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

题目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

(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5分)


相似考题
更多“(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终身教育思想自诞生以来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正确答案:对

  •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3题:

    世博会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它代表着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 A、根本
    • B、前提
    • C、产物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自二战结束以来,中东()。

    • A、一直是全球频繁动荡的地区之一
    • B、冲突与战争接连不断
    • C、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后也未得到改善
    • D、关于该地区热点的新闻报道长期占据着世界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在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慢慢历程中,科学技术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有了科学技术的推动,人类社会才得以跨越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然性。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推进改革。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③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要求我们树立改革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也可答: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创造者,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进改革,是当前的党和国家最大价值选择。

  • 第7题:

    我国的审美文化自兴起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二,运刚《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放眼全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 第9题:

    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自二战结束以来,中东()。
    A

    一直是全球频繁动荡的地区之一

    B

    冲突与战争接连不断

    C

    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后也未得到改善

    D

    关于该地区热点的新闻报道长期占据着世界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世博会上的哪座建筑标志着现代建筑的诞生?

    正确答案: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上建造的德国馆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
    无论是“水晶宫”还是埃菲尔铁塔,都证明了世博会的建筑意义非凡,但标志现代建筑诞生的建筑物却非1929年的德国馆莫属!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由密斯·凡·德·罗设计,坐落在一片略微提高的基座上,主馆有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洁的屋顶板,长25米,宽14米左右。两座围绕水池的庭院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相互穿插,室内为半封闭和半开敞的空间,成为流动空间的典型。整个展馆所占地段长约50米,宽约25米,其中包括一个主馆和两间附属用房。
    这个展览馆除了建筑本身和家具外,没有其他的陈列品,建筑本次成为唯一的展品,着实是惊人之举!原来这是设计师特意而为之,他希望通过参观者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来体现“少就是多”的思想。德国馆被评论家与建筑师们誉为现代建筑的里程碑之一。
    这座建筑展品后来遭到破坏,但1981—1986年,人们又在原址按原样重建了一座,可见对其深远意义念念不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能源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经历了()、()、()配置的深刻变革。

    正确答案: 从高碳到低碳,从低效到髙效,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下列有关世博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B.2002年12月3日,在摩洛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C.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和谐”,这意味着世博会是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类文明的盛会

    D.上海世博会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开创了历届世博之最


    正确答案:C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故C选项符合题意。

  • 第14题:

    世博会成为一个推动世界工业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间了解和进步的文明大舞台始于()。

    • A、伦敦世博会
    • B、芝加哥世博会
    • C、布鲁塞尔世博会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世博会上的哪座建筑标志着现代建筑的诞生?


    正确答案: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上建造的德国馆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
    无论是“水晶宫”还是埃菲尔铁塔,都证明了世博会的建筑意义非凡,但标志现代建筑诞生的建筑物却非1929年的德国馆莫属!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由密斯·凡·德·罗设计,坐落在一片略微提高的基座上,主馆有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洁的屋顶板,长25米,宽14米左右。两座围绕水池的庭院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相互穿插,室内为半封闭和半开敞的空间,成为流动空间的典型。整个展馆所占地段长约50米,宽约25米,其中包括一个主馆和两间附属用房。
    这个展览馆除了建筑本身和家具外,没有其他的陈列品,建筑本次成为唯一的展品,着实是惊人之举!原来这是设计师特意而为之,他希望通过参观者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来体现“少就是多”的思想。德国馆被评论家与建筑师们誉为现代建筑的里程碑之一。
    这座建筑展品后来遭到破坏,但1981—1986年,人们又在原址按原样重建了一座,可见对其深远意义念念不忘。

  • 第16题: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能源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经历了()、()、()配置的深刻变革。


    正确答案:从高碳到低碳;从低效到髙效;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

  • 第17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正确答案: ①世博会是展示台,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世博会是大课堂,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③世博会是助推器,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第18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结合材料,分析阐释材料蕴含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15分)


    正确答案: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5分)

  • 第19题:

    拉尔夫、伯恩斯认为,()和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正确答案:文字

  • 第20题:

    卫星自()年诞生以来就一直被用来进行通信、侦察、定位等军事活动。

    • A、1940
    • B、1950
    • C、1957
    • D、1960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判断题
    我国的审美文化自兴起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世博会成为一个推动世界工业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间了解和进步的文明大舞台始于()。
    A

    伦敦世博会

    B

    芝加哥世博会

    C

    布鲁塞尔世博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拉尔夫、伯恩斯认为,()和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正确答案: 文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