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 。(增大、不变、减小)。”相关问题
  • 第1题:

    使用久效磷涂茎防治棉蚜,其杀虫作用方式属于()

    • A、胃毒
    • B、触杀
    • C、熏蒸
    • D、内吸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在我国,为什么棉蚜容易对杀虫剂产生很高的抗药性?


    正确答案: 棉蚜本身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易于繁殖;施药次数频繁;施药浓度或剂量高;施药中,没有合理轮换品种,加速了抗性的产生。

  • 第3题:

    棉蚜以()(虫态)在()()越冬。


    正确答案:卵;花椒(或石榴;木槿;苦荬菜等)

  • 第4题:

    防治棉蚜的关键时期在棉花生长的()、()期。


    正确答案:苗期、蕾期

  • 第5题:

    试述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一)预测预报(此条3分)
    搞好预测预报工作是棉蚜防治的前提。
    (二)业防治措施(此条6分)
    种植抗虫品种、合理灌水、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是有效控制棉蚜的基础。
    (三)源防治(此条3分)
    蚜源(室内花卉、温室大棚内蔬菜及果园、营区)防治是棉蚜防治的关键。
    (四)田间调查是防治棉蚜的依据。(此条3分)

  • 第6题: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原因是:()

    • 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
    • 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
    • C、害虫选择了低毒低效农药
    • 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棉花苗期如何防治棉蚜?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作物条带种植,如麦棉套种等,充分发挥天敌对棉蚜的自然控制作用。
    (2)化学防治。播种时用内吸杀虫剂处理种子;定苗后现蕾前用久效磷或氧化乐果10倍液点涂;或每667m2用50%对硫磷乳油20~25ml,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70克,对水50kg喷雾。棉花蕾期的管理技术.

  • 第9题:

    甲硫磷曾是防治棉蚜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农药,经十几年的连续使用,现在生产的甲硫磷按规定浓度使用已不能全部杀死棉蚜了,棉蚜()的产生,其根本原理是()的结果,甲硫磷则只是作为环境中的一种因素对棉蚜产生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正确答案:抗药性;遗传和变异;抗药性

  • 第10题:

    单选题
    防治棉花发棉蚜为害的较好措施是()。
    A

    化学防治

    B

    植物检疫

    C

    农业防治法

    D

    物理防治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就越大

    B

    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C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D

    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除浓度差外还需要有细胞壁,C错误;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低,D 错误。

  • 第12题:

    填空题
    甲硫磷曾是防治棉蚜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农药,经十几年的连续使用,现在生产的甲硫磷按规定浓度使用已不能全部杀死棉蚜了,棉蚜()的产生,其根本原理是()的结果,甲硫磷则只是作为环境中的一种因素对棉蚜产生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正确答案: 抗药性,遗传和变异,抗药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棉花发生了棉蚜危害,应该选择()防治效果好?

    • A、化学防治法
    • B、植物检疫
    • C、农业防治法
    • D、物理机械防治法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对内吸磷产生抗性的棉蚜,对1605也产生抗药性,这是属于()

    • A、行为抗性
    • B、交互抗性
    • C、负交互抗性
    • D、多抗性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棉蚜的危害习性。


    正确答案: 棉蚜以成、若蚜群集于棉叶背面和嫩尖上刺吸汁液。由于被害组织的细胞受到破坏,致使棉叶正反面生长不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植株矮缩,受害棉苗新叶发育受阻,推迟果枝形成。棉蚜在吸食过程中,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不仅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招致霉菌寄生,产生黑霉病。棉苗期的蚜害也促使茎枯病和叶部病害的流行,引起棉苗大量死亡。

  • 第16题:

    防治棉蚜和棉叶螨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正确答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 第17题:

    棉蚜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棉蚜在北方棉区为害严重,长江流域较轻,主要群集于棉花嫩头、叶背上来刺吸组织汁液,引起棉株形成弯曲龙头和叶片卷缩。棉蚜分泌的粪便易诱发霉菌的发生。5-6月在苗期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发生的棉蚜称为伏蚜。

  • 第18题: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人们发现,若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其灭虫效果常会逐年降低。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药导致害虫基因突变,害虫分解这种农药的能力增强
    • B、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抗药个体生存下来的几率更高
    • C、使用农药后,害虫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 D、使用农药后,害虫立即向未施药的田野转移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防治棉花发棉蚜为害的较好措施是()。

    • A、化学防治
    • B、植物检疫
    • C、农业防治法
    • D、物理防治法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就越大
    • B、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 C、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 D、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棉花苗期如何防治棉蚜?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作物条带种植,如麦棉套种等,充分发挥天敌对棉蚜的自然控制作用。
    (2)化学防治。播种时用内吸杀虫剂处理种子;定苗后现蕾前用久效磷或氧化乐果10倍液点涂;或每667m2用50%对硫磷乳油20~25ml,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70克,对水50kg喷雾。棉花蕾期的管理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我国,为什么棉蚜容易对杀虫剂产生很高的抗药性?

    正确答案: 棉蚜本身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易于繁殖;施药次数频繁;施药浓度或剂量高;施药中,没有合理轮换品种,加速了抗性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