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于高速公路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交通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设点进行噪声衰减一量。A:10m、20m、40m、80m、120mB:10m、20m、40m、60m、100mC:20m、40m、60m、80m、100mD:20m、40m、60m、80m、120m

题目
在对于高速公路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交通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设点进行噪声衰减一量。

A:10m、20m、40m、80m、120m
B:10m、20m、40m、60m、100m
C:20m、40m、60m、80m、100m
D:20m、40m、60m、80m、120m

相似考题
更多“在对于高速公路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交通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设点进行噪声衰减一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声屏障保护的敏感建筑物户外( ) 处布设观测点位,进行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测量。
    A. 3
    B. 1.5
    C. 2
    D. 1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时,对公路垂直方向噪声衰减情况及声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但未记录监测时的车流量。由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确定( )。

    A.公路噪声源强
    B.防护措施降噪效果
    C.公路噪声衰减规律
    D.设计工况下的声环境达标距离

    答案:C
    解析:
    未进行车流量监测,不知公路噪声源强和设计工况,排除A、D两项;未进行声屏障噪声监测,也不知防护措施的降噪效果,排除B项。

  • 第3题:

    下列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要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进行监测
    B: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连续测量2d,每天测量4次
    C: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昼、夜间各测两次,分别在车流量最小时段和高峰时段
    D:24h连续交通噪声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不少于20min,连续测2d

    答案:C
    解析:
    C项错误,应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和高峰时段进行测量。

  • 第4题: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时,对公路垂直方向噪声衰减情况及声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但未记录监测时的车流量。由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确定()。

    A:公路噪声源强
    B:防护措施降噪效果
    C:公路噪声衰减规律
    D:设计工况下的声环境达标距离

    答案:C
    解析:
    未进行车流量监测,不知公路噪声源强和设计工况,排除A、D两项;未进行声屏障噪声监测,也不知防护措施的降噪效果,排除B项。

  • 第5题:

    (2014年)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离高速公路中心线28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9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距离高速公路中心线()范围内

    A 100m
    B 200m
    C 280m
    D 390m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离速公路梭工验收项目
    【素材】
    南方某高速公路,路线长度49.55km,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按双向六车道进行建设。规划路基全宽42m,全线线路推荐方案共有特大桥6座(6550m)、大桥7座(1944m)、中桥5座(314m)、高架桥3座(7811m)、涵洞26道、互通式立交8处、分离式立交7座(6770m)、通道及天桥24座。收费站7处、服务区1处、养管工区1处,另有道路排水、道路照明、道路绿化、交通管理、运营管理等设施。永久占地6804亩,临时征地420亩。计价土石方537.844万m3,排水及防护工程17.716万m3,特殊路基处理12.11km。
    项目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2.4℃,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1mm,最大年降雨量为2566.8mm,最小年降雨量为1045mm。降雨集中在4~9月,以5月、6月降雨量最多。历年4~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为台风季节。
    所经区域的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丘陵、中山、台地、三角洲平原、海涂。沿线地区属南亚热带,多数亚热带常绿树种、经济林木和作物在这一地区均能生长。该项目由北向南,跨越了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农村林地带,所经地区植被种类丰富且多样,经初步调查,有樟科、山茶科、野牡丹科等植物。
    项目将经过由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两处森林公园,面积分别为6.2km2和3.4km2,森林公园内有两处疗养区。
    所经水域处于珠江入海口河网地区,项目从北往南先后跨越的水体有:A水道、B水道、C水道,D水道。评价范围内的A水道和B水道属农业用水区,评价范围内的C水道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评价范围内的D水道属工业用水区。
    在该高速公路的AK7+000的西向80m处有一中学,在AK12+150的南向60m处有一住宅小区,在AK37+500~AK37+800的北向30~150m处有两处居民区。在AK37+1000处穿过一高档住宅区。
    2007年该高速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技术人员在对噪声敏感点监测
    时,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200m范围内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进行设点监测;在进行噪声衰减测量时,选择在公路垂直方向距公路中心线30m、60m、120m、180m处设点监测;对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时在声屏障保护的敏感建筑物户内靠公路处布设观测点位;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监测时,在距公路路肩80m、高度1.5m范围内布设12h连续测量点位。
    【问题】
    1.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有哪些?
    2.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有哪些?
    3.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调查的重点及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4.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该技术人员对声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更正。


