将计划铺设在城市西河西侧。
  目前,该市正拟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府对项目组提出如下城市发展战略:
  1.到2030 年,城市规划人口为100 万人;
  2.为加强城市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工业;
  3.在城市北部,利用现有科研机构,发展成为科技园区;
  4.建设西区新城,并将高速铁路设站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跨西河建设城市中心商务区;
  5.在城市南部,引进大型钢铁企业,集中建设钢铁工业区;
  6.利用南山风景区资源,在东湖边发展湖滨区,建设高档住宅区和休闲度假区。



图1 某市城市发展战略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这些战略思想是否科学合理,并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考题
更多“ 某地级市位于我国南部河谷平原地带,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区。紧邻风景区北部为城市中心城区,为现状主要建成区;城市北部、北山西侧有部分省级科研机构。该市目前已初步建成地区中心城市和科研基地,是城景交融的全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 年现状人口约为35 万人,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约为34 平方公里。近期一国家高速铁路将计划铺设在城市西河西侧。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的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区C及4D级新机场等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
    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如图5所示),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存在的问题如下。
    1.石化工业区未靠近港口和铁路,交通运输不便,而且靠近水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区域性物流园区距离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太远,布局不合理。
    3.机场未选址在区域中心城市Z和城市Y之间,不利于区城基础设施共享。
    4.市域中心城市Y与港口城市Z之间没有高速公路联系,而其他中小城市之间却有高速公路联系,不合理。

  • 第2题:

    某小城市城区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

    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如图3所示)。

    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

    2.在原址扩建水厂。

    3.在北山风景区东人口南侧建旅游宾馆。

    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 000 m3汽油库。

    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

    对上述6项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有何不同看法,请你指出有哪几项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1.在西河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游乐中心选址不当,影响泄洪,危害自身安全。

    2.无问题。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风景区保护范围内不应建宾馆。

    4.此处为发展控制区范围,选址不当。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 000 m3汽油库:油库与居住区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油库与仓储用地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

    6.污水处理厂宜往东移与城市区保持一定距离。

  • 第3题: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8公顷,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如图2—20所示)。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下列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明确土地使用强度(非常重要)容积率指标。
    2.明确建筑密度指标(限高、间距已有)。
    3.明确小区出入口方位。
    4.明确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现有地铁。
    6.应处理好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与风貌保护区的协调关系要求,同时应提出与西侧区级商业中心和低层特色商业街的风貌协调要求。
    7.处理好特色街与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好清真寺。
    9.明确各条道路绿化控制线要求。

  • 第4题:

    某小城市城区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
    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图1一24):

    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及度假村。
    2.水厂在原址扩建。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
    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 000m3汽油库。
    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
    在上述六项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上有不同看法,请你指出有哪几项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1.在西河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及度假村:游乐中心选址不当,影响行洪,危害自身安全。
    2.无问题。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风景区保护范围不应建宾馆。
    4.此处为发展控制区范围,选址不当。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 000m3汽油库:油库与居住区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油库与仓储用地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
    6.污水处理厂宜往东移与城市区保持一定距离。

  • 第5题:

    图3 为某县城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城区现有人口约15 万,建成区面积约l7 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 年,城区人口约21 万,远景可能突破30 万。
      火车站东侧是老城区和市中心,城市南部为工业区,城市东部为新建的住宅区。贯穿城区南北中部的是一条老国道,新国道已外迁至老城区东侧。城市东西向有3 条主干路。现状路网密度约3.3 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路网密度l.2 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网密度1.5 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0.6 公里/平方公里。



