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举例说明宪法的平等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宪法)。(中山大学2006年研)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中国宪法上平等权在基本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北大2012年研)


    正确答案:(1)平等权的含义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应包括如下含义:①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因素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国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平等地予以保护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③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无论什么人都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2)我国宪法上平等权在基本权利体系中的地位 ①平等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权利。②平等权是一种保障性权利对于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因而平等权在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处于更为根本的地位。③平等权的实现是其他基本权利实现的前提。没有平等权其他基本权利就无从谈起。④平等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结合构成对于公民的维护。平等权本身只是强调一种形式或实质上的平等对待只有与其他权利如人格尊严、言论自由、选举权等良好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 (3)我国宪法上平等权的特点 ①平等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它意味着全体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②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义务。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予平等保护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国家既不能剥夺公民的平等权也不能允许其他组织和个人侵害公民的平等权。③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o国家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平等与特权不能并存-平等也不允许歧视现象存在。④平等权是贯穿于公民其他权利中的一项权利。它通过其他权利如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或政治权利平等、经济权利平等的具体化而实现。⑤平等权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的平等权是宪法的基本要求。
    (1)平等权的含义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应包括如下含义:①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因素,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国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平等地予以保护,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③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无论什么人都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2)我国宪法上平等权在基本权利体系中的地位①平等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权利。②平等权是一种保障性权利,对于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因而平等权在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处于更为根本的地位。③平等权的实现是其他基本权利实现的前提。没有平等权,其他基本权利就无从谈起。④平等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结合构成对于公民的维护。平等权本身只是强调一种形式或实质上的平等对待,只有与其他权利如人格尊严、言论自由、选举权等良好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3)我国宪法上平等权的特点①平等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它意味着全体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②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义务。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予平等保护,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国家既不能剥夺公民的平等权,也不能允许其他组织和个人侵害公民的平等权。③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o国家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平等与特权不能并存,-平等也不允许歧视现象存在。④平等权是贯穿于公民其他权利中的一项权利。它通过其他权利,如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或政治权利平等、经济权利平等的具体化而实现。⑤平等权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的平等权是宪法的基本要求。

  • 第2题:

    宪法实施的原则和条件。(吉林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宪法实施的原则。(简答题,吉林大学2006年研)