    答案:
    解析:
    1.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有哪些?
    答: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以公路中心线两侧500m内为主要调查范围。包括公路主要的取弃土(渣)场、临时占地、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绿化工程及公路排水工程等。
    (2)声环境调查范围:公路中心线两侧200 m范围内主要声环境敏感点,重点调査1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
    (3)水环境调査范围:公路沿线从北往南先后跨越的A水道、B7K道、C7JC道、D7K道以及收费站(7处)、服务区(1处)、养管工区(1处)的废水排放口。
    (4)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公路沿线直接受影响的单位和居民以及在公路上行驶的司乘人员。
    2.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有哪些?
    答: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如下:
    (1)废水排放标准。该项目竣工验收时各公路设施排水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具体执行的级别见表1。

    (2)噪声。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5.1.4的要求:“一般评价对象和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居民住宅,应执行GB3096中的4类标准。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因此,该公路途经的森林公园的疗养院、中学执行2类标准,居民区和公路沿线执行4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

    3.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调査的重点及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调查重点。公路建设及试运营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声环境影响,以及报告书和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旳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
    (2)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的基本内容。
    ①自然生态环境分析:
    ?对水环境的影响。对A水道、B水道、C水道、D水道和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环境和水生生态的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从涵洞、大小桥梁对动物的阻断效应方面进行分析。
    ?对植物的影响。从现状和影响调查两方面进行分析。
    ②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从采取的措施、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方面进行分析。
    ③水土流失影响调查。从土石方调查、取弃土(渣)调查及措施的有效性、临时占地及其恢复措施的有效性、边坡整治措施、综合排水工程、防洪工程措施等方面调查。
    ④隧道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从排水、植被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⑤景观影响分析。从对两处森林公园的影响、工程设计和周边环境景观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3)声环境影响调查的基本内容。
    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调查。包括中学、疗养院、居住区。
    沿线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的内容有四方面:敏感点的监测;公路垂直方向的噪声衰减监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的监测。
    (4)大气环境的调查内容。对沿线敏感点包括中学、疗养院、居住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
    4.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该技术人员对声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更正。
    答:错误有三处。更正如下:
    (1)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非中心线)20m,40m,60m,80m,120m处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2)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应在声屏障中部、屏后10m和20 m及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布设观测点位,屏外平行位置同等距离设置对照站位。
    (3)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在距公路路肩60m、高度大于1.2m范围内布设24h连续测量点位。
    【考点分析】
    1.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范围主要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2)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
    举一反三:
    一般情况下,验收调查范围包括地理范围和工作范围,地理范围指的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确定的评价范围和工程对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四条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工作范围应包括: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设计文件规定的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2.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
    测与调查(3)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
    举一反三:
    由于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指标是按照评价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环境标准设计或采购的,因此验收阶段应当按照设计阶段的环境标准进行验收,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以下情况:
    (1)评价阶段的标准已修订或废止,现行标准为新的或修订后的标准.验收阶段仍应按原标准验收,同时应采用新标准对其进行校核。对符合原标准要求但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的,可视为符合验收条件,但应提出进一步的改进要求,作为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后需继续完成的工作。
    (2)评价阶段未确定评价标准.验收阶段应根据环境的实际功能要求或污染物的排放去向,用现行的环境标准进行验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列入的项目,可以釆用设计指标或设施的设计参数作为验收依据。
    3.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调查的重点及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5)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
    4.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该技术人员对声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更正。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
    验收监测布点原则上应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的监测点位相同,根据验收调查的实际情况,也可适当增减或调整监测点位。调整的原则是:监测点位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各点位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环境敏感目标必须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 第7题:

    新开设道口应采用与公路路面相同的材料进行硬化处理,硬化距公路路肩不得小于()米

    • A、10
    • B、5
    • C、15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按照《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的规定,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 A、10m、20m、40m、80m、120m
    • B、15m、30m、60m、100m、120m
    • C、20m、40m、60m、80m、120m
    • D、30m、60m、90m、120m、150m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高速公路的路肩包括土路肩和()。


    正确答案:硬路肩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公路爬坡车道的说法,错误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
    A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条件受限时,爬坡车道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75m

    B

    二级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可利用硬路肩宽度。当需保留原来供非汽车交通行驶的硬路肩时,该部分应移至爬坡车道的外侧

