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一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与该编码的最小码距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具有检错能力的编码称为检验码。()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若按照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约束关系分,差错控制编码有()

    A检错码和纠错码

    B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C分组码和卷积码

    D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参考答案:C

  • 第3题:

    减小一种码的最小距离,可以提高这种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NBDP中的ARQ方式是采用()进行检错,纠错。

    • A、字符编码采用十单元水平一致检错码
    • B、字符编码采用4B3Y码
    • C、字符编码采用场Y3B码
    • D、采用二重时间分集技术
    • E、采用垂直校验符
    • F、采用自动请求重发,反馈纠错

    正确答案:B,F

  • 第5题:

    检错码与纠错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循环冗余编码cRc属于检错码还是纠错码?


    正确答案:检错吗所带的冗余信息不多,只能检测出错误;纠错码不但可以检测出错误,而且可以改正错误。循环冗余码属于检错码。

  • 第6题:

    简述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1)dmin>=e+1(e为检错个数)
    (2)dmin>=2t+1(t为纠错个数)
    (3)dmin>=e+t+1(e>t)

  • 第7题:

    LTE中信道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 A、纠错
    • B、检错
    • C、纠错和检错
    • D、加扰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只具备错误码元检出能力的信道编码称为检错编码,而同时具备自我纠错能力的编码称为()


    正确答案:纠错编码

  • 第9题:

    单选题
    纠错编码按码组的功能分有()
    A

    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B

    检错码和纠错码

    C

    循环码和卷积码

    D

    分组码和卷积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只具备错误码元检出能力的信道编码称为检错编码,而同时具备自我纠错能力的编码称为()

    正确答案: 纠错编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说明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是在原始数据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冗余)码元,接收端通过判断监督码元的变化情况来获知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其基本原理是:原始数据码元序列本来不带规律性,但通过差错控制编码让其产生规律性并发送出去,接收端则根据这一规律性对码元序列进行检测,一旦出现违规情况,就认为出现了传输错误。
    检错编码只具有检错功能,即接收方只能判断出所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但不能判断出哪些是错误码元。检错编码通常采用反馈重传技术来纠错。
    纠错编码不但可以判断出是否有错,而且能够判断出错误的准确位置并加以自我改正。因而纠错编码需要比检错编码增加更多的冗余码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一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与该编码的最小码距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关于码距、检错和纠错的说法有:

    ①为了检验e个误码,要求编码系统的码距d应满足:d≥2e+1;

    ②为了检验t个误码,要求编码系统的码距d应满足:d≥t+1;

    ③4位二进制编码1000与1010的码距为10;

