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是()A.矜老恤幼原则B.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C.区分惯犯与偶犯原则D.罪疑从轻原则E.世轻世重原则

题目

西周时期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是()

A.矜老恤幼原则

B.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

C.区分惯犯与偶犯原则

D.罪疑从轻原则

E.世轻世重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西周时期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周时期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A.眚

    B.端

    C.非眚

    D.不端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论《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答案:
    解析:
    《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包括:
    (1)区分公罪与私罪。《唐律》规定官吏因公事而犯罪的为“公罪”;对非因公事而犯罪的为“私罪”。“公罪”处刑从轻,“私罪”处刑从重。
    (2)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唐律》把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称为“共犯罪”。对共犯罪区分首犯与从犯,“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造意是指“倡首先言”的行为,造意者为首犯,随从者是从犯,其罪减首犯一等。但是,在家庭共同犯罪中,以家长为首犯;在职官共同犯罪中,以长官为首犯。
    (3)合并论罪从重。《唐律》规定凡一人构成两个以上犯罪,实行“以重者论”的原则。也就是采用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原则。即两罪轻重不等,只科重罪,不计轻罪;二罪相等,从一罪处刑。如一罪先发而且判决,后又发现他罪,若二罪相等,维持原判,若后罪重于前罪,则通计前罪以充后数。
    (4)自首减免刑罚。《唐律》规定自首者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要求赃物要如数偿还。对于自首不尽或不实者,则按“不实”或“不尽”之罪处刑。同时规定谋反等重罪,以及诸如伤害、强奸、损坏官文书、官印等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都不能适用“自首原罪”原则。
    (5)类推原则。《唐律》规定,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加重处罚的犯罪,则列举轻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重处断。
    (6)老幼废疾减刑。《唐律》主张对老幼废疾者,分别三种情形实行减免刑罚:1)70岁以上15岁以下以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收赎。2)80岁以上10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反逆、杀人罪应处死刑的上请;盗窃及伤人者,收赎;其余犯罪皆不论。3)90岁以上7岁以下,虽犯死罪,不加刑。
    (7)累犯加重。对于盗窃、强盗犯罪按累科、累论加重处罚。《唐律》规定,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上一种刑罚的流刑二千里。其他犯罪均以此类推。
    (8)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表现为议、请、减、赎、当等方面。
    (9)同居相隐不为罪。凡同财共居者,以及大功以上亲属、外祖父、外孙、孙媳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皆可相互容隐其犯罪,部曲、奴婢可为其主人隐罪(但主人不为他们隐)。小功以下亲属相隐,其罪刑减凡人三等处理。但谋反、谋大逆、谋叛者,不用此律。
    (10)良贱相犯依身份论处。以良犯贱依法可减轻,或不予处刑;以贱犯良则较常人加重处删。此外,卑幼对尊长,奴婢对主人,即使预备犯罪也按真罪处理。
    (11)化外人有犯。《唐律》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第3题:

    8、西周时期在定罪量刑时区分“眚”与“非眚”,二者指()

    A.主犯和从犯

    B.过失和故意

    C.故意与过失

    D.从犯和主犯


    故意与过失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五刑之疑有赦B.刑罚世轻世重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正确答案:B
    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三国三典”原则,这种以具体国情确定用刑之轻重缓急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原则。《吕刑》中也有“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记载,即主张结合犯罪的主客观情势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可见,选B项。A项表述反映的是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C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而不是定罪量刑原则。D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同罪异罚原则。

  • 第5题:

    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以及“亲亲…‘尊尊”的礼治原则在定罪量刑方面直接体现为( )

    A.三宥
    B.三刺
    C.三赦
    D.“中道…‘中正”“中罚”

    答案:C
    解析:
    《周礼》记载对于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当减轻,赦免其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