    C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在连续上坡段设置爬坡车道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0m,且不大于4.0m

    D

    六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不设爬坡车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第6.2.3条第1款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在连续上坡段设置爬坡车道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5m,且不大于4.0m。

  • 第11题:

    单选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时,连续测量一天,每天测量__次,昼夜间各测量2次。( )
    A

    2,3

    B

    2,4

    C

    3,3

    D

    3,4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公路交通标志内边缘距土路肩边缘线的距离不小于多少?(  )
    A

    紧贴土路肩边缘

    B

    15cm

    C

    20cm

    D

    25c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第1.2.2条规定,标志内边缘不得侵入道路建筑界限,一般距车行道或人行道的外侧边缘或土路肩不小于25cm

  • 第13题: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时,进行了噪声衰减监测和声环境敏感区监测,未进行车流量监测,由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给出噪声衰减规律和( )。
    A. 设计工况环境保护目标达标状况
    B. 噪声影响状况
    c. 防护措施降噪效果
    D. 设计工况声环境达标距离


    答案:B
    解析:
    因未进行车流量监测,不知设计工况,因此, 选项A、C、D排除。

  • 第14题: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时,进行了噪声衰减监测和声环境敏感区监测,未进行车流量监测。由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给出噪声衰减规律和()。

    A:设计工况环境保护目标达标状况
    B:噪声影响状况
    C:防护措施降噪效果
    D:设计工况声环境达标距离

    答案:B
    解析:
    未进行车流量监测,就无法知道设计工况,故排除A、D两项;未进行声屏障噪声监测,就无法知道防护措施的降噪效果,故排除C项。

  • 第15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 200m 范围内选取至少( )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进行监测。
    A. 4
    B. 3
    C. 5
    D. 6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8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9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距高速公路中心线()范围内。

    A:100m
    B:200m
    C:280m
    D:390m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该功能区噪声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的,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满足二级评价、三级评价要求的,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因此,280m符合题意。

  • 第17题:


    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项目


    【素材】


    南方某高速公路,路线长度49.55 km,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按双向六车道进行建设。规划路基全宽42 m,全线线路推荐方案共有特大桥6座(6 550 m)、大桥7座(1 944 m)、中桥5座(314 m)、高架桥3座(7 811 m)、涵洞26道、互通式立交8处、分离式立交7座(6 770 m)、通道及天桥24座。收费站7处、服务区1处、养管工区1处,另有道路排水、道路照明、道路绿化、交通管理、运营管理等设施。永久占地6 804亩,临时征地420亩。计价土石方537.844万m3,排水及防护工程17.716万m3,特殊路基处理12.11 km。项目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2.4℃,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694.1 mm,最大年降雨量为2 566.8 mm,最小年降雨量为1 045 mm。降雨集中在4~9月,以5月、6月降雨量最多。历年4~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为台风季节。所经区域的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丘陵、中山、台地、三角洲平原、海涂。沿线地区属南亚热带,多数亚热带常绿树种、经济林木和作物在这一地区均能生长。该项目由北向南,跨越了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农村林地带,所经地区植被种类丰富且多样,经初步调查,有樟科、山茶科、野牡丹科等植物。项目将经过由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两处森林公园,面积分别为6.2 km2和3.4 km2,森林公园内有两处疗养区。所经水域处于珠江入海口河网地区,项目从北往南先后跨越的水体有:A水道、B水道、C水道,D水道。评价范围内的A水道和B水道属农业用水区,评价范围内的C水道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评价范围内的D水道属工业用水区。在该高速公路的AK7+000的西向80 m处有一中学,在AK12+150的南向60 m处有一住宅小区,在AK37+500~AK37+800的北向30~150 m处有两处居民区。在AK37+1 000处穿过一高档住宅区。2007年该高速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技术人员在对噪声敏感点监测时,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200 m范围内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进行设点监测;在进行噪声衰减测量时,选择在公路垂直方向距公路中心线30 m、60 m、120 m、180 m处设点监测;对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时在声屏障保护的敏感建筑物户内靠公路处布设观测点位;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监测时,在距公路路肩80 m、高度1.5 m范围内布设12 h连续测量点位。


    【问题】


    1.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有哪些?


    2.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有哪些?


