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 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

题目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 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何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A.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
B.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
C.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甲公司同意
D.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考题
更多“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 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

    2007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能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7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7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能装置。2010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10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请回答下列66~70题。

    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什么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

    A.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

    B.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

    C.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未经甲公司同意而在论文中被透露

    D.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正确答案:C
    C。解析:《专利法》第24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②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③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因此,C项正确。

  • 第2题:

    甲公司聘请乙专职从事汽车发动机节油技术开发。因开发进度没有达到甲公司的要求,甲公司减少了给乙的开发经费。乙于2007年3月辞职到丙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开发经费。2008年1月,乙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节油装置技术。关于该技术专利申请权的归属,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公司

    B.乙

    C.丙公司

    D.甲公司和丙公司共有


    正确答案:BCD

  • 第3题:

    甲公司聘请乙专职从事汽车发动机节油技术开发。因开发进度没有达到甲公司的要求,甲公司减少了给乙的开发经费。乙于2007年3月辞职到丙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开发经费。2008年1月,乙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节油装置技术。关于该技术专利申请权的归属,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公司
    B:乙
    C:丙公司
    D:甲公司和丙公司共有

    答案:B,C,D
    解析:
    【考点】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详解】《专利法》第6条第1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2条规定:“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据此,本题中乙开发的技术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应属于原单位即甲公司。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CD。

  • 第4题: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A、申请诉前禁令
    • B、申请诉前先予执行
    • C、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正确答案:A,C

  • 第5题:

    1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请回答以下(1)—(4)题。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何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 A、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
    • B、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
    • C、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甲公司同意
    • D、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正确答案:C

  • 第6题:

    1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请回答以下(1)—(4)题。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A、申请诉前禁令
    • B、申请诉前先予执行
    • C、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 D、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1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请回答以下(1)—(4)题。甲公司能否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 A、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 B、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但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 C、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2004年5月7日前制造该专利产品
    • D、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公司以其生产设备作抵押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抵押期间,甲公司将该设备卖给丙公司,并告知丙公司该设备已经抵押。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甲公司提供相当的担保而不损害乙银行的利益,即使未经乙银行同意,甲公司也可以转让该设备
    • B、甲公司只要通知乙银行,即可转让该设备
    • C、甲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 D、若经乙银行同意,并由丙公司代甲公司向乙银行偿付借款,则甲公司可以转让该设备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甲公司能否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A

    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B

    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但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C

    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2004年5月7日前制造该专利产品

    D

    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2018年1月23日,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2018年3月,乙未经甲公司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投稿的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2018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18年7月4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递交了专利申请书。根据专利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发明已经丧失了新颖性

    B

    该发明并未丧失新颖性

    C

    如果甲公司被授予专利权,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D

    如果甲公司被授予专利权,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但无权要求其赔偿损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两项,由于乙的行为未经甲公司同意,甲公司的发明并未丧失新颖性;CD两项,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丙公司在甲公司申请日前已经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因此丙公司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专利产品。

  • 第11题:

    多选题
    甲公司聘请乙专职从事汽车发动机节油技术开发。因开发进度没有达到甲公司的要求,甲公司减少了给乙的开发经费。乙于2007年3月辞职到丙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开发经费。2008年1月,乙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节油装置技术。关于该技术专利申请权的归属,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
    A

    甲公司

    B

    乙公司

    C

    丙公司

    D

    甲公司和丙公司共有


    正确答案: D,A
    解析:
    《专利法》第6条第1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2条规定,《专利法》第6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①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②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③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专利法》第6条所称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专利法》第6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乙于2007年3月从甲公司辞职并跳槽至丙公司,至开发完成的2008年1月,其离开甲公司尚不足1年,其发明创造仍属于执行甲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故专利申请权属于甲公司。

  • 第12题:

    多选题
    1998年6月,甲公司研制完成一种新型发动机。甲公司对该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1999年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乙公司按照甲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生产发动机,并对甲公司提供的所有技术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同年6月,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了一台发动机,并运用“反向工程”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解剖分析,但终因甲公司在产品中采取了保密技术而没有获得其中的核心参数。丙公司经了解,得知乙公司掌握甲公司的全套技术信息,遂采取不正当手段,诱使乙公司向丙公司提供了该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和关键工艺参数。2000年6月,丙公司开始利用这些技术信息批量生产与甲公司完全相同的发动机,并销往市场,致使甲公司的发动机订单骤减。为此,甲公司以乙公司和丙公司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分析该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假若丙公司独立开发研制出该发动机,那么丙公司对其中的商业秘密()。
    A

    有权使用,不必经甲公司许可

    B

    无权使用

    C

    有权申请专利

    D

    无权申请专利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秘密的保护。如果是丙公司独立开发研制出该发动机,那么丙公司对其中的商业秘密当然有权使用并申请专利,因为这是丙公司自己的开发研究成果,与甲公司无关,所以选AC项。

  • 第13题:

