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投毒杀妻,见妻子服毒后痛苦不堪,顿生悔意,遂拨打急救电话,将妻子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脱险。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本案中孙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并不是孙某单独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B: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但孙某对挽救其妻做出了真挚的努力,理当成立犯罪中止 C:若后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子死亡,则孙某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孙某不送其妻去医院,其妻也不会死亡 D:若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

题目
孙某投毒杀妻,见妻子服毒后痛苦不堪,顿生悔意,遂拨打急救电话,将妻子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脱险。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本案中孙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并不是孙某单独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B: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但孙某对挽救其妻做出了真挚的努力,理当成立犯罪中止
C:若后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子死亡,则孙某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孙某不送其妻去医院,其妻也不会死亡
D:若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子死亡,则孙某同样成立犯罪中止,因行为人是在认识到能够既遂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的,在结果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应认为符合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

相似考题
更多“孙某投毒杀妻,见妻子服毒后痛苦不堪,顿生悔意,遂拨打急救电话,将妻子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脱险。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在行为人实施完犯罪行为后,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否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在本案中萧某仍然死亡,犯罪结果还是发生了,故是犯罪既遂,而非犯罪中止。D正确。

  • 第2题: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抢救,拨打“120和“999”等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甲用菜刀砍杀妻子,被邻居阻止后,深感自责将妻子送医院抢救,妻子未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解析:
    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是指在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中止问题。犯罪明显告一段落归于未遂后,有某种补救行为,不成立中止。甲被邻居阻止,已经构成犯罪未遂,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

  • 第4题:

    妻子由于有外遇而与其共谋杀害丈夫。外遇买来毒药后,交给妻子。但妻子在下毒后尚未端给丈夫之前,心生悔意,觉得毕竟是自己的原配丈夫,于是将毒药倒掉。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妻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预备
    B.妻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C.对妻子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
    D.外遇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答案:B
    解析:
    考点:犯罪未完成形态
    讲解:本案中,妻子是故意杀人罪的实行犯,外遇则是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实行犯妻子在下毒之后尚未端给丈夫之前,将毒药倒掉,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实行犯妻 子的中止行为对于帮助犯外遇而言,是一个意志以外的因素。但由于实行犯并未进人到故意杀人罪的着手实行阶段,因此,帮助犯的行为只能成立犯罪预备。而对于实行犯妻子而言, 由于其未造成任何损害结果,因此,应当免除处罚。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 第5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后,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经抢救存活下来,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未遂
    • B、故意杀人既遂
    • C、犯罪中止
    • D、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
    • E、不是犯罪行为,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患者赖某,男性,48岁,个体户。因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一直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采用肾透析也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费用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并让医生看着办,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你认为医生应该选择()

    • A、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 B、让其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 C、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在急诊室的抢救而给予支持治疗
    • D、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甲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B、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 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犯罪中止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下列行为成立犯罪中止的是()。

    • A、甲放火之后,在独立燃烧之前,喊了一声:“救火啊!”随后立即离开了现场,大火后被群众扑灭
    • B、乙对仇人王某猛砍10刀后离开现场。1小时后,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王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 C、丙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将一块巨石搬上铁轨,但在火车即将到来之前,丙由于害怕被处罚,于是又将石头搬开
    • D、丁一直想杀害胡某,某日向胡某的食物里投放了毒药,胡某食用之后痛苦万分,丁见状顿生悔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在医生的救治下,胡某没有死亡,但是终生残疾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48岁,个体户。因服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一直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采用肾透析或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费用比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并让医生看着办吧!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你认为医生应该选择下列哪项(  )。
    A

    在妻子和家庭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主动安乐死

    B

    让其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C

    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在急诊室的抢救而给支持治疗

    D

    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E

    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急诊室对患者的抢救措施不能使患者苏醒,如果选择D可能贻误抢救时机,同时也是一种浪费,所以不应选D;因B、C都属于放弃治疗,但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故也不应选择B和C;而选择A是违法的,同时也不符合安乐死条件,故绝对不能选择A;医生的最佳选择是E,因精神患者也有生命权,当然也要理解患者家庭的痛苦,并对妻子实施安慰。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赖某,男性,48岁,个体户。因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一直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采用肾透析也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费用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并让医生看着办,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你认为医生应该选择()
    A

    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B

    让其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C

    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在急诊室的抢救而给予支持治疗

    D

    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妻子的态度是犹豫不决的,所以医务人员要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援助,所以应该争取妻子的配合,全力抢救患者。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48岁,个体户。因服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一直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过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采用肾透析也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费用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让医生看着办吧。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医生应该选择(  )。
    A

    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B

    让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C

    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在急诊室的抢救而给支持治疗

    D

    在妻子和家庭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主动安乐死

    E

    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患者享有生命权,并且安乐死在中国是违法的。考虑患者家属的痛苦,在尽量争取家属配合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

  • 第12题:

    单选题
    孙某投毒杀害其妻子,妻中毒后昏迷。孙某急送妻去医院,经抢救脱离危险。孙某的行为属于________。
    A

    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患者男性,46岁,个体户.因服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

    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长期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若要挽救患者的生命,可以采用肾透析,但费用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

    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并让医生看着办吧!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医生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A.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B.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抢救而给支持治疗

    C.让其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D.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以及其他抢救