    ④海明码能纠正2位错误。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43)。

    A.0

    B.1

    C.2

    D.3


    正确答案:A
    解析:码距就是两个编码不同位的数目,1000与1010左起第2位不相同,其它位都相同,所以码距为1。
      根据编码理论,在一个编码系统里为了检测e个误码,要求其码距d应满足:
      de+1
      在一个编码系统里为了纠正t个误码,要求其码距应满足:
      d2t+1
      由于海明码的码距为3,因此它能检测出2个误码,但只能纠正一位误码。
      下面再举个例子来说明检错和纠错的问题。假如现在要对A、B两个字母进行编码。我们可以选用不同长度的编码,以产生不同码距的编码,分析它们的检错、纠错能力。
      若用1位长度的编码,则A=1,B=0。这样A,B之间的最小码距d=1。根据上面的规则可知此编码的检错、纠错位数都为0,即无检错、纠错能力。其实道理很简单,这种编码无论由1错为o,或由。错为1,接收端都无法判断是否有错,因为1、0都是合法编码。
      若用2位长度的编码,可选用11、00作为合法编码,也可以选用01、10作为合法编码。这里我们以选A=11,B=00为例。A、B之间的最小码距为2。根据上面的规则可知此编码的检错位数为1位,无法纠错。因为如果A(00)或B(11)发生一位错码,必将变成 01或10,这都是禁用码组,故接收端可以判断为误码,却不能纠正其错误,因为无法判断误码(01或10)是A(00)错误造成还是B(11)错误造成,即无法判定原信息是A或B,或说 A与B形成误码(01或10)的可能性(或概率)是相同的。如果产生二位错码,即00错为 11,或11错为00,结果将从一个合法编码变成另一个合法编码,接收端就无法判断其是否有错。所以此种编码的检错能力为1位,纠错能力为0位。
      若用3位长度的编码,可选用111、000作为合法编码。A、B之间的最小码距为3。根据上面的规则可知此编码的检错位数为2位,纠错位数为1位。例如,当信息A(000)产生 1位错误时,将有3种误码形式,即001或010或100,这些都是禁用码组,可确定是误码。而且这3个误码与合法编码000的距离最近,与另一个合法编码111的距离较远,根据误码少的概率大于误码多的概率的规律,可以判定原来的正确码组是000,只要把误码中的1改为0即可得到纠正。
      同理,如果信息B(111)产生1位错误时,则有另3种误码可能产生,即110或101或 011,根据同样道理可以判定原来的正确码组是111,并能纠正错误。但是,如果信息 A(000)或信息B(111)产生两位错误时,虽然能根据出现禁用码组识别其错误,但纠错时却会作出错误的纠正而造成误纠错。如果信息A(000)或信息B(111)产生3位错误时,将从一个合法编码A(或B)变成另一个合法编码B(或A),这时既检不出错,更不会纠错了,因为误码已成为合法编码,译码后必然产生错误。所以检错位数为2位,纠错位数为1位。

  • 第14题:

    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纠错码,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纠错码为循环冗余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纠错编码按码组的功能分有()

    • A、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 B、检错码和纠错码
    • C、循环码和卷积码
    • D、分组码和卷积码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差错控制时所使用的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根据码的用途,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纠错编码中加的监督码越多()

    • A、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低
    • B、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低
    • C、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高
    • D、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什么是最小码距,以及它和检错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某一码书C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汉明距离的最小值称为该码的最小码距Dmin.当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为Dmin,那么这组码最多能检测出e=Dmin-1个码元错误,最多能纠正t=(Dmin-1)/2个码元错误。

  • 第19题:

    试说明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是在原始数据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冗余)码元,接收端通过判断监督码元的变化情况来获知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其基本原理是:原始数据码元序列本来不带规律性,但通过差错控制编码让其产生规律性并发送出去,接收端则根据这一规律性对码元序列进行检测,一旦出现违规情况,就认为出现了传输错误。
    检错编码只具有检错功能,即接收方只能判断出所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但不能判断出哪些是错误码元。检错编码通常采用反馈重传技术来纠错。
    纠错编码不但可以判断出是否有错,而且能够判断出错误的准确位置并加以自我改正。因而纠错编码需要比检错编码增加更多的冗余码元。

  • 第20题:

    单选题
    LTE中信道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A

    纠错

    B

    检错

    C

    纠错和检错

    D

    加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最小码距,以及它和检错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某一码书C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汉明距离的最小值称为该码的最小码距Dmin.当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为Dmin,那么这组码最多能检测出e=Dmin-1个码元错误,最多能纠正t=(Dmin-1)/2个码元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NBDP中的ARQ方式是采用()进行检错,纠错。
    A

    字符编码采用十单元水平一致检错码

    B

    字符编码采用4B3Y码

    C

    字符编码采用场Y3B码

    D

    采用二重时间分集技术

    E

    采用垂直校验符

    F

    采用自动请求重发,反馈纠错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纠错编码中加的监督码越多()
    A

    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低

    B

    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低

    C

    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高

    D

    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1)dmin>=e+1(e为检错个数)
    (2)dmin>=2t+1(t为纠错个数)
    (3)dmin>=e+t+1(e>t)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