    图3 某县城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
      根据相关上位规划,未来将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重要城际铁路在城市东侧选线经过,并拟在该城区设城际铁路车站,有两个车站选址方案可供比选。
      【问题】
      1.该县城现状道路网及其交通运行组织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城际铁路车站选址适宜的位置是哪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
      该县城现状道路网及交通运行组织存在的问题有:
      (1)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支路网密度一般在3km/km2~4km/km2 或更高,因此城市支路网密度低、支路数量少,尤其是南部工业区和东部住宅新区,缺少支路会导致地块可达性降低,人流车流集中在城市主次干道上,影响干道快速通行的功能,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增多,干道的交通压力加大。
      (2)新国道选线不合理。从地形条件来看新国道以东仍有较大的城市发展空间,新国道走线今后将会分割城区,影响用地交通组织。
      (3)新国道在建成区东南部与城市干道相交,形成一个五岔路口,交叉口路线复杂,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而且道路交叉口交角过小,低于45 度。
      2.
      (1)城际铁路车站适宜的位置为选址一。
      (2)原因:该城际铁路车站是与建成区之间距离适宜,有干道连接,交通联系性好,对建成区整体服务性较好。选址二到建成区距离较远且缺少直接的交通联系。

  • 第6题: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 8hm2,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底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域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如图5所示。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域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问题】


    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上述已给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明确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指标。


    (2)明确建筑密度指标。


    (3)明确小区出入口方位。


    (4)明确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现有地铁。


    (6)应处理好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与风貌保护区的协调关系要求,同时应提出与西侧区级商业中心和低层特色商业街的风貌协调要求。


    (7)处理好低层特色街区与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好清真寺。


    (9)明确各条道路绿化控制线要求。


    (10)明确日照要求。


    【解析】


    对于这类提出补充规划条件类型的题目,需要在性质、规模、布局、退界、间距、日照、交通、绿化、市政、景观等方面对已给出的设计条件进行筛选。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一条涉及了性质方面的问题;建筑规模方面仅涉及了建筑限高,没有涉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规划布局方面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七条涉及了停车场的布局,没有提出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建筑退界和间距方面的问题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二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没有涉及,需要补充;交通方面给出了停车场的位置,但是没有提出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绿化方面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三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市政方面的要求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五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景观方面的问题没有给出规划条件,需要补充。


    本题的图示部分文字不多,其中用地北侧标注了“老城区(风貌保护区)”的字样,字体很大,十分醒目,是提醒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的问题;“清真寺(保留)”的字样也是提醒要注意清真寺周边的建筑应与清真寺景观相协调;“区级商业中心”、“新建多层商厦”、“特色商业街”的字样,提醒注意商业建筑的布局问题。


    我们对审题的内容进行整理,需要补充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要求;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机动车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与现状特色商业街景观协调和与保留清真寺景观相协调的问题。总共需要补充五个方面的问题,答案的数量也基本符合本题得分点的要求,因此可以确定以上五个方面即为本题的


  • 第7题: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
    自 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 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
    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
    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一座。
    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
    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
    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
    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问题】
    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
    解析:
    不合理之处:
    (1)C市及B1、B2、B3产业定位为工业城市,与A市在区域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性质的定位不符;B3城市性质与乙市重叠。
    (2)C市电厂规模过大,且会对海洋动物保护区和红树林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
    (3)该市海域较浅不适合建设深水码头;建设深水码头及机场与甲市己有基础设施重复,造成浪费。
    (4)规划L1的北段穿越山脊,在工程上不合理;L2等级过高;A市与甲市、丙市联系不便;L3穿过红树林保护区及海域生物保护区,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简要修改意见:
    (1)将C市定位为依托A市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滨海旅游业。
    (2)B1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B2定位为海陆联运和交通枢纽,B3不设置重要产业职能。
    (3)L1北段应向东绕过山体;应以L2串联A市、甲、丙市即可,L3道路选线应沿海湾绕行。
    (4)取消新建机场及深水码头的计划,应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共享。
    答案解析:
    区域城镇群发展应注意统筹协调,合理定位各城镇在区域中的城市性质、职能分工、产业类型,合理布局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实现资源的区域共享。同时还应兼顾自然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与产业上,北部山体为国家级保护区和旅游景区;南部滨海沙滩岸线及海岛、红树林、海洋生物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应以发展旅游为主导。
    区域道路线形上,应注意地形地貌特征,避免穿越山体、海域等工程难度及成本高的选线;高速公路、铁路等形成区域交通网,有效覆盖整个城镇群,并提高重要城镇之间的联系程度。
    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上,机场、港口等大型设施应共享,且具有便捷联系;港口选址应具备深水港自然条件;大型电厂选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8题:

    某县级市地处丘陵向河谷平原的过渡地带,是经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工贸城市。城区北部现在地方铁路通过,设有客货混运站,境内交通便利,最近又将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为该市加快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该市2004 年城区现状人口1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1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经规划预测,到2020 年人口规模将达到28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7 平方米。
      老城区位于铁路与河流之间。总体规划方案对未来城市空间进行了布局,主要为跨河
    向南、跨铁路向北发展生活居住用地,向东发展工业区。绘画布局详见图2。



    图2 该市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1)火车站与物流园区被道路分开,不方便货物运输。
      (2)交通方面:①南北大街穿越古城保护区和广场公园;②东西大道断头路与内环线不连接。
    (3)体育场布置在环湖公园里,既交通不便,又干扰城市交通、影响城市景观环境。
      (4)文教用地位于偏东北角地带,不便于学生和居民使用。
      (5)商业用地过于集中,居民区商业网点较少,不均匀。

  • 第9题:

    某城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中国航天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城市周边群山起伏,东南有东海(高原湖边),是一个风景区和风景旅游地,根据风景区及生态园建设和保护要求,沿海岸线80 m为建设控制地带。城市的对外交通有一条高速公路、108国道、电气化铁路及机场。城市结构呈“两片四点”放射状城市组群。“两片”是指构成中心城区的两片,“四点”是分散的四个组团。该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用地规划如图2所示。

    分析该规划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根据城市概况,该城市虽然是大城市,但人口规模刚好50万。对于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城市来讲,城市布局呈“两片四点”的放射结构.过于分散,使城市难以形成规模,同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增大城市建设压力,因此应适当集中。
    2.从方案中发现,沿高速公路的3个组团均布置了工业用地,从表面上看,工业似乎放在了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实际上,高速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出入口在中心城区西侧,在3个组团处并没有出入口,因此,工业运输并不能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同时工业用地布局过于分散,而且沿高速公路过多地布置工业区,对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形象不利,与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性质也不相符。
    3.城市中心区不明确,用地分散,难以起到带动城区发展的作用。
    4.体育场不应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
    5.沿东海沿岸旅游用地及娱乐用地过多,从局部利益看,海滨用地环境很好,但开发量过大,极易造成景观的破坏,不利于风景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保护控制要求。对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应进行控制,不可大肆开发占用,特别是应将东海与其北侧生态园之间的旅游及娱乐用地迁走。
    6.在中心城区南,生态园西侧安置了许多工业用地,对生态园造成污染,这种布局明显不合理,应将工业用地迁走。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也应迁走。

  • 第10题: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城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8公顷,东、西两侧面临城市主干道,南侧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见图5)。


    图5地块现状图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业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问题】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上述已给出修建性详规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性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他必要性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1)容积率指标;
    (2)密度指标;
    (3)小区出入口方位;
    (4)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与现有地铁的关系;
    (6)处理好与周边老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关系;
    (7)处理好底层特色商业街及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好清真寺。

  • 第11题: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

    • A、风景区
    • B、卫星城
    • C、文教区
    • D、综合区
    • E、建成区

    正确答案:A,B,C,D

  • 第12题:

    多选题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
    A

    风景区

    B

    卫星城

    C

    文教区

    D

    综合区

    E

    建成区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 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 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 2020 年城市人口 50 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为 62 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 原定用地范围为 16 平方公里,5 年来已建成约 1.5 平方公里,另有约 2.5 平方公里已投入 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图 1)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 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 重要修改意见。



