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某垃圾填埋场下有潜水监测井中检出特征污染物。假定潜水含水层为一维稳定流,则关于特征污染物运移源强类型为( )o”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油罐因油品泄漏导致下伏潜水含水层污染,在污势物迁移模型的边界条件划定中,积累油类污染物的潜水面应划定为()

    A.定浓度边界
    B.与大气连通的不确定边界
    C.定浓度梯度或弥散通量边界
    D.定浓度和浓度梯度或总通量边界

    答案:A
    解析:
    根据教材283 ,泄漏的原油在潜水面大量和、聚区的模型单元通常可按指定浓度单元处,这是因为可以预期在原油积聚区附近地下水中的溶解浓度长期保持特征组分的溶解度,并且基本是常数。

  • 第2题:

    某污水池下游300m出有潜水监测井,该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00m/d. 孔隙度为25%.水利坡度为0.5%若污水池发生泄漏,污水进入含水层运移到达监测井出的时间约为( ) 。

    A 3 天
    B 150 天
    C 300 天
    D 600 天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层位应以()为主。

    A.潜水含水层
    B.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
    C.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D.承压含水层

    答案:A,B
    解析:

  • 第4题:

    简述潜水、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厚度及潜水位的概念。


    正确答案: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的垂距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面间的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潜水位。

  • 第5题:

    泰斯承压水(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运动基本方程建立简化假定条件?


    正确答案:含水层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且等厚度、侧向无限延伸、产状水平。抽水之前,含水层水力坡度为零【初始条件】。对含水层定流量抽水。抽水过程中,含水层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抽水时,因水头下降而引起含水层释放弹性水量是瞬时完成的【线弹性行为】。

  • 第6题:

    下列()属潜水特征。

    • A、有较稳定的隔水层
    • B、具有自由水面
    • C、潜水面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 D、潜水水质易受污染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问答题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

    正确答案: 污染物:渗滤液(ss,BOD,COD,大肠杆菌),大气污染物(TSP,氨气,二氧化硫,恶臭),噪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某污水处理设施下伏潜水含水层监测时,发现该污水的特征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立即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的泄漏点。下列关于泄漏点下伏潜水含水层污染随时间变化特征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污染羽中心浓度不变,且位置不变

    B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位置不变

    C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向下游迁移

    D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大,且向上下游扩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潜水含水层较承压含水层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潜水循环慢

    B

    潜水含水层的自净能力弱

    C

    潜水含水层渗透性强

    D

    潜水与外界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不定项题
    某污水池下伏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00m/d,有效孔隙度为25%,水力坡度为0.5%,在该污水池下伏潜水主径流方向上的下游分布有系列监控井(1-4号井),若该污水厂发生泄漏,其 特征污染物65天内在污水池下游监测井中可能被检出的有()
    A

    下游30m处1号井

    B

    下游60m处2号井

    C

    下游120m处3号井

    D

    下游240m处4号井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潜水含水层进行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若采用离心泵抽水,其吸水龙头在各次降深中应放在同一深度处,宜放在()处。
    A

    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

    B

    含水层顶板

    C

    含水层底板

    D

    含水层中部


    正确答案: B
    解析: 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若采用离心泵抽水。其吸水龙头在各次降深中应放在同一深度处。在承压含水层抽水,吸水龙头宜放在含水层顶板处;在潜水含水层抽水,宜放在最大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处。

  • 第12题:

    填空题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为()

    正确答案: 悬浮物、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大肠菌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垃圾填埋场下游潜水监测井中检出特征污染物。假定潜水含水层为一维稳定流,则关于特征污染物运移源强类型为( )。

    A.连续点源
    B.瞬时—连续点源
    C.瞬时点源
    D.混合源

    答案:A
    解析:
    源强是指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速率,其类型包括瞬时点源、连续点源、连续线源和连续面源。其中,连续点源的源强以单位时间的释放量表示。因此,当题中的潜水含水层为一维稳定流(除流动方向外,其他方向的参数不变)时,该特征污染物的运移源强类型为连续点源。

  • 第14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处置场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中,应监控的污染物项目是( )。

    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所有项目
    B.—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
    C.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D.与危险废物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答案:B
    解析: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应根据贮存和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作为控制项目。

  • 第15题:

    潜水含水层上下均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为()


    正确答案:悬浮物、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大肠菌值

  • 第17题: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


    正确答案: 污染物:渗滤液(ss,BOD,COD,大肠杆菌),大气污染物(TSP,氨气,二氧化硫,恶臭),噪声

  • 第18题:

    问答题
    泰斯承压水(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运动基本方程建立简化假定条件?

    正确答案: 含水层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且等厚度、侧向无限延伸、产状水平。抽水之前,含水层水力坡度为零【初始条件】。对含水层定流量抽水。抽水过程中,含水层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抽水时,因水头下降而引起含水层释放弹性水量是瞬时完成的【线弹性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在潜水含水层中当忽略其弹性释放水量时,则所有描述潜水的非稳定流方程都与其稳定流方程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在各向异性的潜水井流中,水平分速度愈大,则含水层的弹性释水和潜水面迟后反应就越明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于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填埋场底部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  )。
    A

    在底部衬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B

    在底部衬层和其下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C

    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D

    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平运移速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潜水、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厚度及潜水位的概念。

    正确答案: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的垂距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面间的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潜水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不定项题
    以下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运移说法正确的是()。
    A

    承压含水层由于上部有隔水顶板,只要污染源不分布在补给区,就不会污染地下水。

    B

    如果承压含水层的顶板为厚度不大的弱透水层,污染物也不可能通过顶板进入含水层。

    C

    潜水含水层到处都可以接受补给,污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包气带的岩性与厚度。

    D

    颗粒细小且厚度较大的包气带构成良好的天然净水器。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