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又称为成文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 )。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正确答案:CD

    「考点」不成文法「解析」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在于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条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因此,选项A、B正确。习惯法部判例法可以成为国家的正式渊源,比如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就属于正式渊源,而且是其主要渊源。据此,选项C错误。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成文法,但也存在习惯法,在香港特区存在判例法。据此,选项D错误。

  • 第2题:

    下列关于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
    B.我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C.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D.习惯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属于不成文法

    答案:C,D
    解析:
    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习惯法和判例法都是不成文法的一种形式,故C.D两项正确。法律的正式渊源通常包括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和国际公约等,而习惯法和判例法是不成文法,因此A选项错误。我国虽然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但也存在不成文法,B选项错误。

  • 第3题:

    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实行成文法,没有不成文法
    B.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C.判例法尽管以文字形式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D.不成文法大多是习惯法


    答案:A,B
    解析:
    【详解】
    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但是并不完全排除习惯、判例、政策等补充法源的运用。法源又称为法的渊源,正式法源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其效力,有广泛适用性、强制性的规范。不成文法是指不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不成文法不一定没有广泛适用性和强制性。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的法律。判例法是通过法官判决来表现的,主要并不是以立法产生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现。从规范性文件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考察,判例法并不是成文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并赋予其法律效力的习惯、判例等。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 第4题:

    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

    A.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B.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C.第三次公布成文法

    D.第四次公布成文法


    参考答案:A

  • 第5题:

    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答案:C,D
    解析:
    成文法是指由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在判例法国家,往往编纂有判例集,是文字表述,但它是法院的判决,并非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不能把它视为成文法。在法产生和发展的早期,法的渊源大多表现为习惯法,而且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判例法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我国虽然是成文法国家,但是也存在习惯法,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经国家认可部分就成为法的正式渊源。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