    图1 某市城市总体回话(示意图)2000~2020
     【问题】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及调整措施包括:
      (1)人均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应压缩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应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
      (2)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应适当增加商业副中心。
      (3)商业中心附近的工业用地不合理,应取消。
      (4)沿河布置的三类工业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另选位置或取消。
      (5)城市南部城市绿化环境较北部差,应增设集中绿地。

  • 第14题:

    图所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 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该市。



    【问题】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数,且西侧的工业用地邻近风景区不利于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位置不合理。


    (2)二、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影响较大,与教育科研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间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3)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北区,城市南侧和西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地。


    (4)仓储用地布置宜靠近产业用地,规划中仓储用地邻近居住用地不合理,不利于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影响。


    (5)污水处理厂不应布置在城市水系上游,而应布置在城市水系下游。


    (6)危险品仓库离居住区过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存在安分问题。


    (7)快速路穿越市区,将对城市功能和景观造成影响,布局不合理。


    (8)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布置,不利于城市景观的组织,不合理。


    (9)由于飞机的起降有净空要求,而且机场的噪声影响范围也较大,机场距离城市一般在30km左右,规划中机场与城市距离过近,机场端净空应避免穿越市区,机场选址不合理。


    【解析】


    本案例题意中说明了该市的基本规划情况,并请指出布局及交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反顾。解答此题主要的方法,应该从图上寻找给出的各个规划内容,看是否存在问题。由于问题的范围增大,难度也相应增加,难在不容易答得全面。


    我们来看看图中各项用地的布局:(1)居住用地,可结合其他用地和交通问题来讨论。(2)工业用地,布局比较分散,而且西侧的二、三类工业用地显然对风景区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北侧二、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间应有隔离带;南侧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3)公共服务设计用地,集中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位于城市北侧,南侧和西北侧较少,应增设。(4)教育科研用地,存在与工业用地未适当隔离的问题,可结合工业用地的问题统一作答。(5)仓储用地,一般城市仓储用地宜结合主要产业区来布置,配套使用方便,而且应考虑交通的便捷。在图中,仓储用地周边都是居住用地,显然在功能使用上不合理,而且对居住区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6)危险品仓库,分析出题者的思路,这类用地最易形成“潜题”。因,为题面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对总体规划的内容描述得面面俱到,而且危险品仓库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旦在题目中出现,非常可能在布局上存在问题。对这一类用地,还有“风景区”、“污水处理厂”等等,大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敏感。这道题中的危险品仓库同居住区之间就距离太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存在安全问题。(7)快速路,作为省道的快速路穿越城市,对城市造成环境和功能的干扰。(8)道路网,一般来讲,城市中如果有河流穿过,道路网应结合河流走向布置,不仅仅在工程上合理,而且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图中的主干道网显然与河流走向关系生硬,考虑不够。(9)河流,河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大家要仔细读图,河流的水流方向与规划污水处理厂位置是有矛盾的,污水处理厂应择址于城市的下游。“污水处理厂”结合河流的水流方向,就构成了一个“潜题”。(10)机场,机场的选址要求较多,飞机的起降有净空要求,而且机场的噪声影响区范围也较大,一般应离开城市一段距离。图中机场显然距离城市过近,而且飞机跑道方向正对城市,飞机起飞净空穿越市区,这是不合理的。


  • 第15题:

    某地级市位于山区和沿江平原的结合部,域内“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地矛盾突出,境内交通便利,最近又有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该市加快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中心城区2003 年现状人口32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9.4 平方公里;规划2020 年人口规模为42 万,城市建设用地为50 平方公里。城市发展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规划布局方案可见图2。