    正确答案:(1)宪法实施的原则 ①最高权威性原则 宪法实施的最高权威性原则是由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决定的。宪法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始终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这种维护既体现在宪法规范得到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一体遵行以及宪法的具体内容得到充分实施方面也体现在一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方面。如果宪法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或者说宪法实施主体未能切实贯彻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原则那么要有效实施宪法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②民主原则 宪法实施的民主原则是由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的。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尽管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但如果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没有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形成没有民主主体至少在形式上的普遍化那么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宪法。因而宪法的精髓就在于民主。 ③合法原则 宪法实施的合法原则是指宪法实施主体的身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宪法实施主体的权限范围、行使权限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宪法实施的具体程序等都应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既然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主体的活动那么无论是宪法实施主体本身还是宪法实施主体的行为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这实际上是宪法实施应有的最基本的前提。 ④程序原则 宪法实施的程序原则是指宪法本身必须有实施程序方面的规定宪法实施主体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宪法。从法理上讲程序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a程序是贯彻实体规定的手段这是程序的工具性价值;b程序反映法律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基础这是程序的目的性价值。程序对于宪法也同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宪法中的程序规范是实施宪法实体规范的必要条件;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作保障‘实体规范的实施往往沦为空谈。 ⑤稳定原则 宪法实施的稳定性原则是指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决定了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不得朝令夕改。如前所述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变化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宪法能否保持应有的权威和尊严因而宪法必须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宪法也要相应地变化发展。 ⑥发展原则 宪法实施的发展原则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各种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宪法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解释以推动宪法本身的发展。如前所述宪法的实施过程就是宪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或者说是重新塑造宪法的过程。必须明确的是宪法实施除了必须遵循和贯彻上述六项主要原则以外还必须遵守和贯彻宪法实施的公开原则、效益原则和监督原则等。 (2)宪法实施的条件 指影响和制约宪法能否实施以及宪法实施程度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的社会因素。宪法实施条件包括两大方面即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和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①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 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由于宪法实施都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从根本上来说它要以社会为基础宪法实施同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社会现实中不具备宪法实施的条件那么不仅不可能产生科学的宪法而且即使因政治需要而制定出一部宪法也不可能得到实施而只能是一种摆设;如果社会现实中具备宪法实施的一定条件但由于立宪者不能正确地反映和利用这些条件那么宪法的实施状况也会大打折扣。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a.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既包括政治基础条件也包括政治形势条件。民主政治就是宪法实施的政治基础条件。如果说宪法与政治紧密相连那么民主则是联系宪法与政治的媒介、桥梁同时民主政治不仅对宪法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宪法实施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宪法实施的政治形势条件则是指要有效地实施宪法就必须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的政治局面。这已被世界各国宪政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证明——当政治局面不稳、社会秩序混乱的时候宪法是绝对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的。b.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如前所述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也就不存在对最高行为规范的需求也就更加谈不上有效地实施宪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c.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即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第一科学的宪法规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但科学宪法的制定却离不开科学的宪法意识作指导。第二任何宪法在颁布实施过程中面临着随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修改和完善的问题。尽管社会客观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修改和完善宪法的根本依据但这些变化只有在人们的宪法意识中得到反映才能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宪法规范之中。第三如前所述宪法实施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宪法的适用即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二是宪法的遵守即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与履行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使宪法规范由具体的组织和人员落实。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原则性、概括性因而在宪法的适用和遵守中宪法意识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②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条件作为外在的客观基础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能否利用这些条件将宪法的实施从可能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适用。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a.宪法本身是否科学;b.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1)宪法实施的原则①最高权威性原则宪法实施的最高权威性原则是由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决定的。宪法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始终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这种维护既体现在宪法规范得到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一体遵行以及宪法的具体内容得到充分实施方面,也体现在一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方面。如果宪法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或者说宪法实施主体未能切实贯彻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原则,那么要有效实施宪法就是根本不可能的。②民主原则宪法实施的民主原则是由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的。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尽管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但如果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没有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形成,没有民主主体至少在形式上的普遍化,那么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宪法。因而宪法的精髓就在于民主。③合法原则宪法实施的合法原则是指宪法实施主体的身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宪法实施主体的权限范围、行使权限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宪法实施的具体程序等都应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既然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主体的活动,那么无论是宪法实施主体本身,还是宪法实施主体的行为,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这实际上是宪法实施应有的最基本的前提。④程序原则宪法实施的程序原则是指宪法本身必须有实施程序方面的规定,宪法实施主体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宪法。从法理上讲,程序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a程序是贯彻实体规定的手段,这是程序的工具性价值;b程序反映法律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基础,这是程序的目的性价值。程序对于宪法也同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宪法中的程序规范是实施宪法实体规范的必要条件;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作保障,‘实体规范的实施往往沦为空谈。⑤稳定原则宪法实施的稳定性原则是指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决定了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不得朝令夕改。如前所述,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变化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宪法能否保持应有的权威和尊严,因而宪法必须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宪法也要相应地变化发展。⑥发展原则宪法实施的发展原则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各种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宪法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解释,以推动宪法本身的发展。如前所述,宪法的实施过程就是宪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或者说是重新塑造宪法的过程。必须明确的是宪法实施除了必须遵循和贯彻上述六项主要原则以外,还必须遵守和贯彻宪法实施的公开原则、效益原则和监督原则等。(2)宪法实施的条件指影响和制约宪法能否实施以及宪法实施程度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的社会因素。宪法实施条件包括两大方面,即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和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①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由于宪法实施都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从根本上来说,它要以社会为基础,宪法实施同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社会现实中不具备宪法实施的条件,那么不仅不可能产生科学的宪法,而且即使因政治需要而制定出一部宪法,也不可能得到实施,而只能是一种摆设;如果社会现实中具备宪法实施的一定条件,但由于立宪者不能正确地反映和利用这些条件,那么宪法的实施状况也会大打折扣。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a.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既包括政治基础条件,也包括政治形势条件。民主政治就是宪法实施的政治基础条件。如果说宪法与政治紧密相连,那么民主则是联系宪法与政治的媒介、桥梁,同时民主政治不仅对宪法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宪法实施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宪法实施的政治形势条件,则是指要有效地实施宪法,就必须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的政治局面。这已被世界各国宪政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证明——当政治局面不稳、社会秩序混乱的时候,宪法是绝对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的。b.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如前所述,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也就不存在对最高行为规范的需求,也就更加谈不上有效地实施宪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c.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即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第一,科学的宪法规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但科学宪法的制定却离不开科学的宪法意识作指导。第二,任何宪法在颁布实施过程中,面临着随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修改和完善的问题。尽管社会客观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修改和完善宪法的根本依据,但这些变化只有在人们的宪法意识中得到反映,才能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宪法规范之中。第三,如前所述,宪法实施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宪法的适用,即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二是宪法的遵守,即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与履行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使宪法规范由具体的组织和人员落实。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原则性、概括性,因而在宪法的适用和遵守中,宪法意识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②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条件,作为外在的客观基础,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能否利用这些条件,将宪法的实施从可能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适用。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a.宪法本身是否科学;b.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 第3题:

