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

题目

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

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

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

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


相似考题
更多“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适用禁止扩大解释B.刑法溯及力采取从新原则C.刑法溯及力采取从新兼从轻原则D.刑法适用禁止类推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和处什么刑,都由法律明文规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作为它的派生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刑法无溯及效力;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明确性原则;实体的适当原则。扩大解释作为刑法解释方法之一,在不违背立法目的的前提下是可以适用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 第2题:

    西周时期有关“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反映了( )的刑法适用原则。

    A.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B.上下比罪原则

    C.同罪异罚原则

    D.宽严适中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原则。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统治者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原则,“用刑必须区别对待”,在后来的《吕刑》中表述为“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即全面结合犯罪的主客观形势进行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考生不能选择B项,因为上下比罪这种类推原则与处罚从轻从重没有关系。

  • 第3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称为“质”B.西周时期把审理民事案件称为“断狱”C.“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原则之一D.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


    正确答案:AD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其中,质是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A项正确;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刑事案件才称为“断狱”,B项错误;“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解除的原则,而非缔结原则,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其次才是财产的继承,D项正确。正确答案为AD。

  • 第4题:

    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刑罚适用原则的内容有( ).

    A.眚

    B.惟终 (⊙o⊙)

    C.非眚

    D.非终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原则。在西周时期,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西周有“三宥”之法,即“一日过失,二日弗知,三日遗忘”,对此三者皆可宽宥原谅。这说当时对过失犯罪已有了很深的认识。其时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故意犯罪从重,过失犯罪从轻。在西周时期,惯犯与偶犯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终”。惯犯从重,偶犯从轻。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B.西周时期已经对贪污受贿行为作出了规定
    C.同姓不婚、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都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范畴
    D.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


    答案:A,B,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规定,将故意称为“非眚”,将过失称为“眚”,故选A项。西周时期已经规定了贪污受贿的刑事责任,具体规定在“五过”之中,“五过”即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中,惟货就是贪赃受贿而枉法,故选B项。C项错在:义绝与和离是唐朝的婚姻制度,西周时期还没有这两种离婚制度。“五听”是西周时期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五听”制度。故选D项。

  • 第6题:

    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提出了“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原则
    B.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
    C.西周时期的“奸宄罪”类似于后世的盗罪、贼罪
    D.西周时期将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束矢”


    答案:A,C,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提出了“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即适用刑罚要宽严适中,不可偏轻偏重,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的“奸宄罪”,是有关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等方面的犯罪,这类罪类似于《法经》中的《盗法》和《贼法》有关的内容,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将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束矢”,将审理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钧石”,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故B项表述错误。

  • 第7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2)禁止不利于行为的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不定刑与绝对不定期刑。(5)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6)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据此,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刑事立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A不正确。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无论是谁作出的,都应该禁止,因此B不正确。

  • 第8题: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答案:A,B
    解析:
    解析: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

  • 第9题:

    属于西周时期首次确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
    A.赎刑
    B.五听
    C.罪疑从赦
    D.三不去


    答案:B,D
    解析:
    解析:赎刑源于夏朝,罪疑从赦在夏朝就存在。

  • 第10题:

    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

    • A、“同姓不婚”原则
    • B、“异姓不婚”原则
    • C、“异族不婚”原则
    • D、“同姓可婚”原则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
    A

    “同姓不婚”原则

    B

    “异姓不婚”原则

    C

    “异族不婚”原则

    D

    “同姓可婚”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是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14题: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6、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A.宽严适中原则B.因地因时制宜原则C.亲亲相隐原则D.上下比罪原则


    正确答案:ABD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共有六项:第一,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第二,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第三,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第四,宽严适中原则;第五,因地因时制宜原则;第六,上下比罪原则。故选A项、B项和D项。C项属于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 第16题:

    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

    B.亲亲相隐首次确立于西周时期

    C.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所谓“两剂”就是两份买卖契约

    D.“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


    正确答案:AD
    解析:考查要点是西周时期法律制度。西周时期适用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罚适用原则,在《礼记.王制》还规定有;“附从轻,赦从重”原则,即适用刑罚可轻可重者,一律从轻附刑;实行赦免时,应包括过失误犯的重罪。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亲亲相隐制度最终确立于汉代,而不是西周,故排除B项。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剂”的意思为诉状,而不是买卖契约。“造”的意思为到庭。可见,C项表述错误。西周时期实行“七出”、“三不去”制度,属于婚姻解除制度的范畴。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A.宽严适中原则
    B.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
    C.亲亲相隐原则
    D.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


    答案:A,B,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有四项:(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2)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4)宽严适中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故选A项、B项和D项。

  • 第18题:

    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
    B.西周时期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
    C.西周时期的“六礼”属于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
    D.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


    答案:C,D
    解析:
    【精解】A项错在: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B项错在:西周时期实行“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而汉朝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项和D项表述都正确。

  • 第19题:

    下列属于西周时期刑罚适用原则的内容有( )

    A.眚
    B.惟终
    C.非眚
    D.非终

    答案:A,B,C,D
    解析:
    西周时期,在刑法原则上,已经开始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两者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史籍中过失被称作“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作“惟终”,偶犯被称作“非终”。

  •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的“傅”即债券,它可以印证买卖关系的存在
    B.西周的大司寇是周天子的六卿之一
    C.“三不去”属于西周时期独有的婚姻解除制度
    D.诬告反坐原则源于西周


    答案:B
    解析:
    解析:A项错在:“傅”印证了借贷契约,而不是买卖契约。c项错在:“三不去”虽为西周首创,但并非西周独有。D项错在:诬告反坐源于战国。

  • 第21题: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就记载有糕饼的名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早在西周时期,名片就开始流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3题:

    “质剂”是西周时期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