    图2 某市总体规则(2004—2020)用地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指出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城市西南部工业用地与居民用地混杂,交叉布置,布局不合理,在工业用地中不应布置居民用地。
      (2)规划用地规模过大。该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达到119.04m2,超过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的相关规定,与城市所处的环境导致的用地紧情况相背。城市布局与土地资源环境不协调,没有解决人地紧张矛盾。
      (3)南湖风景区中不应布置工业用地。
      (4)西南角风景区南侧不应放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影响景观,对科教园区用地环境产生影响。
      (5)高速公路两侧商业用地过多。
    (6)缺乏城市绿地,绿地规划系统不完善。

  • 第16题:

    某城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中国航天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人口50万人。城市周边群山起伏,东南有东海(高原湖边),是 一个风景区和风景旅游地,根据风景区及生态园建设和保护要求,沿海岸线80m为建设控制地带。城市的对外交通有一条高速公路、108国道、电气化铁路及机 场。城市结构呈“两片四点”放射状城市组群。“两片”是指构成中心城区的两片,“四点”是分散的四个组团。该市总体规划如图3所示。




    【问题】
    分析该规划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根据城市概况,该城市虽然是大城市,但人口规模刚好50万人。对于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城市来讲,城市布局呈“两片四点”的放射结构,过于分散,使城市难以形成规模,同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增大城市建设压力,因此应适当集中。
    (2)从方案中发现,沿高速公路的3个组团均布置了工业用地,从表面上看,工业似乎放在了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实际上,高速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出入口在中心城区西侧,在3个组团处并没有出入口。因此,工业运输并不能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同时工业用地布局过于分散,而且沿高速公路过多地布置工业区,对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形象不利,与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性质也不相符。
    (3)城市中心区不明确,用地分散,难以起到带动城区发展的作用。
    (4)体育场不应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
    (5)沿东海沿岸旅游用地及娱乐用地过多,从局部利益看,海滨用地环境很好,但开发量过大,极易造成景观的破坏,不利于风景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保护控制要求。对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应进行控制,不可大肆开发占用,特别是应将东海与其北侧生态圈之间的旅游及娱乐用地迁走。
    (6)在中心城区南,生态园西侧安置了许多工业用地,对生态园造成污染,这种布局明显不合理,应将工业用地迁走。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也应迁走。
    答案解析:
    本案例属于总规题。
    考虑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市性质、发展定位。考虑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城市结构,片区与组团之间的关系,各类用地在总体空间上的布局。考虑城市整体形象。
    交通上考虑对外交通设施选址走线,对外道路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内部道路网组织,内外交通联系。设施上考虑主要公共设施规模、选址,设施与环境的关系。生态上考虑有污染的工业用地选址,对环境敏感的旅游基地的布局,湖泊、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

  • 第17题:

     某地区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处于国家功能区划的限制发展区,南、北均为丘陵及山地,城镇在河谷地带布局。北部为水源地与生态涵养区,现状总人口41 万,城镇化水平32%。县城人口9 万人。东西均为人口为100 万的大城市甲、乙。
      规划20 年后总人口62 万,城镇化水平62%,县城人口15 万人。布局一个中心城市,6 个重点镇,9 个一般镇。并在中心城市东部规划了20 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问题】
      论述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城镇化水平速度过于缓慢。
      (2)重点镇不突出,远离河谷地带和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
      (3)一般镇远离河谷地带和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
      (4)工业园区规划不合理,没有产业支撑。

  • 第18题:

