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千金买骨不是。

千金买骨典故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 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更多“邯郸素有“成语典故之乡”美誉.胡服骑射、完璧归赵、千金买骨、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成语典 ”相关问题
  • 第1题: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A.入木三分
    B.凿壁偷光
    C.专心致志
    D.纸上谈兵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A.卧薪尝胆——勾践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完璧归赵——蔺相如
    D.纸上谈兵——沈括

    答案:D
    解析:
    纸上谈兵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A、B、C均对应正确,D项当选。

  • 第3题:

    下列成语与“秦”的历史无关的是( )。

    A.一字千金
    B.指鹿为马
    C.图穷匕见
    D.毛遂自荐

    答案:D
    解析: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国外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 第4题:

    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A.魏征——兼听则明
    B.项羽——一字千金
    C.曹操——问鼎中原
    D.赵高——纸上谈兵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
    第二步,“兼听则明”与魏征有关。皇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而下情得以上达)。”上曰:“善!”这是魏征和唐太宗之间的对话。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5题:

    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多多益善 指鹿为马 毛遂自荐
    B精忠报国 闻鸡起舞 望梅止渴
    C纸上谈兵 投笔从戎 乐不思蜀
    D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负荆请罪


    答案:C
    解析:
    解析
    A项错误,多多益善指的是汉朝的韩信,指鹿为马指的是秦国的赵高,毛遂自荐指的是战国的毛遂;
    B项错误,精忠报国指的是宋朝的岳飞,闻鸡起舞是指东晋的祖逖,望梅止渴指的是东汉的曹操;
    C项正确,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的赵括,投笔从戎指的是东汉的班超,乐不思蜀指的是三国的刘禅;
    D项错误,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的项羽,草木皆兵是指东晋的苻坚,负荆请罪是指战国的廉颇。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