    2001年8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三名考生状告教育部,就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向最高法院提出了宪法诉讼,主张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但最后被以等级管辖(应向中级法院起诉)和行政诉讼的审理范围(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为由驳回。请以此案为例,分析中国宪法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中山大学2009年研)


    正确答案:(1)宪法实施概述 宪法实施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概括说来宪法实施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宪法适用。宪法适用是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它一方面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对宪法实现的干预。实施宪法不仅要求这些机关依宪设立要求这些机关严格依宪运作(即依照宪法规定的职权范围、活动程序和原则行使其职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这些机关通过追究宪法责任等途径确保宪法的禁止性规定和宪法设定的义务能够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则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对宪法实施的干预。虽然目前我国法院一般不直接引用宪法条文作为判决的依据但理论界一致认为由于宪法与其他部门法一样具有一般的法律属性因此宪法也必然具有司法适用性。②宪法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从事各项行为。宪法遵守既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方式。宪法遵守通常包括三层含义:a.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b.履行宪法规定的作为义务;c.不违反宪法规定的禁止性命令。 (2)我国宪法实施的重难点 按照以上对宪法实施的阐述可知目前我国宪法实施的重点在于宪法适用部分。①我国实行的是立法保障机制。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实施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专门的宪法实施保障机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不能真正的落实对违反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才导致上述青岛三个考生被迫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缺乏切实可行的、保障宪法实施的实体和程序性法律规定。我国并没有规定公民可以提起宪法诉讼因此也没有相应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进而导致公民的诉讼无门。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体和程序性法律规定青岛三考生的诉求才被法院以等级管辖(应向中级法院起诉)和行政诉讼的审理范围(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为由驳回。

  • 第4题: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平等权的规定?(中南财大2010年研)


    正确答案:(1)宪法上平等权的内容 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条是关于平等权的宪法规定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不合理差别对待。平等权涉及到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的尊严以及人格即基于人的尊严的不可侵犯性以及人格的平等性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地位、性别等因素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宪法上的平等权理应包含如下内涵: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在法律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公民不允许将公民进行等级或者其他不合理形式的划分这种划分或以身份或以财产或以宗教信仰或以性别等。②公民有平等的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或者机会。此项内容实属宪法上平等权之核心宪法上的平等权从本质上讲应属于一种资格权或者机会权。亦即公民凭借一定的资格或者机会从事某项行为的权利。③公民有权要求国家保障此种平等权的实现在此权利遭受侵犯时提供必要之救济。这是宪法平等权的保障依据。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苍白无力的呐喊。
    (1)宪法上平等权的内容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条是关于平等权的宪法规定,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不合理差别对待。平等权涉及到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的尊严以及人格,即基于人的尊严的不可侵犯性以及人格的平等性,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地位、性别等因素,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宪法上的平等权理应包含如下内涵: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在法律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公民,不允许将公民进行等级或者其他不合理形式的划分,这种划分或以身份或以财产或以宗教信仰或以性别等。②公民有平等的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或者机会。此项内容实属宪法上平等权之核心,宪法上的平等权从本质上讲应属于一种资格权或者机会权。亦即公民凭借一定的资格或者机会从事某项行为的权利。③公民有权要求国家保障此种平等权的实现,在此权利遭受侵犯时提供必要之救济。这是宪法平等权的保障依据。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苍白无力的呐喊。

  • 第5题:

    试论宪法实施保障及其基本方式。(南开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 (1)试述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及我国宪法实施保障改革的方向。(中山大学2009年研) (2)简述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简答题,复旦大学2009年研;北邮2007年研;武大2005年研) (3)简述宪法实施的保障。(简答题,吉林大学2004年研)


    正确答案:(1)宪法实施保障的含义 宪法实施保障在一定意义上即宪法监督是指立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 (2)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 ①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a.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因而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般法律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会有损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妨碍宪法的贯彻实施法治国家建设也只能成为空谈。b.宪法的原则精神只有通过普通法律、法规的具体化通过整个国家法律的健全和完备才能有效实施。如果法律、法规背离宪法的原则精神那么宪法实施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重要内容。②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将宪法作为自己根本的行为准则。如果立宪国家的机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背离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准则同样也将有损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从而妨碍宪法的贯彻实施。因此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又一重要内容。 (3)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①以被审查的对象是否已经生效为根据可以分为:a.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它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其违宪即予立即修改、纠正;b.事后审查。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或者在特定行为产生实际影响之后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的审查;c.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由于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的作用有些国家采取了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②以审查的起因为根据可以分为:a.附带审查。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涉及拟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b.起诉审查。一般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在自己宪法上的权力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或者可能受到侵犯时依法诉请宪法实施保障机关对特定的法律性文件和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c.提请审查。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领导人依法将有异议的法律性文件或行为提请该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关进行合宪性审查。 (4)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①政治保障。指中国共产党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这是我国宪法得以贯彻落实的 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只要中国共产党真正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那么其他政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也会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宪法。②法律保障。指宪法自身的保障。表现在:a.宪法明确规定它是国家的根本法;b.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般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c.明确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宪法通过规定这些内容有力地保证了宪法的实施。③组织保障。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来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④依靠人民群众。我国宪法代表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保护每个公民正当的个人利益。宪法能否贯彻执行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自己要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还要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公民遵守和执行宪法。 (5)我国宪法实施保障改革的方向. 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为贯彻落实宪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还存在诸多明显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在不少方面已经落后于当代强化宪法实施保障的世界性潮流。我国宪法保障改革的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专门的宪法实施保障机构促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能真正落到实处;②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宪法实施的实体和程序性法律规定;③正确认识宪法实施保障机制重要性正确看待这一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作用。
    (1)宪法实施保障的含义宪法实施保障在一定意义上,即宪法监督,是指立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2)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①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a.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因而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般法律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会有损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妨碍宪法的贯彻实施,法治国家建设也只能成为空谈。b.宪法的原则精神只有通过普通法律、法规的具体化,通过整个国家法律的健全和完备才能有效实施。如果法律、法规背离宪法的原则精神,那么宪法实施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重要内容。②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将宪法作为自己根本的行为准则。如果立宪国家的机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背离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准则,同样也将有损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从而妨碍宪法的贯彻实施。因此,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又一重要内容。(3)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①以被审查的对象是否已经生效为根据,可以分为:a.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它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其违宪,即予立即修改、纠正;b.事后审查。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或者在特定行为产生实际影响之后,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的审查;c.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由于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的作用,有些国家采取了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②以审查的起因为根据,可以分为:a.附带审查。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涉及拟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b.起诉审查。一般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在自己宪法上的权力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或者可能受到侵犯时,依法诉请宪法实施保障机关对特定的法律性文件和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c.提请审查。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领导人依法将有异议的法律性文件或行为,提请该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关进行合宪性审查。(4)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①政治保障。指中国共产党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这是我国宪法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只要中国共产党真正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那么其他政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也会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宪法。②法律保障。指宪法自身的保障。表现在:a.宪法明确规定它是国家的根本法;b.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般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c.明确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宪法通过规定这些内容,有力地保证了宪法的实施。③组织保障。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来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④依靠人民群众。我国宪法代表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保护每个公民正当的个人利益。宪法能否贯彻执行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自己要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还要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公民遵守和执行宪法。(5)我国宪法实施保障改革的方向.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为贯彻落实宪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还存在诸多明显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在不少方面已经落后于当代强化宪法实施保障的世界性潮流。我国宪法保障改革的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专门的宪法实施保障机构,促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能真正落到实处;②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宪法实施的实体和程序性法律规定;③正确认识宪法实施保障机制重要性,正确看待这一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