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古人将儿童称为()。 A.豆蔻B.童蒙C.花甲D.古稀”相关问题
  • 第1题:

    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十而立
    B. 四十不惑
    C. 六十花甲
    D. 八十古来稀


    答案:A,B,C
    解析:
    “八十古来稀”说法错误,应为“七十古来稀”,据此排除D项。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 第2题: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答案:B
    解析: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左右。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时候60年是一个甲子。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 第3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不惑 ②垂髻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答案:D
    解析:
    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 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

  • 第4题:

    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 “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 、 “花甲”指六十岁 D 、 “古稀”指七十岁


    答案:A
    解析:
    豆蔻是十三四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 第5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A、②④①⑦⑤③⑥
    B、④②③⑥①⑦⑤
    C、⑥⑤③②④⑦①
    D、②④⑤①⑦③⑥

    答案:D
    解析:
    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
    ##niutk

  • 第6题: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的多少岁?


    正确答案: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六十岁和七十岁。

  • 第7题:

    人常称二十弱冠,三十(),四十(),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正确答案:而立;不惑

  • 第8题:

    中国古代60岁的男子称为()。

    • A、不惑
    • B、知天命
    • C、花甲
    • D、古稀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对年龄的称呼中,六十为花甲,七十为古稀,那么,称为“耄耋”的年龄阶段是()
    A

    七八十岁

    B

    八九十岁

    C

    百岁以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A

    ②④①⑦⑤③⑥

    B

    ④②③⑥①⑦⑤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

  • 第11题:

    问答题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正确答案: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ã)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曰:“百岁曰期颐。”朱熹解释说:“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的意思)。”“谓百年已周。”所以,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

    “花甲”指六十岁

    D

    “古稀”指七十岁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①豆蔻②弱冠③耄耋④不惑⑤花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耄耋是指八九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故本题答案选B。

  • 第14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A.②④①⑦⑤③⑥
    B.④②③⑥①⑦⑤
    C.⑥⑤③②④⑦①
    D.②④⑤①⑦③⑥

    答案:D
    解析:
    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 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

  • 第15题:

    下列对联最适合用于祝贺教师60周岁寿辰的是( )


    A. 为学有宗花甲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B. 花甲有二犹在拼搏,赢得称颂留传万年
    C.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古稀逢春获寿延年
    D. 执掌教坛垂六十载,裁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B项花甲有二,是62岁,排除B项。C项古稀是70岁,排除C项。D项执掌教坛六十载,即这位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担任教职已有60年,当然不止60岁,故答案为A。

  • 第16题:

    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花甲”指六十岁
    D.“古稀”指七十岁

    答案:A
    解析:
    “豆蔻”是指十三、十四岁的女子。

  • 第17题: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代男子15岁,称为()。
    A.总角 B.豆蔻 C.束发 D.弱冠


    答案:C
    解析: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15岁;“弱冠”是男子20岁。

  • 第18题:

    对年龄的称呼中,六十为花甲,七十为古稀,那么,称为“耄耋”的年龄阶段是()

    • A、七八十岁
    • B、八九十岁
    • C、百岁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判断下列对古代年龄的解释,指出正确的选项()。

    • A、我国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孩提、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古稀、耄耋
    • B、古代“垂”指代幼童,“束发”是童年或少年的代称,“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豆蔻”指代十三四岁少女
    • C、古人以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
    • D、“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这幅生日对联表述的年龄应该是141岁。
    • E、“耳顺”之年也可指代70岁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弱冠为二十岁男子,而立(),四十(),五十(),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九十耄耋。


    正确答案:三十岁;不惑;知天命

  • 第21题:

    单选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A

    ②④①⑦⑤③⑥

    B

    ④②③⑥①⑦⑤

    C

    ⑥⑤③②④⑦①

    D

    ②④⑤①⑦③⑥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

  • 第22题:

    填空题
    人常称二十弱冠,三十(),四十(),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正确答案: 而立,不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60岁的男子称为()。
    A

    不惑

    B

    知天命

    C

    花甲

    D

    古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