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题目

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相似考题

2.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地下水丰富,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2)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施工至A地段发生塌方,塌穴较小,项目部在处理塌方时,发现地表出现沉陷和裂缝,塌体内有大量地下水,项目部立即采取了对应措施。 施工至B段时发生强烈岩爆现象,项目部按施工预案采取了在开挖面上洒水的措施,但效果不佳。 【问题】 1.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1条的错误做法。 2.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3.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必须采用什么方法预报?说明理由。 4.请指出项目部处理塌方时,对地表沉陷和地下水宜采取什么措施?对塌穴应采用什么措施处理? 5.对中等岩爆现象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更多“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工程,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I级和IV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4.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的基本原则:早喷锚、勤量测。
    2.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及改正:
    (1)错误做法: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
    正确做法:掘进前应先做好隧道洞口工程,做好洞口边坡、仰坡及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危及隧道施工安全。
    (2)错误做法: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正确做法: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石灰岩、页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隊道相连通时可能会造成水害。
    4.左线隧道接长度划分属于中隧道。
    理由:隧道按照长度分为特长隧道:L 3000m;长隧道:3000≥L≥1000m;中隧道:
    1000 L 500m;短燧道:L≤500m。本案例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其长度为(16050—15270)m=780m,因此属于中隧道。

  • 第2题: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预报内容包括( )。

    A:地层岩性
    B:地质构造
    C:围岩内部位移
    D:不良地质体
    E:地下水发育情况

    答案:A,B,D,E
    解析: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地层岩性预报,包括对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体等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预报,包括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等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包括对岩溶、采空区、人工洞室、瓦斯等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状况,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断层、裂隙水等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5)对围岩级别变化的判断。

  • 第3题:

    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对软岩及不良地质,必须采取小循环的施工方法。小循环施工方法包括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

  • 第4题:

    隧道工程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稳步前进,如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 A、先治水
    • B、短开挖
    • C、弱爆破
    • D、强支护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不良地质隧道


    正确答案: 由于地质条件恶劣,修建困难或施工中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隧道。如:软弱围岩隧道、含(有)瓦斯隧道、岩溶区隧道、地震隧道等。

  • 第6题:

    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一般原则是:
    (1)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准确掌握不良地质情况;
    (2)根据掌握的不良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处理措施;
    (3)随着施工揭露地质,并根据施工安全性和支护措施的效果,及时修正设计,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质量。

  • 第7题:

    以下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 A、深埋长大隧道
    • B、岩性单一的短隧道
    • C、覆盖层太厚,植被良好,不宜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隧道
    • D、可能因开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隧道
    • E、水下隧道

    正确答案:A,C,D,E

  • 第8题:

    问答题
    若某隧道通过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试说明其可能与施工有关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内容须包括范围:
    A.编制施工计划注意的事项,对地质资料进行专门调查研究,查明隧道影响范围内的各种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的围岩类别,进行施工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拟订施工方案。施工钟应经常观察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异情况,量测支护、衬砌的受力情况,注意地形、地貌和地表的变化,防止突然事故的发生。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应加强监控和量测工作。
    B.使用锚喷技术注意事项,特殊地质地段隧道,除大面积淋水地段、流沙地段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其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不宜采用锚喷支护的特殊地质地段应用构件支撑作临时支护,其施工技术措施和要点。
    C.选用掘进方法时注意事项,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不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或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条件合理选用。掘进时,围岩压力过大,支撑下沉可能侵入衬砌设计断面,此时必须挑顶,其处理方按及要点。自稳性极差的围岩宜采取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加固
    D.衬砌出现开裂或下沉时,采取模筑衬砌施工,除遵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施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拱脚、墙基松软时,灌筑混凝土前应排尽基底积水,并采取措施加固基底。
    (2)衬砌混凝土应掺早强剂等,提高衬砌的早期承载能力。
    (3)仰拱施工,应在边墙完成后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成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值班驾驶员应立即报告船长?() Ⅰ、在恶劣天气中,怀疑可能有气象危害时Ⅱ、遇到能见度不良时Ⅲ、预计能见度不良
    A

    B

    Ⅰ、Ⅱ

    C

    Ⅰ、Ⅱ、Ⅲ

    D

    Ⅱ、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提供的地质信息,本隧道由地质引起的主要施工安全危险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A

    深埋长大隧道

    B

    岩性单一的短隧道

    C

    覆盖层太厚,植被良好,不宜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隧道

    D

    可能因开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隧道

    E

    水下隧道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4.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还应有:早喷锚、勤测量、少扰动、早支护。2.(1)应进洞之前先作洞口工程。(2)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不大于4m。3.不良地质情况有:向斜构造、煤层。危害有:瓦斯爆炸、塌方。4.(1)属于中隧道。因为隧道长度为780m。(2)该隧道宜采用人字坡。从隧道进出口的标高分析,考虑隧道排水,不会是单向坡或平坡。

    1.新奥法的基本原则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时,应按照“短进尺、弱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稳步前进。可见综合考虑,应补充“早喷锚、勤测量、少扰动、早支护”这几个原则。

