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62 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 5年来已建成约1. 5 km2,另有约2. 5 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

题目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62 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 5年来已建成约1. 5 km2,另有约2. 5 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请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62 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 5年来已建成约1. 5 km2,另有约2. 5 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km2,5年来已建成约
    1. 5km2,另有约2.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图1一25所示)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和工业用地比例。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 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 第2题:

    某县级市地处丘陵向河谷平原的过渡地带,是经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工贸城市。城区北部现在地方铁路通过,设有客货混运站,境内交通便利,最近又将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为该市加快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该市2004 年城区现状人口1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1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经规划预测,到2020 年人口规模将达到28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7 平方米。
      老城区位于铁路与河流之间。总体规划方案对未来城市空间进行了布局,主要为跨河
    向南、跨铁路向北发展生活居住用地,向东发展工业区。绘画布局详见图2。



    图2 该市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1)火车站与物流园区被道路分开,不方便货物运输。
      (2)交通方面:①南北大街穿越古城保护区和广场公园;②东西大道断头路与内环线不连接。
    (3)体育场布置在环湖公园里,既交通不便,又干扰城市交通、影响城市景观环境。
      (4)文教用地位于偏东北角地带,不便于学生和居民使用。
      (5)商业用地过于集中,居民区商业网点较少,不均匀。

  • 第3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 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 62 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 5年来已建成约1. 5 km2,另有约2. 5 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图2-7-1)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与工业用地比例不合理。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开发区。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 第4题:

    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建设用地
    C.城市基础设施
    D.城市防灾工程

    答案:A
    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2)城市建设用地。(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5)城市防灾工程。(6)近期建设规划。

  • 第5题:

    下列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居住用地规模的确定应结合人口规模的预测计算
    B.工业用地按照各主要工业门类的产值预测和该门类工业的单位产值所需的用地规模来推算
    C.商业用地规模的预测最为苦难,但还是可以以城市人口规模为预测依据。
    D.城市中的道路、绿地等可以按照城市总用地规模的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答案:C
    解析: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 第6题:

    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人
    • B、用地规模与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等有关
    • C、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低于现状水平
    • D、规划用地规模是推算规划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
    • E、规划人口规模是推算规划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B,E

  • 第7题:

    对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对土地资源的安排与使用都是这两个规划的重要内容
    • B、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相同年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 C、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土地的合理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以外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 D、两个规划都应以规划期内市域及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为依据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划分,城市建设用地不包括( )。

    • A、仓储用地
    • B、特殊用地
    • C、水域和其他用地
    • D、工业用地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不是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

    • A、规划期内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规定
    • C、城市各类建筑用地的具体指标和比例
    •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A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人

    B

    用地规模与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等有关

    C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低于现状水平

    D

    规划用地规模是推算规划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

    E

    规划人口规模是推算规划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用地规模的因素是不同的,即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在不同城市中变化的规律和变化的幅度是不同的。在国家大的土地政策、经济水平以及居住模式一定的前提下,采用通过统计得出的数据(如居住区的人口密度或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等),结合人口规模的预测,很容易计算出城市在未来某一时点所需居住用地的总体规模。

  • 第11题:

    单选题
    ()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依据已预测的城市人口以及与城市性质、规模等级、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计算。
    A

    城市规模

    B

    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用地容量

    D

    城市环境容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平方公里,5年来已建成约1.5平方公里,另有约2.5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示意图)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达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正确答案: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和工业用地比例。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解析:

  • 第13题:

    某市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市,图2所示为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对部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应予改进的意见。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


    答案:
    解析:
    1.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河流南侧的用地不合理,应调整为居住用地或商业用地;中心绿地右侧工业用地改为居住用地;东侧河北两块M1夹着居住用地不合理,可把居住用地调整到河边。
    2.垃圾填埋场设置不合理:距离风景区过近,应该搬离城市建成区放置在河流下游及下风向。

  • 第14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 0 2 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 0 2 0年城市人口5 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 6 km2,5年来已建成约1. 5km2,另有约2. 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图2)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的了重要修改意见。



    【问题】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与工业用地比例不合理。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开发区。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解析】


    认真看图,我们可以对提出的三方面问题分析如下: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城市等级分类标准,5 0万人的城市应属于大城市。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 2011),各类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05m2/人,首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1 5m2/人。而此题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除以5 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 4m2/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括号中的内容是对该市的工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做了特别的说明,大家在考试时看到这样的内容一定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5年来已建成1. 5km2,另有约2. 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说明开发区的面积过大,5年来已建成的部分不到1/10,加上已投入基础设施的部分才大约4 km2。这就为我们“提出相应的最主要调整措施”提供了方向:适当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可以使整个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城市商业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偏西和北部。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说,除了市级的主要商业中心外,必须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副中心,以方便市民的消费活动。图中城市南部和东部缺少相应的副中心。另外,图中在城市最主要的商业中心附近布置了大量的一、二、三类工业用地,与市中心的用地性质、环境要求、交通组织都是有矛盾的。


    城市环境:由图中可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城市中心有河流穿过,沿河布置了大量的绿地,显然是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建设内容,使之成为城市面貌中的一个亮点来建设。但沿河同时布置了不少三类工业用地,大家知道三类工业用地是污染最重、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种类,在该市沿河布置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二,河流和沿河绿带偏于城市北侧,南侧的河流偏东,其他部分集中绿地较少。涉及城市环境的方面很多,此题的图中还有一些内容,比如铁路可能涉及噪声问题,但在图中是由城市边缘经过;工业开发区的位置可能涉及污染问题,但在图中两块集中的工业区都位于主导风向上的城市两侧;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常常会不合理而成为考点,在此题的图中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而且又相对独立设置等等,都不成为问题。


  • 第15题: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规定,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A.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规划人口
    B.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
    C.规划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
    D.规划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规划人口

    答案:B
    解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第3.0.1条规定,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 第16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不得设立()。
    A基础设施用地区域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区域
    C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D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区域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A.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B.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D.城市规划区范围

    答案:A
    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防灾减灾。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18题:

    设立城市新区以及开发区等各类工业、服务业园区,应当符合有关()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 A、村庄总体规划
    • B、镇总体规划
    • C、乡村总体规划
    • D、城市、镇总体规划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依据已预测的城市人口以及与城市性质、规模等级、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计算。

    • A、城市规模
    • B、城市用地规模
    • C、城市用地容量
    • D、城市环境容量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 A、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 B、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C、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 D、城市规划区范围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 A、5%~20%
    • B、15%~25%
    • C、20%~32%
    • D、25%~38%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 2011),有关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 ~ 105.0 m2人内确定。

    B

    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105.1 ~ 115.0 m2/人内确定。

    C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00.0m2/人。

    D

    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规划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规定,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数据,(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A

    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规划人口

    B

    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

    C

    规划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

    D

    规划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规划人口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