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曝气充氧设施,下列哪几项说法正确?( )A.在同一供气系统中,应选同一类型的鼓风机 B.生物反应池的输气干管宜采用环状布置 C.曝气器数量,根据服务面积确定即可 D.生物反应池采用表面曝气器供氧时,宜设有调节叶轮、转蝶速度或淹没水深的控制设施

题目
关于曝气充氧设施,下列哪几项说法正确?( )

A.在同一供气系统中,应选同一类型的鼓风机
B.生物反应池的输气干管宜采用环状布置
C.曝气器数量,根据服务面积确定即可
D.生物反应池采用表面曝气器供氧时,宜设有调节叶轮、转蝶速度或淹没水深的控制设施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曝气充氧设施,下列哪几项说法正确?(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曝气生物滤池,哪几项说法正确?( )

    A.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有单独气冲洗、气水联合反冲洗、单独水洗3个过程组成
    B.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应共用一套供气系统
    C.曝气生物滤池常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D.COD、氨氮、总氮去除可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9.17条的条文说明,曝气生物滤池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穿孔管曝气器。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故B错误,

  • 第2题:

    下列关于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做法,哪几项错误?( )

    A.曝气生物滤池可采用升流式或降流式
    B.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前不应设置厌氧水解池
    C.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体积应按容积负荷计算
    D.曝气充氧和反冲洗供气应共用一套系统,可节省能耗

    答案:B,D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9.13条,曝气生物滤池前应设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或混凝沉淀池、除油池等预处理设施,也可设置水解调节池,故B项错误。根据规范6.9.11条,曝气生物滤池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故D项错误。

  • 第3题:

    关于纯氧曝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顶面密封,上层聚集二氧化碳,不利于氨化
    B.氧的传质效率比较高,但是氧的利用效率和传统曝气方式相同
    C.污泥浓度高,容易污泥膨胀
    D.污泥量大

    答案:A
    解析:
    B项,纯氧中氧的分压比空气约高5倍,纯氧曝气可大大提高氧的转移效率,氧的转移率可提高到80%~90%,而一般的鼓风曝气仅为10%左右。氧的利用效率与传统曝气方式不同。C项,纯氧曝气法污泥浓度高达4000~7000mg/L,但不易发生污泥膨胀。D项,纯氧曝气法污泥量小。

  • 第4题:

    曝气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对构筑物中的废水实施()。

    • A、充氧
    • B、升温
    • C、搅动
    • D、混合
    • E、冲击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哪几部分实现的?


    正确答案: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以下三部分实现的。
    (1)叶轮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2)叶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3)叶轮叶片后侧在旋转时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 第6题:

    表面曝气池导流区的作用是()。

    • A、使污泥聚集
    • B、泥水充分混合
    • C、气水分离
    • D、曝气充氧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下列关于气调养护说法正确的有:()

    • A、降氧
    • B、充氮
    • C、充氧
    • D、充二氧化碳
    • E、降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试述机械曝气装置的充氧过程。


    正确答案: ①曝气装置转动,使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②曝气装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入空气。
    ③曝气装置转动时,后侧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 第9题:

    下列关于曝气生物滤池的技术特点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 A、占地面积小
    • B、氧的传输效率高
    • C、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 D、出水的水质较差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问答题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哪三部分实现的?

    正确答案: ①叶轮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②叶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③叶轮叶片后侧在旋转时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采用膜片微孔曝气器供氧属于()。
    A

    机械曝气

    B

    纯氧曝气

    C

    鼓风曝气

    D

    穿孔管曝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气调养护说法正确的有:()
    A

    降氧

    B

    充氮

    C

    充氧

    D

    充二氧化碳

    E

    降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曝气充氧设施,下列哪几项说法正确?( )

    A.在同一供气系统中,应选同一类型的鼓风机
    B.生物反应池的输气干管宜采用环状布置
    C.曝气器数量,根据服务面积确定即可
    D.生物反应池采用表面曝气器供氧时,宜设有调节叶轮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8.6条,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供氧量包括生化反应的需氧量和维持混合液有2mg/L的溶解氧量。故C错误。

  • 第14题:

    曝气系统是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曝气系统的说法中,哪几项正确?( )

    A.供氧量应满足污水需氧量、处理效率、混合的要求
    B.A20工艺中可以选择罗茨鼓风机、轴流式通风机等作为供氧设备
    C.输气管道采用钢管时,其敷设应考虑温度补偿
    D.定容式罗茨鼓风机房,风机与管道连接处宜设置柔性链接管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8.1条,可知A项正确。根据规范6.8.12条的条文解释,目前在污水厂中常用的鼓风机有单级高速离心式鼓风机、多级离心式鼓风机和容积式罗茨鼓风机,故B项错误。根据规范6.8.17条及6.8.18条,可知CD项正确。

  • 第15题:

    好氧生物处理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为了保证好氧反应构筑物内有足够的溶解氧,通常需要曝气充氧,下列哪点不会影响曝气时氧转移速率?

    A.曝气池的平面布置
    B.好氧反应构筑物内的混合液温度
    C.污水的性质,如含盐量等
    D.大气压及氧分压

    答案:A
    解析:
    提示 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污水水质、水温和氧分压等。

  • 第16题:

    采用膜片微孔曝气器供氧属于()

    • A、机械曝气
    • B、纯氧曝气
    • C、鼓风曝气
    • D、穿孔管曝气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需要用曝气设备给塘水充氧的氧化塘叫()

    • A、好氧塘
    • B、兼性塘
    • C、厌氧塘
    • D、曝气塘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地下水除铁时,首先可采用曝气装置,曝气的作用是向水中充氧和散除少量水中CO2,以提高()

    • A、COD含量
    • B、含氧量
    • C、pH值
    • D、BOD含量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关于气调养护方法正确的是()

    • A、降氧
    • B、充氮
    • C、充氧
    • D、充二氧化碳
    • E、降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为了提高机械曝气装置的充氧能力,可提高其叶轮直径和旋转速度,加大其浸没深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哪三部分实现的?


    正确答案:①叶轮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②叶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③叶轮叶片后侧在旋转时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 第22题:

    多选题
    表面曝气池导流区的作用是()。
    A

    使污泥聚集

    B

    泥水充分混合

    C

    气水分离

    D

    曝气充氧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哪几部分实现的?

    正确答案: 表面曝气叶轮充氧是通过以下三部分实现的。
    (1)叶轮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2)叶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3)叶轮叶片后侧在旋转时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