    E.在妻子和家庭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主动安乐死


    正确答案:D
    90.答案[D] 解析:因精神患者也有生命权,医生的最佳选择是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同时医生应理解患者家庭的痛苦,并对妻子实施安慰。

  • 第14题:

    某中学举行运动会,孙某报名参加的是初中部男子800米比赛,当孙某跑完800米时,便瘫倒在地上。学校老师和同学见后立即上前扶住,副校长和体育老师立即对孙某进行挤压人中穴及人工按压胸部等急救措施。同时,另一名副校长马上联系医院,大约8至10分钟内,救护车驶到学校运动场,医生立即对孙某进行急救,随后将其送往医院继续抢救。孙某昏倒的当时,学校老师通知了孙某家属。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心脏性猝死。孙某被抢救的医疗费用,学校已全部支付。可是孙某父母依旧向学校索赔各种经济损失20万元,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
    学校应该赔偿吗?


    答案:
    解析:
    不应该赔偿。学校组织正常的体育教学,进行800米比赛活动,没有违反相关的教学规定,并无过错。孙某晕倒后,学校进行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院。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学校采取的措施并无不当。因此,孙某的死亡与学校没有关系。

  • 第15题:

    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伤害罪(既遂)

    答案:A
    解析: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性、客观有效性。甲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但在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阻止了妻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应当减轻处罚。

  • 第16题:

    下列选项中的甲,成立犯罪中止的有:

    A、甲侵入某仓库后发现财物过多,打算回去开车来窃取。但半路上遇到警察而被抓获
    B、妻子甲为了杀害丈夫乙,在乙睡觉时将煤气阀门打开,然后到邻居家。20分钟后,甲估计乙已经死亡,于是回到家。发现乙躺在床上表情痛苦,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
    C、乙托甲购买胃药,甲却将毒药交于乙。后,甲产生悔意,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该药,而乙谎称已经服完,甲便回家。几天后,乙服用该药死亡
    D、甲开枪向乙射击,乙受惊吓而昏厥。甲误以为乙中弹倒地,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急救,乙最终平安无事

    答案:B,D
    解析:
    A项中的甲并未打算彻底放弃犯罪,而只是暂时中断,不成立中止,而是未遂。
    B项中的甲基于悔意实施了抢救行为,有效地避免的损害后果,成立犯罪的中止。
    C项中的甲虽然实施了一定的避免结果出现的努力,但最终结果仍然出现,不符合中止“有效性”的条件。
    D项中的甲基于悔意实施了抢救行为,而且结果最终没有发生,虽然结果未发生与甲的抢救行为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救乙,乙也死不了),也不影响甲成立中止。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甲开枪打中了乙,导致乙受伤,甲积极抢救,最终乙没有死,甲可以成立中止。那么当甲未导致乙受伤的前提下,积极抢救更应该成立中止。(“举重以明轻”)

  • 第17题: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抢救,拨打“120和“999”等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行为成立犯罪中止的是()。

    • A、甲放火之后,喊了一声“救火啊”,随后立即离开了现场,大火被群众扑灭
    • B、乙对仇人王某猛砍10刀后离开现场。1小时后,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王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 C、丙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将一块巨石搬上铁轨,在火车即将到来之前,因被铁路工人发现而及时将石头搬开
    • D、丁一直想杀害胡某,某日向胡某的食物里投放了**,胡某食用之后痛苦万分,丁见状顿生悔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在医生的救治下,胡某没有死亡,但终生残疾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男,48岁,个体户。因服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被妻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妻子告诉医生,患者有精神分裂症,一直服药治疗,过去也有服药后睡一天才醒的情况,此次睡一天一夜未醒,才发现是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经急诊室近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仍处在昏迷状态,于是急诊医生告知其妻,采用肾透析也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费用较高。其妻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只是说患者活着非常痛苦,家庭也很痛苦,并让医生看着办吧!面对其妻的犹豫态度,你认为医生应该选择()
    A

    维持原来的抢救措施,任其好坏

    B

    让其妻子将丈夫接回家,终止患者的治疗

    C

    只要妻子同意签字,立即中止在急诊室的抢救而给支持治疗

    D

    在妻子和家庭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主动安乐死

    E

    争取妻子的配合,给患者实施肾透析和其他抢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抢救,拨打“120和“999”等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阿华为毒死妻子,在妻子茶杯里投毒,后见妻子非常痛苦,于是将妻子送往医院。经抢救,妻子未死亡,但成了植物人。对于阿华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B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减轻处罚

    C

    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D

    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孙某投毒杀妻,见妻子服毒后痛苦不堪,顿生悔意,遂拨打急救电话,将妻子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脱险。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本案中孙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并不是孙某单独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B

    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其妻之所以脱险系孙某与医生二人之力,但孙某对挽救其妻做出了真挚的努力,理当成立犯罪中止

    C

    若后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子死亡,则孙某不成立犯罪中止,因孙某不送其妻去医院,其妻也不会死亡

    D

    若经查明,孙某所投毒药量根本不会致其妻子死亡,则孙某同样成立犯罪中止,因行为人是在认识到能够既遂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的,在结果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应认为符合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B两项,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其他人的协力行为共同防止了结果发生时,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确实做出防止结果发生的措施,也成立犯罪中止
    CD两项,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即使是行为本身偶然导致结果未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于他人行为防止了结果发生的,也成立犯罪中止。题中所列即是行为偶然导致结果未发生的情形,同样成立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