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3.8×109/L,PLT 7.8×109/L。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B.伤寒C.登革热D.钩端螺旋体病E.病毒性肝炎

题目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3.8×109/L,PLT 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相似考题
更多“(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3岁。因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以“急性胃肠炎”收住院。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面容,精神萎靡,查体:体温38.1℃,粪便呈水样。

    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水样粪便
    B:恶心呕吐
    C:体温38.1℃
    D:腹痛
    E:急性面容

    答案:D
    解析:
    391.主观资料即患者的主诉,包括患者对疾病的感觉,对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及想到的内容的描述。
    392.首先解决的问题指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问题。

  •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

  • 第3题:

    患者,女性,27岁,广东人,6月23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5天、皮疹1天入院。体检:体温39.2℃,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数为3.8×109/L,血小板为8.0×109/L。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作血清肥达反应

    B检测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

    C检测血清中抗麻疹病毒的IgM抗体

    D血液培养细菌

    E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


    E

  •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头痛、发热、皮肤瘙痒、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口干、恶心呕吐。查体: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发烫,听诊呼吸音粗糙,体温38.5℃,查阅已往病历获知其有心脏病史。

    不属于主观资料的信息是
    A:呼吸音粗糙
    B:头痛
    C:口干
    D:畏寒
    E:皮肤瘙痒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D:血液细菌培养
    E:血清RPR测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