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监测浓度中,下列属于短期浓度的有()。 A. 1h平均质量浓度 B. 8h平均质量浓度 C. 24h平均质量浓度 D. 周平均质量浓度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监测浓度中,下列属于短期浓度的有()。

A. 1h平均质量浓度
B. 8h平均质量浓度
C. 24h平均质量浓度
D. 周平均质量浓度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监测浓度中,下列属于短期浓度的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确定。

    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B:等标排放量
    C:最远距离D10%
    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

    答案:A,C
    解析:
    评价工作等级按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中,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预测内容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常规预测内容的有 ( )。

    A.新增污染源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B.新增污染源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C.削减污染源(若有)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D.削减污染源(若有)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答案:A,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表8常规预测情景组合,选项ABC正确。

  • 第3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答案:A
    解析:
    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0i可取()。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2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

    答案:D
    解析:
    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

  • 第5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新建燃煤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应包括()。

    A:烟囱高度方案
    B:非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C: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D:非正常排放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答案:A,B,C
    解析:
    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非正常排放无日平均质量浓度,排除D项。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若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下列属于达标区域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满足的条件有()。

    A.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B.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
    C.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
    D. 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

    答案:A,B,D
    解析:
    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1.1 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a)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b)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
    c)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

    A: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B: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
    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
    D:日均值超标率

    答案:A,B,C,D
    解析: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包括: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 。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太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
    解析: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有()。

    A: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5d有效数据
    B: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
    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
    D: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8h浓度值

    答案:A,D
    解析:
    A项错误,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D项错误’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答案:D
    解析:
    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后的源强。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不属于大气环境导则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的是(  )。
    A

    ADMS模式

    B

    CALPUFF模式

    C

    估算模式

    D

    AERMOD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描述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A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D

    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第三阶段工作程序的内容包括()

    A.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D.总量控制指标核算

    答案:B,C
    解析: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预测内容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常规预测内容的有( )

    A.新增污染源在环境空气保护日标处的日平均质最浓度预测

    B.新增污染源在环境空气保护 H 标处的小时平均质最浓度预测

    C.削减污染源(若有〕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日平均质最浓度预测

    D.削减污染源(若有)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小时平均质最浓度预测

    答案:A,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表8 常规预测情景组合,选项ABC 正确。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平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大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其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下列因子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须选择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有( )

    A. TSP B. H2S

    C. 二恶英类 D. 臭气浓度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7.3. 1. 1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
    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TSP ,且根据3.2 常规,污染物定义, T但是
    常规污染物,因此A 正确) 07.3. 1.2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
    或者有TJ36-一79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硫化氢在TJ36-79 中有限
    佳,且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9.3 ,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污染物,因此B
    正确) ,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选项D 臭气浓度根据《愚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2 定义可知,不是一种污染物,是恶臭气体稀释到刚好元臭时的稀释倍数,因此D 不选。选项C 属于生活垃圾焚烧中产生的污染物,因此
    不选C 。

  • 第1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描述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A.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D.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答案:A,B,C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为ABC+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结果的图表的有()。

    A. 基本信息底图
    B. 网格浓度分布图
    C. 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图
    D.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答案:A,D
    解析: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不达标区域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考虑的指标有()。

    A. 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
    B. 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
    C. 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
    D. 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

    答案:A,B,C,D
    解析:
    10.1.2 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a)达标规划未包含的新増污染源建设项目,需另有替代源的削减方案;
    b)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c)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
    d)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现状浓度超标的污染物评价,叠加达标年目标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或满足达标规划确定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或按8.8.4计算的预测范围内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k≤-20%;对于现状达标的污染物评价,叠加后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新建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点位的有()。

    A.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外侧
    B.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C. 厂界
    D. 预测的网格点

    答案:A,C
    解析: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在项目厂界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有)外侧设置1- 2个监测点。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依据()。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答案:C
    解析: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第22题: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

    • A、平均值
    • B、最小值
    • C、最大值
    • 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    )
    A

    实际排放浓度

    B

    场界排放浓度

    C

    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

    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