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次/分,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患者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时间是体温正常后 A.1天 B.3天 C.1周 D.2周 E.3周

题目
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次/分,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

患者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时间是体温正常后
A.1天
B.3天
C.1周
D.2周
E.3周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更多“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次/分,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持续发热12天,体温维持在39~40℃。查体;精神萎靡,反应淡漠,心率72次/分,肝肋下2cm,脾肋3cm,胸腹部可见淡红色的小斑丘疹。辅助检查:WBC 3.2×109/L,中性粒细胞40%。

    该患者的热型是

    A.间歇热

    B.波状热

    C.回归热

    D.稽留热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

    如需隔离,则隔离期应至
    A.出疹后2天
    B.出疹后3天
    C.出疹后10天
    D.皮疹全部结痂
    E.皮疹全部消退

    答案:D
    解析:
    1.鉴于水痘皮疹如发热后2天出现,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的特点,应诊断为水痘。
    2.水痘患者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皮疹分批出现,初始时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易破溃,痒感重。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3.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止。托幼机构中若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3周。
    4.小儿病毒性感染如有高热可给予解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

  • 第3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

    如需隔离,护士对患儿采取的隔离方法是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保护隔离
    E.虫媒隔离

    答案:A
    解析:
    1.鉴于水痘皮疹如发热后2天出现,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的特点,应诊断为水痘。
    2.水痘患者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皮疹分批出现,初始时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易破溃,痒感重。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3.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止。托幼机构中若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3周。
    4.小儿病毒性感染如有高热可给予解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

  • 第4题:

    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不振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min,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

    患者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时间是体温正常后
    A.2周
    B.1周
    C.3天
    D.3周
    E.1天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男性,21岁,高热伴咽痛12天,皮疹3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时有咳嗽,体温最高时达40℃,自觉为感冒症状,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无效,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3天前患者胸、背、腹部开始散在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3cm之间,压之退色。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排稀水样大便,无黏液,3~4次/日。患者家属觉病人较前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表现。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否认当地传染病流行史,家中无相似病例。 查体:T39.7℃,P73次/分,R20次/分,BP136/90mmHg。神志尚清楚,精神淡漠,被动体位。胸、腹、背可见散在皮疹,较少,压之退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颈部无强直,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4*10/9L,N31%,E0。粪便常规潜血(+)。 请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初步诊断为:伤寒伴肠出血。
    2)诊断依据包括:
    ①起病缓慢,热型为稽留热,伴有咽痛、咳嗽症状;有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②皮疹,出现于发热后第2周,呈斑丘疹,压之退色。
    ③近日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查体见相对缓脉。
    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测不到;粪便常规显示潜血。

  • 第6题:

    病人李某,女,38岁,持续高热1周,体温持续在39.0~40.0℃,以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收入院。入院时测体温40℃,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不振。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下午2:00体温升至39.8℃。该病人入院时的发热程度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入院时的发热程度为高热。

  • 第7题:

    患儿,2岁。4天前发热,体温39℃,流涕、咳嗽,结膜充血,畏光,今晨发现耳后及颈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体温39℃,两颊黏膜充血。 提示:若患儿病情加重,咳嗽伴喘,口周发绀,鼻翼扇动,肺部出现中小水泡音,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0cm。此时患儿可能伴发()

    • A、心衰
    • B、肺炎
    • C、肺气肿
    • D、肺脓肿
    • E、心肌梗死
    • F、ADRS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根据检查结果,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麻疹
    • B、猩红热
    • C、幼儿急疹
    • D、伤寒
    • E、水痘

    正确答案:E

  • 第9题:

    单选题
    某女,23岁,7月5日出现周身不适,畏寒,轻度发热,食欲减退。6天后体温达40℃,腹胀,口苦,表情淡漠。于7月13日入院时T39.5℃,脉搏80次/分,胸腹部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肝脾轻度肿大,白细胞3.6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减少,尿蛋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是()
    A

    持续高热1周以上

    B

    相对缓脉

    C

    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D

    白细胞总数相对低下

    E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如需隔离,则隔离期应至()。
    A

    出疹后2天

    B

    出疹后3天

    C

    出疹后10天

    D

    皮疹全部结痂

    E

    皮疹全部消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儿,女,6个月。发热3天,体温39℃。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咽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患儿热退后,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其诊断可能为(  )。
    A

    风疹

    B

    麻疹

    C

    水痘

    D

    猩红热

    E

    幼儿急疹


    正确答案: A
    解析: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以婴幼儿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患儿多数在2岁以下,春秋季多发。典型临床表现是:高热1~5天,热退后出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患儿耳后淋巴结肿大。

