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会刷牙了,我比娜娜高这是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都集中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是一个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把饭都吃光了。”这是学前儿童()

    A自我认知

    B自我评价

    C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或具体特征

    D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等同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参考答案:D

  •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 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 2)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在一个实验里,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这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试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 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逐渐趋向于客观。 ( 3) 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自我评价受整体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这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幼儿的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个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以后逐渐向比较具体、细致的方向发展,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2 最初往往较多局限于对外部行动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 从只有评价,没有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 第3题:

    “我跟妈妈比我矮,我跟妹妹比,我高”,这表现出,儿童已经具备了量的传递性。


    C

  • 第4题: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的评价上。


    参考答案:外部行为

  • 第5题:

    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体现。


    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