    2009年1月美国丽欧药品公司的药剂师马力研制出一种新型药品,填补了国际空白。该公司于2月1日在美国就此药品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同年3月,马力未经公司同意,在向法国某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药品的配方,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该药品公司的不满。同年6月,同城公司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但并未投入生产。丽欧药品公司于2009年5月1日就同一药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2009年l2月方健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药品。2010年l2月1日中国专利局授予丽欧药品公司发明专利,2011年1月丽欧药品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方健公司和同城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76~80 题

    第 76 题 美国丽欧药品公司的发明在同城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样品,方健公司已经生产该药品的情况下,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是因为( )。

    A.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

    B.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

    C.该发明的配方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美国丽欧药品公司同意

    D.该发明填补了国际空白


    正确答案:C
    《专利法》第24条规定:“中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 第14题:

    李某是甲公司的研究人员,承担了一种冷藏机的研制任务,在研制成功前辞职开办乙公司。辞职近一年时,李某研制成功了该冷藏机,并以乙公司的名义申请并获得了专利。丙公司在李某研制成功之前已经研制出该冷藏机技术并开始生产产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专利权应归甲公司享有,李某享有在专利文件中署名的权利

    B.该专利权应归甲公司享有,乙公司享有免费使用权

    C.该专利权应归乙公司享有,甲公司享有免费使用权

    D.在该专利授权后,丙公司应停止生产该冷藏机


    正确答案:A
    《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根据法律规定,本题中李某研制的冷藏机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属于甲公司享有,乙公司不享有该冷藏机的专利权。所以,A项正确,B、C两项错误。《专利法》第63条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故D项错误。所以,选择A项。

  • 第15题:

    甲公司研制开发出一项汽车刹车装置的专利技术,委托乙公司生产该刹车装置的专用零部件。乙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擅自将该种零部件出售给丙公司,致使丙公司很快也开发出同种刹车装置并投入生产。在甲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丙公司应为被告,乙公司应列为第三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甲公司与某高校合作研究设计了一套新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未约定权利归属。该高校将研发工作交给本单位老师乙和丙乙和丙最终完成了该装置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 A、甲公司
    • B、某高校
    • C、乙和丙
    • D、甲公司和某高校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丁公司实施甲公司发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 A、构成侵权行为
    • B、不构成侵权行为
    • C、2003年5月7日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 D、2003年7月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1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请回答以下(1)—(4)题。丁公司实施甲公司发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 A、构成侵权行为
    • B、不构成侵权行为
    • C、2003年5月7日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 D、2003年7月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甲公司聘请乙专职从事汽车发动机节油技术开发。因开发进度没有达到甲公司的要求,甲公司减少了给乙的开发经费。乙于2007年3月辞职到丙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开发经费。2008年1月,乙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节油装置技术。关于该技术专利申请权的归属是()

    • A、甲公司
    • B、乙
    • C、丙公司
    • D、甲公司和丙公司共有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多选题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申请诉前禁令

    B

    申请诉前先予执行

    C

    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2000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0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0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3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何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A

    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

    B

    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

    C

    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甲公司同意

    D

    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甲公司研制开发出一项汽车刹车装置的专利技术,委托乙公司生产该刹车装置的专用零部件。乙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擅自将该种零部件出售给丙公司,致使丙公司很快也开发出同种刹车装置并投入生产。在甲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丙公司应为被告,乙公司应列为第三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甲公司聘请乙专职从事汽车发动机节油技术开发。因开发进度没有达到甲公司的要求,甲公司减少了给乙的开发经费。乙于2007年3月辞职到丙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开发经费。2008年1月,乙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节油装置技术。关于该技术专利申请权的归属是()
    A

    甲公司

    B

    C

    丙公司

    D

    甲公司和丙公司共有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1998年6月,甲公司研制完成一种新型发动机。甲公司对该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1999年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乙公司按照甲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生产发动机,并对甲公司提供的所有技术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同年6月,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了一台发动机,并运用“反向工程”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解剖分析,但终因甲公司在产品中采取了保密技术而没有获得其中的核心参数。丙公司经了解,得知乙公司掌握甲公司的全套技术信息,遂采取不正当手段,诱使乙公司向丙公司提供了该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和关键工艺参数。2000年6月,丙公司开始利用这些技术信息批量生产与甲公司完全相同的发动机,并销往市场,致使甲公司的发动机订单骤减。为此,甲公司以乙公司和丙公司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分析该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以及在发动机中采用保密技术,应当视为甲公司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B

    假若丙公司运用“反向工程”的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解剖分析成功并申请获得了专利

    C

    假若乙公司擅自将该技术方案申请获得了专利,甲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受任何影响

    D

    在本案中,乙公司和丙公司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A项的说法可以视为甲公司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所以当选。而B项中假若丙公司运用“反向工程”的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解剖分析成功并申请获得了专利,就说明该商业秘密已经被申请为专利不具有秘密性,因此甲公司的商业秘密会丧失,所以8项也当选。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暂且不论乙公司的侵权责任,甲公司的商业秘密被申请了专利,性质发生了变化,其肯定会受影响。D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乙公司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丙公司承担的是侵权责任。所以选A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