    3.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调查的重点及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4.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该技术人员对声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更正。




    答案:
    解析:

    1.答: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如下:(1)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以公路中心线两侧500 m内为主要调查范围。包括公路主要的取弃土(渣)场、临时占地、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绿化工程及公路排水工程等。(2)声环境调查范围:公路中心线两侧200 m范围内主要声环境敏感点,重点调查100 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3)水环境调查范围:公路沿线从北往南先后跨越的A水道、B水道、C水道、D水道以及收费站(7处)、服务区(1处)、养管工区(1处)的废水排放口。(4)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公路沿线直接受影响的单位和居民以及在公路上行驶的司乘人员。


    2.答: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水、声环境采用的验收标准如下:(1)废水排放标准。该项目竣工验收时各公路设施排水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具体执行的级别见表1。



    (2)噪声。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5.1.4的要求:“一般评价对象和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居民住宅,应执行GB 3096中的4类标准。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因此,该公路途经的森林公园的疗养院、中学执行2类标准,居民区和公路沿线执行4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 。



    3.答:(1)调查重点。公路建设及试运营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声环境影响,以及报告书和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2)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的基本内容。①自然生态环境分析:对水环境的影响。对A水道、B水道、C水道、D水道和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环境和水生生态的影响。对动物的影响。从涵洞、大小桥梁对动物的阻断效应方面进行分析。对植物的影响。从现状和影响调查两方面进行分析。②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从采取的措施、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方面进行分析。③水土流失影响调查。从土石方调查、取弃土(渣)调查及措施的有效性、临时占地及其恢复措施的有效性、边坡整治措施、综合排水工程、防洪工程措施等方面调查。④隧道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从排水、植被生长情况进行分析。⑤景观影响分析。从对两处森林公园的影响、工程设计和周边环境景观的协调性进行分析。(3)声环境影响调查的基本内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调查。包括中学、疗养院、居住区。沿线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的内容有四方面:敏感点的监测;公路垂直方向的噪声衰减监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的监测。(4)大气环境的调查内容。对沿线敏感点包括中学、疗养院、居住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


    4.答:错误有三处。更正如下:(1)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非中心线)20 m.40 m,60 m,80 m,120 m处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2)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应在声屏障中部、屏后10 m和20 m及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布设观测点位,屏外平行位置同等距离设置对照站位。(3)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在距公路路肩60 m、高度大于1.2 m范围内布设24 h连续测量点位。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2)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验收调查范围包括地理范围和工作范围,地理范围指的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确定的评价范围和工程对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四条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工作范围应包括:(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设计文件规定的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3)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举一反三:由于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指标是按照评价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环境标准设计或采购的,因此验收阶段应当按照设计阶段的环境标准进行验收,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以下情况:(1)评价阶段的标准已修订或废止,现行标准为新的或修订后的标准.验收阶段仍应按原标准验收,同时应采用新标准对其进行校核。对符合原标准要求但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的,可视为符合验收条件,但应提出进一步的改进要求,作为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后需继续完成的工作。(2)评价阶段未确定评价标准,验收阶段应根据环境的实际功能要求或污染物的排放去向,用现行的环境标准进行验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列入的项目,可以采用设计指标或设施的设计参数作为验收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5)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验收监测布点原则上应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的监测点位相同,根据验收调查的实际情况,也可适当增减或调整监测点位。调整的原则是:监测点位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各点位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环境敏感目标必须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 第18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高速公路噪声监测应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A:30m、60m、90m、120m、180m
    B:15m、30m、60m、120m、150m
    C:20m、40m、60m、80m、120m
    D:10m、20m、40m、80m、160m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根据《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高速公路隔离带、路肩、郊区公路路肩建设人(手)孔时应按()要求施工。


    正确答案:公路部门

  • 第20题:

    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为获得噪声衰减规律,监测断面上各测点需()布设。

    • A、任意
    • B、按敏感点分布
    • C、在建筑物前
    • D、按倍距离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停车带。


    正确答案:紧急

  • 第22题:

    填空题
    根据《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高速公路隔离带、路肩、郊区公路路肩建设人(手)孔时应按()要求施工。

    正确答案: 公路部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为获得噪声衰减规律,监测断面上各测点需()布设。
    A

    任意

    B

    按敏感点分布

    C

    在建筑物前

    D

    按倍距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