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
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2“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3“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
4“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5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
更多“朱熹的政治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述朱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1)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 第2题:

    4、关于朱熹的理,包括下列哪几种典型的说法: ①朱熹的理是某种理性②朱熹的理是一种本体 ③朱熹的理是自然界的规律④朱熹的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ABCD

  • 第3题:

    1、关于政治思想的定义,以下哪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A.只要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思考,都是政治思想。

    B.政治思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和观点。

    C.政治思想通常特指政治思想家们的思想。

    D.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只要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思考,都是政治思想。

  • 第4题:

    2、朱熹曾六次向皇帝上书阐述其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首义是什么?

    A.正君心

    B.主抗金

    C.革弊政

    D.守理法


    正君心

  • 第5题:

    关于政治思想的定义,以下哪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A.政治思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和观点。

    B.只要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思考,都是政治思想。

    C.政治思想通常特指政治思想家们的思想。

    D.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只要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思考,都是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