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无意中发现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A、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王某构成窝藏罪C、王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王某不构成犯罪

题目
王某无意中发现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王某构成窝藏罪

C、王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王某不构成犯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B
更多“王某无意中发现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县某局长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 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王某构成窝藏罪
    C.王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王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县某局长乙某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销毁了有关罪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D
    解析:
    解析: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甲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为正确选项。

  • 第3题:

    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错误

  • 第4题:

    李某在会计机构负责人林某的监交下,将会计资料移交给王某。事后王某发现该会计资料存在严重差错,李某以已经移交完毕为由不予理睬。根据规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A、李某
    B、王某
    C、李某和王某
    D、李某、王某及林某

    答案:A
    解析:
    移交人员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完整性、真实性方面的问题而在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应负的责任。

  • 第5题:

    张某欲将祖传的一件玉器卖给李某,双方约定价款为10万元,交货时间为2005年10月1日,王某知道此事后,找到张某,提出愿以15万元购买此玉器,张某同意,并当即将玉器交给王某,但王某当时未付款。根据上述案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李某可要求将玉器交给自己,因为李某与张某签订买卖合同在先
    B.李某有权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C.王某不能取得玉器的所有权,因为玉器物权的变动并未公示
    D.张某与王某达成的合同系恶意串通,从而损害了李某的利益,故二人应对李某负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
    【精解】“一物二卖”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两个买卖合同都是有效的,谁依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对物权的变动进行了公示,就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即动产通过交付进行公示,不动产通过登记进行公示。本题中,李某不得要求张某交付玉器,因为合同履行不能,故李某只能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故A项错误,B项正确。王某依据物权原则进行了公示,即便没有支付价款,也取得了标的物所有权,至于是否支付价款,并不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这也是由买卖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决定的,故C项错误。由于张某和王某并没有恶意串通损害李某的故意,王某购买该玉器也不是为了损害李某的利益,其本意在于使自己受益,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