  • 第12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21岁,高热伴咽痛12天,皮疹3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时有咳嗽,体温最高时达40℃,自觉为感冒症状,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无效,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3天前患者胸、背、腹部开始散在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3cm之间,压之退色。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排稀水样大便,无黏液,3~4次/日。患者家属觉病人较前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表现。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否认当地传染病流行史,家中无相似病例。 体格检查:T39.7℃,P73次/分,R20次/分,BP136/90mmHg。神志尚清楚,精神淡漠,被动体位。胸、腹、背可见散在皮疹,较少,压之退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颈部无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 实验室检查:WBC3.4×l09/L,N0.31,E0。粪常规潜血(+)。 以及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热型为稽留热,伴有咽痛、咳嗽症状;
    (2)有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近日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有神经系统症状;
    (4)皮疹,出现于发热后第2周,呈斑丘疹,压之退色;
    (5)有相对缓脉;
    (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较低,中性粒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测不到;
    (7)粪常规显示潜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次/分,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患者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时间是体温正常后A、1天

    B、3天

    C、1周

    D、2周

    E、3周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细菌性脑膜炎

    B、伤寒

    C、肠结核

    D、急性胃肠炎

    E、急性细菌性痢疾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B

  • 第14题:

    患儿,3岁半。发热二天后出现皮疹而人院。查体:体温39.0℃,脉搏120次/分,呼吸36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根据检查结果,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水痘
    B:麻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伤寒

    答案:A
    解析:
    鉴于水痘皮疹如发热后两天出现,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的特点,应诊断为水痘。

  • 第15题:

    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次/分,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
    A.细菌性脑膜炎
    B.伤寒
    C.肠结核
    D.急性胃肠炎
    E.急性细菌性痢疾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患儿,女,10岁。咽痛、乏力、食欲不振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高热,体温持续在39.1~39.7℃。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70/min,胸前有淡红色小斑丘疹,B超示肝、脾大。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细菌性脑膜炎
    C.肠结核
    D.急性胃肠炎
    E.伤寒

    答案:A
    解析:

  • 第17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如需隔离,则隔离期应至()。

    • A、出疹后2天
    • B、出疹后3天
    • C、出疹后10天
    • D、皮疹全部结痂
    • E、皮疹全部消退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病人李某,女,38岁,持续高热1周,体温持续在39.0~40.0℃,以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收入院。入院时测体温40℃,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不振。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下午2:00体温升至39.8℃。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护理措施如下:
    (1)加强病情观察:观察体温,每4h测量一次,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面色、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及伴随症状;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液体出入量的变化等。
    (2)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行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温。
    (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休息环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
    (4)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5)保持清洁和舒适:
    ①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②加强皮肤护理,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6)安全护理:如病人出现躁动不安、谵妄,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固定病人。
    (7)心理护理:护士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合理满足病人的需要。
    (8)健康教育:教会病人正确监测体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讲解休息、饮食的重要性。

  • 第19题:

    某女,23岁,7月5日出现周身不适,畏寒,轻度发热,食欲减退。6天后体温达40℃,腹胀,口苦,表情淡漠。于7月13日入院时T39.5℃,脉搏80次/分,胸腹部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肝脾轻度肿大,白细胞3.6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减少,尿蛋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是()

    • A、持续高热1周以上
    • B、相对缓脉
    • C、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 D、白细胞总数相对低下
    •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21岁,高热伴咽痛12天,皮疹3天 。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时有咳嗽,体温最高时达40℃,自觉为感冒症状,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无效,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 。3天前患者胸、背、腹部开始散在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3cm之间,压之退色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排稀水样大便,无黏液,3~4次/日 。患者家属觉病人较前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表现 。为求诊治,遂来医院就诊 。 否认当地流行病史,家中无相似病例 。 体格检查:T 39 .7℃,73次/分,R 20次/分,BP 136/90mmHg 。神志尚清楚,精神淡漠,被动体位 。胸、腹、背可见散在皮疹,较少,压之褪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咽充血,扁桃体不大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 。腹平软,肝肋下2cm,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 。颈部无抵抗,克氏征(-),布氏征(-) 。 实验室检查:WBC 3 .4×10 /L,N 0 .31,E0 。粪常规潜血(+)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患儿男,13岁。高热、腹胀、腹泻十天,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查体:表情淡漠,T40℃,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肝脾轻度肿大,右下腹轻度压痛。骨髓涂片找到印戒细胞。该患者治疗首选()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小檗碱

    D

    诺氟沙星

    E

    甲泼尼龙


    正确答案: E
    解析: 患者有高热、消化道症状、表情淡漠,体检有玫瑰疹、有肝脾肿大、右下腹压痛,骨髓涂片找到印戒细胞,完全符合伤寒的临床表现。治疗伤寒选择喹诺酮类药物。上述选项中只有D是喹诺酮类药物。

  • 第22题:

    单选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 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护士对患儿正确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B

    及时更换内衣

    C

    疱疹破溃时涂1 %甲紫溶液

    D

    给予阿司匹林及时降温

    E

    适宜的温湿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10次/分, 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如需隔离,护士对患儿采取的隔离方法是
    A

    呼吸道隔离

    B

    消化道隔离

    C

    接触性隔离

    D

    保护隔离

    E

    虫媒隔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