    [解答分析]这是隧道开挖新奥法和软弱危岩施工基本原则的题,考察考生对新奥法和软弱危岩施工基本原则的掌握。根据背景资料,针对该隧道围岩软弱地段,并且采用新奥法施工,可见既要遵循“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又要遵循“软弱围岩地段施工”的原则。2.隧道工程衬砌的安全要点中第一条根据隧道开挖的设计要求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特别是洞口的衬砌必须尽早施工,不良地质地段的洞口必须首先完成。可见本案这种有不良地质的状况下要进洞前要先做洞口,防止洞口垮塌。隧道施工支护的安全技术要点第二条规定,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本案例中拟定距离10m是错误的。

    [解答分析]本题是考查隧道安全要点的题。3.根据背景资料的描述,“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可见可以推断的不良地质情况有:向斜构造和煤层。并且推断出可能潜在瓦斯爆炸的危害。又根据围岩级别,推断出可能的危害还有塌方。

    [解答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隧洞不良地质的种类以及可见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4.中隧道的长度范围为1000m>L>500m,本案例中隧道长度为780m,故为中隧道。由于隧道进出口标高均为240.0m,为保证隧道洞内排水,该隧道内部道路坡面应设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人字坡,而不会是单向坡或平坡。

    [解答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隧道按长度分类依据以及排水设施设置的要求。

  • 第14题:

    论述隧道不良地质及特殊地段施工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岩堆:清除地表孤石,采用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地表,采用自进式锚杆作超前支护士。
    2)高地温:应加强地温监测及施工通风,做好人员防护措施。
    3)高地应力:高地应力硬岩地段可能发生岩爆,弱岩爆段采用洒水、局部加深炮眼,中等岩爆段采用局部增设钢筋网,强岩爆采用超前钻孔预爆破及释放地应力等措施。
    4)瓦斯:穿越煤系地层段隧道衬砌结构采用气密性混凝土、全包双层放水层,并提出加强施工监测、通风、人员防护及预留运营通风条件等措施。
    5)一般岩溶及溶洞、暗河:根据隧道地质及环境调查具体情况,采用超前预注浆、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等多种措施以加固围岩、截堵地下水,结合防水混凝土衬砌结构,共同保证运营安全、满足环保要求。
    6)黄土:开挖方法宜采用短台阶法或分部开挖法,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作。

  • 第15题:

    背景资料(09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应补充“早喷锚、勤量测”.
    2、
    1)“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进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
    2)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3、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溶洞、涌水和瓦斯.
    考点解读:
    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 第16题: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由()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正确答案:设计单位

  • 第17题:

    若某隧道通过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试说明其可能与施工有关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内容须包括范围:
    A.编制施工计划注意的事项,对地质资料进行专门调查研究,查明隧道影响范围内的各种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的围岩类别,进行施工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拟订施工方案。施工钟应经常观察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异情况,量测支护、衬砌的受力情况,注意地形、地貌和地表的变化,防止突然事故的发生。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应加强监控和量测工作。
    B.使用锚喷技术注意事项,特殊地质地段隧道,除大面积淋水地段、流沙地段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其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不宜采用锚喷支护的特殊地质地段应用构件支撑作临时支护,其施工技术措施和要点。
    C.选用掘进方法时注意事项,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不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或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条件合理选用。掘进时,围岩压力过大,支撑下沉可能侵入衬砌设计断面,此时必须挑顶,其处理方按及要点。自稳性极差的围岩宜采取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加固
    D.衬砌出现开裂或下沉时,采取模筑衬砌施工,除遵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施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拱脚、墙基松软时,灌筑混凝土前应排尽基底积水,并采取措施加固基底。
    (2)衬砌混凝土应掺早强剂等,提高衬砌的早期承载能力。
    (3)仰拱施工,应在边墙完成后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成环。

  • 第18题: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的施工应针对实际情况遵守()的原则。


    正确答案: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 第19题:

    问答题
    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一般原则是:
    (1)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准确掌握不良地质情况;
    (2)根据掌握的不良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处理措施;
    (3)随着施工揭露地质,并根据施工安全性和支护措施的效果,及时修正设计,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隧道工程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稳步前进,如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A

    先治水

    B

    短开挖

    C

    弱爆破

    D

    强支护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隧道不良地质及特殊地段施工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岩堆:清除地表孤石,采用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地表,采用自进式锚杆作超前支护士。
    2)高地温:应加强地温监测及施工通风,做好人员防护措施。
    3)高地应力:高地应力硬岩地段可能发生岩爆,弱岩爆段采用洒水、局部加深炮眼,中等岩爆段采用局部增设钢筋网,强岩爆采用超前钻孔预爆破及释放地应力等措施。
    4)瓦斯:穿越煤系地层段隧道衬砌结构采用气密性混凝土、全包双层放水层,并提出加强施工监测、通风、人员防护及预留运营通风条件等措施。
    5)一般岩溶及溶洞、暗河:根据隧道地质及环境调查具体情况,采用超前预注浆、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等多种措施以加固围岩、截堵地下水,结合防水混凝土衬砌结构,共同保证运营安全、满足环保要求。
    6)黄土:开挖方法宜采用短台阶法或分部开挖法,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隧道施工中遇到的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情况主要由()等。

    正确答案: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岩溶、风积沙、流沙地层、黄土、裂土、断层、膨胀岩、瓦斯、岩爆、挤压性围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