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无异常。母亲血型为"O"型,子为"A"型,血红蛋白135g/L,网织红细胞7.8%。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 )A、同族免疫性溶血B、自身免疫性溶血C、异常血红蛋白D、红细胞膜缺陷E、红细胞酶缺陷

题目

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无异常。母亲血型为"O"型,子为"A"型,血红蛋白135g/L,网织红细胞7.8%。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 )

A、同族免疫性溶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

C、异常血红蛋白

D、红细胞膜缺陷

E、红细胞酶缺陷


相似考题
更多“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无异常。母亲血型为"O"型,子为"A"型,血 ”相关问题
  • 第1题:

    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无异常。母亲血型为"O"型,子为"A"型,血红蛋白135g/L,网织红细胞7.8%。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 )

    A、同族免疫性溶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

    C、异常血红蛋白

    D、红细胞膜缺陷

    E、红细胞酶缺陷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男婴,足月产,生后3d出现皮肤轻度黄染,吃奶好,无发热。肝、脾不大,脐无分泌物,血清总胆红素175mmol/L(10mg/dl),血型母为A型子为O型,应考虑为

    A.新生儿溶血病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肝炎

    D.生理性黄疸

    E.新生儿胆道闭锁


    正确答案:D
    该患儿血型为O型,无抗原,不可能发生ABO溶血;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有感染灶,表现不特异,早期有拒食,反应差,体温升或不升,黄疸加重,晚期可有多系统受累表现;新生儿肝炎多生后1~3周出现黄疸,一般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高,尿黄,大便发白;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儿发生在生后2~3d,总胆红素220.6mmol/L(12.9mg/dl),一般状况好。新生儿胆道闭锁一般出生2周后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尿黄、大便发白,肝进行性增大表现。故该患儿应为生理性黄疸。

  • 第3题:

    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 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部 无异常,母血型为O型。子为A型, 血红蛋白130g/L,网织红细胞8%。发 病机制可能为
    A.同族免疫性溶血
    B.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酶缺陷
    D.异常血红蛋白
    E.自身免疫性溶血


    答案:A
    解析:
    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见于母亲O型血,婴儿为A或B型血,系由 于母血中抗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大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上相应抗 原结合,使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破坏而发生血管外溶血,发病机制为同族免疫性溶 血。临床表现为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有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高。

  • 第4题:

    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而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部无异常,母血型为O型。子为A型,血红蛋白130g/L,网织红细胞 8%。发病机理可能为

    A.同族免疫性溶血

    B.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酶的缺陷

    D.异常血红蛋白

    E.自身免疫性溶血


    正确答案:A
    解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见于母亲O型血,婴儿为A或B型血,系由于母血中抗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使红细胞在单核-E噬细胞系统被破坏而发生血管外溶血,发病机理为同族免疫性溶血。临床表现为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有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高。

  • 第5题:

    足月新生儿生后2天,因黄疸1天入院,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脐部无异常,子血型为A型,母血型为0型。血红蛋白130g/L,网织红细胞8%。以下哪项可能是发病的原因()
    A.红细胞膜缺陷
    B.红细胞酶缺陷
    C.血红蛋白内在异常
    D.自身免疫性溶血
    E.同种免疫性溶血


    答案:E
    解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有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高。其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型血,考虑为同族免疫性溶血。其机制为母血中抗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E相应抗原结合,使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破坏而发生血管外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