     我国某地区中心城市,自然山水景观丰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市有东江、西江两条河流,东江源于市域的北部山区且贯穿南北,其南段是景点集中分布的风景河段;西江的部分河段流经市域西部。该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布局分为4 个组团,在主城组团内亦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1 某市市域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请根据上述资源环境条件,结合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市总体上不应发展重污染工业,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在中心城区安排一定的二类工业区。从合理布局角度看,二类工业区应安排在下列哪个组团?为什么?
      (1)主城组团
      (2)北部组团
      (3)西部组团
      (4)南部组团
      2.东江下游的碧莲镇历史悠久,现有小型客运和货运码头,商贸繁荣,是一座城景交融且很精致的小山城,如果只考虑在原地发展,那么其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下列哪一种?为什么?
      (1)货物集散的港口城镇
      (2)风景旅游城镇
      (3)工贸型城镇
      3.为了加强该市与南部另一中心城市的联系,计划修建一条从中心城区往南延伸的高速公路。下列两个选线方案相比较,宜选哪个?为什么?
      (1)利用现有的岩碧公路拓宽、延长,提高等级;
      (2)沿风景区西侧选线。


    答案:
    解析:
    1.
      (1)该工业区应安排在西部组团。
      (2)主要原因如下:①西部组团位于风景名胜区之外,有利于保护风景名胜区;②西部组团属于西江流域及城市下风向,有利于工业污染物浓度的自然降低。
      2.
      (1)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风景旅游城镇。
      (2)主要原因如下:①该镇历史悠久,景观富有特色;②该城镇靠近核心景区,容易产生群聚效应,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
      (1)高速路宜在沿风景名胜区西侧边缘选线。
      (2)主要原因如下:①在沿西侧边缘选线对风景名胜区影响小;②有利于过境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分离。

  • 第19题:

    某小城市城区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
    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
    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见图2)。



    图2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示意
      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及度假村;
      2.水厂在原址扩建;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
      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000m3 汽油库;
      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
      【问题】
      请指出上述项目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上述项目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
      (1)西河河滩地旅游开发项目选址不当,影响排洪和自身安全。
      (2)正确。
      (3)北山风景区保护区内不应建设宾馆。
      (4)此处为发展控制区范围,选址不当。
    (5)汽油库选址位置不当,临近风景区对景观影响较大,与居住区、仓库之间没有防护带(隔离带),存在安全隐患。
      (6)污水处理厂宜往东移与城市区保持一定距离。

  • 第20题:

    附图为某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0万人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有一个岛(D),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试评析道路网络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答案:
    解析:
    (1)城市路网结构不清晰,北部组团城市干道路网密度过大。
    (2)D桥选址不合理,破坏风景名胜资源,建议另行选址。
    (3)南北组团桥梁布置不合理,东西部分布不均,支路跨河桥梁B可取消。
    (4)北组团沿河安排的东西向高速公路影响城市南北联系,且对滨河景观带的环境造成破坏,建议在城市外围另行选线建设。
    (5)道路网安排没有考虑和滨河绿地的关系,应沿河绿地增设支路和步行道路系统,方便市民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景观。

  • 第21题:

    某小城市城区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提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
    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图2-2-3)。

    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及度假村。
    2.在原址扩建水厂。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
    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000m3汽油库。
    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
    对上述六项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有何不同看法,请指出有哪几项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1.在西河河滩地开发游乐中心及度假村:游乐中心选址不当,影响泄洪,危害自身安全。
    2.无问题。
    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风景区保护范围内不应建宾馆。
    4.此处为发展控制区范围,选址不当。
    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 000m3汽油库:油库与居住区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油库与仓储用地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
    6.污水处理厂宜往东移与城市区保持一定距离。

  • 第22题:

    达州中心城市阔步迈向“双百”新时代中“双百”的含义()。

    • A、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00万
    • B、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30万
    • C、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60万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居民点用地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土地,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级差收益。一般来说,工业用地的价值为农业用地的100倍,商业用地的价值又为工业用地的100倍。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9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134%,据估计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土地提供产值70万元。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

    我国城市建成区占国土面积不足千分之一

    B

    商业用地的价值约为农业用地的一万倍

    C

    城市居民点用地价值超过工业用地

    D

    每平方公里城市土地的价值为70万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工业用地的价值为农业用地的100倍,商业用地的价值又为工业用地的100倍”可知,“商业用地的价值约为农业用地的一万倍”。因此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