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计算一般包括典型( )过程的选择和概化、设计( )时程分配计算两部分内容。

题目
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计算一般包括典型( )过程的选择和概化、设计( )时程分配计算两部分内容。


相似考题
更多“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计算一般包括典型( )过程的选择和概化、设计( )时程分配计算两部分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有实测资料情况下,如何选择和概化典型暴雨过程?


    参考答案:首先,要考虑所选典型暴雨的分配过程应是设计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其次,还要考虑是对工程不利的。比较容易发生,是指应使典型暴雨的雨量接近设计暴雨的雨量,以及要使所选典型的雨峰个数、主雨峰位置和实际降雨时数(或日数)是大暴雨中常见的情况,即这种雨型在大暴雨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对工程不利,主要是指雨量比较集中,而且主雨峰比较靠后,这样的降雨分配所形成的洪水其洪峰较大而出现较迟,对水库安全比较不利。

  • 第2题:

    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以下四个步骤中,哪个是不必要的?( )

    A.对暴雨资料进行收集、审查与延长(若暴雨系列不够长)
    B.由点暴雨量推求流域设计面暴雨量,并对设计暴雨进行时程分配
    C.对设计暴雨进行频率分析,求到设定频率下的暴雨过程
    D.由设计暴雨过程推求设计净雨过程,再进行汇流计算得到设计洪水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设计年径流的时程分配一般用( )表示。

    A.流量过程线
    B.日流量过程
    C.月径流量
    D.年径流量

    答案:C
    解析:
    实际工作中,经常利用径流量或降水量作为参证资料来展延设计站的年、月径流量,利用参证站的洪峰、洪量或暴雨等资料来插补展延设计站的洪峰、洪量系列。

  • 第4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算法就是程片B.设计算法时只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设计SXB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算法就是程片

    B.设计算法时只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设计

    C.设计算法时只需要考虑结果的可靠性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D
    D。【解析】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设计算法时是要考虑到数据结构的设计,但是不仅仅是要考虑到数据结构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其他程序结构的问题。设计算法时不能只考虑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考虑到程序的时间冗余度等方面。所以答案选择D。

  • 第5题: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答案:C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第3款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CD两项,根据第5.1.2条第3款规定,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