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世界石油贸易中,出口量与进口量间差值最大与最小的地区分别是()。 A.中东、拉美B.西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石油出口量大于石油消费量的地区中,石油出口量占石油产量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

    A.东欧

    B.中东

    C.非洲

    D.美国


    正确答案:C
    石油出口量大于石油消费量的地区有:中东、东欧、非洲,其石油出口量占石油产量比重分别为:71.93%、65.66%、82.19%,故选C。

  • 第2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2016年中东地区原油出口量比2010年增长超过了15%
    ②2016年中国原油出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高于2010年
    ③与2010年相比,2016年东欧和西欧两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都有所下降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仅有③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人总分。

    材料1
    截至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 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 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材料2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仅阿 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 2003年3月,美、英又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 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人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人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癍啦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命题依据】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始终是各类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热点”地区。其中中东地区尤为突出,这里被称为“火药库”,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仅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 次大规模的战争,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爆发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全球。2003年3月20日,美、英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了如典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中东地区地处欧、亚、非 三大洲联结处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被称为“世界能源供给中心”、“西方生命线”),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其局势长期动荡不稳,究其原因,既有重要的外部背景,也有复杂的内部原因。
    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伺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面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敎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 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第三,中东地区的教派冲突一直是影响中东地区安全与稳 定以及政局动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和1947年 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为阿以冲突埋下了祸根。从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至1982年6月,阿以之间进行了 5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1卯8年9月,埃以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中东开始了艰难的和平进程。20世纪80年代的多种和平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包括“非斯方案”、“里根方案”等。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格局的变化再次为中东实现和平带来了希望,从1993 年的《奥斯陆协议》到1999年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巴以双方共达成了6个协议,但是,2000 年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人东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 “参观”,再次引发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和平进程前功尽弃。2003年4月,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制定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出台。2004年10月,以色列议会通过了沙龙提出的“单边行动”计划。同年11月U日,阿拉法特去世。这些都给中东和平进程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代号“铸铅”的军事行动,大规模空袭 加沙地带,击毁多处哈马斯机构的建筑。从2009年1月3日晚开始,以军发起地面进攻,"腰斩”加沙分路进攻,袭击行动进一步升级。1月5日,数十辆以色列坦克和装甲车挺进加沙南部人口稠密区,与巴方激烈交火,造成至少13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5500人受伤。
    总的来看,中东地区的动荡和冲突不会在近期终结,国际社会争取和平的努力也不会终止,但与真正实现和平,还要跨越众多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关于地区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2)“地区热点问题”,主要是指中东问题,这是M05年的新增考点。
    (3)本题主要考査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原因。中东地区是战后世界上最动荡不安的 热点地区。究其原因很复杂,如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丰富的石油资源,领土之争,民族和宗教矛 盾,水资源问题,难民问题,外部势力的插手干崁等等。根据本题所给的地图和材料,主要应从 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石油资源的丰富这两个主要原因展开论述。

  •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东石油消费量占产量的比重为20.54%

    B.拉美出口量与进口量之间的差值为830万桶

    C.亚太石油产量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为63%

    D.西欧石油产量与非洲石油产量的和为1 220万桶


    正确答案:A
    通过计算可知:中东石油消费量占产量的比重为20.54%;拉美出口量与进口量之间的差值为290万桶;亚太石油产量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为33.65%;西欧石油产量与非洲石油产量的和为1 320万桶,故选A。

  • 第5题:


    与2010年相比,2016年原油进口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变化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

    A.北美和中东
    B.北美和非洲
    C.亚太地区和中东
    D.亚太地区和非洲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
    第三步,由于选项中两个地区分别为与2010年相比,2016年原油进口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变化最大的地区,故分别考虑,先比较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进口量占比情况,北美:24.7%-19.5%=5.2%,即相差5.2个百分点;亚太地区:49.2%-40.1%=9.1%,即相差9.1个百分点;相比亚太地区变化最大,排除AB选项。再来比较中东和非洲的出口量占比情况,中东:43.5%-38.8%=4.7%,即4.7个百分点;非洲:18.6%-13.0%=5.6%,即5.6个百分点;则非洲地区变化最大,排除C选项。
    因此,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