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935年范长江采写的西北通讯刊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答案:对
    解析:

  • 第2题:

    著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

    • A、《旅欧通讯》
    • B、《俄乡纪程》
    • C、《中国的西北角》
    • D、《陕北之行》

    正确答案:C

  • 第3题:

    采写人物通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采写特点:
    ①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②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思想发展过程
    ③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个性
    ④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 第4题:

    在我国的记者队伍中,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 A、邹韬奋
    • B、戈公振
    • C、黄远生
    • D、范长江

    正确答案:D

  • 第5题:

    1935年范长江采写的西北通讯刊于()。

    • A、《申报》
    • B、《文汇报》
    • C、《大公报》
    • D、《解放日报》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范长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结合《祁连山北的旅行》论述范长江旅游通讯的特色。


    正确答案: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撰写了一系列的通讯,陆续发表在《大公报》。后来汇集成了《中国西北角》一书。《祁连山北的旅行》选自《中国西北角》一书,而《张掖的破产》以及《张掖破产,是人懒得过?》选自《祁连山北的旅行》,前文形象的说明了破产现状,后文说明了破产的原因。各有侧重,从社会背景和事物的相互联
    2心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涵盖了具大的社会内容,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对引导人们关注民族命运,起了重要作用。
    3、这篇旅游通讯的题材重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景状物描写的比较生动,绒叙述,抒情,描写,议论为一体,还广泛运用诗词典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 第8题:

    问答题
    谈谈范长江西北通讯的采写和影响。

    正确答案: (1)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2)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撰写了大量的旅行通讯。他通讯对西北地区的弊政,人民的疾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分厂深刻的描述。同时,通讯还首次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久,报馆将这些旅行通讯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
    (3)1936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正在绥远前线采访的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真相将导致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事变中心西安。这次采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根据陕北执行的采访材料,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引起了极大轰动,也激起了蒋介石的大怒。
    (4)随后,范长江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等通讯。这些通讯作品均辑入他的通讯集《塞上行》。
    (5)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他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热情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面貌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多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采访,所撰写的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
    A

    《中国的西北角》

    B

    《塞上行》

    C

    《延安归来》

    D

    《西行漫记》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受 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 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正确答案: 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言离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作的通信于5月10日起在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旅途中的通信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著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
    A

    《旅欧通讯》

    B

    《俄乡纪程》

    C

    《中国的西北角》

    D

    《陕北之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言离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作的通信于5月10日起在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旅途中的通信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 第14题:

    范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是()。

    • A、《中国的西北角》
    • B、《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 C、《西北近影》
    • D、《陕北之行》
    • E、《塞上行》

    正确答案:A,E

  • 第15题: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现场意识—迅速赶赴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③从事件中提炼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④展现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⑥写好事件中的人

  • 第16题:

    结合《祁连山北的旅行》体味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正确答案: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以《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子为代表。《祁连山北的旅行》出自中国的西北角,自此我们可以对范长江的西北通讯略有了解:
    1.排篇布局,以其行程为线。《中国的西本角》是范长江当年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到西北进行采写工作,沿途采写并发回《大公报》发表的通讯的作品集子。因此各个篇章以其所到之处的观感为主。各篇的顺序也以其行程为线。
    2.广泛运用诗歌典故,内容生动翔实。范长江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文学功底深厚。每到一处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反映在他的文章中,史实运用生动而得体,文章可读性强。
    3.在语言风格上,他写景状物,具体生动,平淡而不乏味,朴实而不虚华;平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总之,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的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 第17题:

    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采访,所撰写的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

    • A、《中国的西北角》
    • B、《塞上行》
    • C、《延安归来》
    • D、《西行漫记》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谈谈范长江西北通讯的采写和影响。


    正确答案:(1)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2)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撰写了大量的旅行通讯。他通讯对西北地区的弊政,人民的疾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分厂深刻的描述。同时,通讯还首次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久,报馆将这些旅行通讯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
    (3)1936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正在绥远前线采访的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真相将导致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事变中心西安。这次采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根据陕北执行的采访材料,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引起了极大轰动,也激起了蒋介石的大怒。
    (4)随后,范长江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等通讯。这些通讯作品均辑入他的通讯集《塞上行》。
    (5)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他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热情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面貌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多影响。

  • 第19题:

    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采写人物通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采写特点:
    ①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②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思想发展过程
    ③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个性
    ④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935年范长江采写的西北通讯刊于()。
    A

    《申报》

    B

    《文汇报》

    C

    《大公报》

    D

    《解放日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祁连山北的旅行》体味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正确答案: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以《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子为代表。《祁连山北的旅行》出自中国的西北角,自此我们可以对范长江的西北通讯略有了解:
    1.排篇布局,以其行程为线。《中国的西本角》是范长江当年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到西北进行采写工作,沿途采写并发回《大公报》发表的通讯的作品集子。因此各个篇章以其所到之处的观感为主。各篇的顺序也以其行程为线。
    2.广泛运用诗歌典故,内容生动翔实。范长江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文学功底深厚。每到一处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反映在他的文章中,史实运用生动而得体,文章可读性强。
    3.在语言风格上,他写景状物,具体生动,平淡而不乏味,朴实而不虚华;平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总之,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的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现场意识—迅速赶赴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③从事件中提炼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④展现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⑥写好事件中的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范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是()。
    A

    《中国的西北角》

    B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C

    《西北近影》

    D

    《陕北之行》

    E

    《塞上行》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