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6个月小儿,发热10小时,抽搐1次,抽搐时体温39℃,抽搐形式为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口唇发绀,四肢强直抖动,持续约1分钟,缓解,醒后精神可。既往健康,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母亲幼年时有过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B、热性惊厥C、感染中毒性脑病D、癫痫E、脑性瘫痪

题目

1岁6个月小儿,发热10小时,抽搐1次,抽搐时体温39℃,抽搐形式为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口唇发绀,四肢强直抖动,持续约1分钟,缓解,醒后精神可。既往健康,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母亲幼年时有过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B、热性惊厥

C、感染中毒性脑病

D、癫痫

E、脑性瘫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B
更多“1岁6个月小儿,发热10小时,抽搐1次,抽搐时体温39℃,抽搐形式为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口唇发绀,四肢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女,5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15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1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问题4][单选题]
    对于此患儿预防复发的最佳措施为

    A、长期使用镇静药物
    B、长期口服苯巴比妥
    C、长期口服丙戊酸钠
    D、仅需要发热时积极退热
    E、发热初期短程服用地西泮预防

    答案:E
    解析:
    此患儿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为复杂性。患儿正处于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需立即止惊,地西泮起效最快,作为首选,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考虑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减轻脑水肿。脑电图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大脑异常放电,选择预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热退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患儿为复杂型热惊厥,有复发倾向,间歇短程法适用于此患儿的预防,发热开始时口服地西泮0.3mg/(kg.d),分3次服用。

  • 第2题:

    患儿男,3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2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一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如果患儿入院后又突然出现抽搐,应即刻应用何种药物
    A.苯巴比妥肌注
    B.地西泮静推
    C.地塞米松静推
    D.水合氯醛肛入
    E.甘露醇静推

    答案:B
    解析:

    1.热性惊厥是小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患儿3岁,处于热惊厥高发年龄,反复发热抽搐,发作前后一般情况好,有热惊厥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热性惊厥,但患儿一次热程中抽搐2次,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2.对于正在惊厥患儿,立即静脉注射有效足量抗惊厥药物,迅速止惊首选地西泮(安定)静推,起效迅速,可于1~2分钟内止惊,剂量0.3~0.5mg/kg,婴幼儿不超过5mg,儿童不超过10mg,速度1~2mg/min,必要时1/2~1小时后可重复。
    3.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发放,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危险。
    4.此患儿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为复杂性。患儿正处于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需立即止惊,地西泮起效最快,作为首选,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考虑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减轻脑水肿。脑电图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大脑异常放电,选择预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热退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患儿为复杂型热惊厥,有复发倾向,间歇短程法适用于此患儿的预防,发热开始时口服地西泮1mg/(kg·d),分3次服用。

  • 第3题:

    患儿男,3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2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一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与此患儿长期治疗和预防关系密切的一项重要检查是
    A.血常规
    B.头颅CT
    C.脑脊液
    D.脑电图
    E.智力测试

    答案:D
    解析:

    1.热性惊厥是小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患儿3岁,处于热惊厥高发年龄,反复发热抽搐,发作前后一般情况好,有热惊厥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热性惊厥,但患儿一次热程中抽搐2次,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2.对于正在惊厥患儿,立即静脉注射有效足量抗惊厥药物,迅速止惊首选地西泮(安定)静推,起效迅速,可于1~2分钟内止惊,剂量0.3~0.5mg/kg,婴幼儿不超过5mg,儿童不超过10mg,速度1~2mg/min,必要时1/2~1小时后可重复。
    3.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发放,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危险。
    4.此患儿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为复杂性。患儿正处于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需立即止惊,地西泮起效最快,作为首选,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考虑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减轻脑水肿。脑电图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大脑异常放电,选择预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热退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患儿为复杂型热惊厥,有复发倾向,间歇短程法适用于此患儿的预防,发热开始时口服地西泮1mg/(kg·d),分3次服用。

  • 第4题:

    患儿女,5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15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1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问题1][单选题]
    此患儿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复杂性热性惊厥
    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电解质紊乱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单纯性热性惊厥

    答案:A
    解析:
    热性惊厥是小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患儿5岁,于热惊厥高发年龄,反复发热抽搐,发作前后一般情况好,有热惊厥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热性惊厥,但患儿一次热程中抽搐2次,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 第5题:

    患儿男,3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2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一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对于此患儿预防复发的最佳措施为
    A.长期口服苯巴比妥
    B.长期口服丙戊酸钠
    C.仅需要发热时积极退热
    D.发热初期短程服用地西泮预防

    答案:D
    解析:

    1.热性惊厥是小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患儿3岁,处于热惊厥高发年龄,反复发热抽搐,发作前后一般情况好,有热惊厥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热性惊厥,但患儿一次热程中抽搐2次,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2.对于正在惊厥患儿,立即静脉注射有效足量抗惊厥药物,迅速止惊首选地西泮(安定)静推,起效迅速,可于1~2分钟内止惊,剂量0.3~0.5mg/kg,婴幼儿不超过5mg,儿童不超过10mg,速度1~2mg/min,必要时1/2~1小时后可重复。
    3.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发放,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危险。
    4.此患儿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为复杂性。患儿正处于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需立即止惊,地西泮起效最快,作为首选,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考虑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减轻脑水肿。脑电图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大脑异常放电,选择预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热退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患儿为复杂型热惊厥,有复发倾向,间歇短程法适用于此患儿的预防,发热开始时口服地西泮1mg/(kg·d),分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