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先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提法的是()。A、沈寿康的《救时策》B、魏源的《海国图志》C、张之洞的《劝学篇》D、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题目
“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先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提法的是()。

A、沈寿康的《救时策》

B、魏源的《海国图志》

C、张之洞的《劝学篇》

D、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相似考题
更多““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先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提法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根本,以学习西学为中国所用

    B、“中体西用”作为晚清教育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催发了新式教育的产生,清末新学制就是中体西用的产物;另一方面,迎合了当时国民普遍守旧、难以承受剧变的心理坚持以固有传统文化为本、未能从根本上触及传统教育制度,从而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C、壬寅一癸卯学制贯穿着“中体西用”的根本精神

    D、1898年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体西用思想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2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

    D.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 第3题:

    以下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由清朝官员张之洞在《劝学篇》里提出的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仍然有启发意义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学,是指西方的教育模式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要学贯中西,这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学,是指西方的教育模式

  • 第4题:

    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参考答案:沈寿康

  • 第5题:

    22、79、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

    D.全盘西化


    A B选项是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C选项是严复《天演论》中的观点;D选项则是康有为等的改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