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L,PLT7.8×10/L。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B、伤寒C、登革热D、钩端螺旋体病E、病毒性肝炎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肥达反应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D、血液细菌培养E、血清RPR测定

题目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L,PLT7.8×10/L。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D、血液细菌培养

E、血清RPR测定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14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天,于3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患者的皮疹为

    A.斑疹

    B.丘疹

    C.斑丘疹

    D.玫瑰疹

    E.淤点和淤斑


    正确答案:E
    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双球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等,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淤点和淤斑。

  •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

  • 第3题:

    患者,女性,27岁,广东人,6月23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5天、皮疹1天入院。体检:体温39.2℃,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数为3.8×109/L,血小板为8.0×109/L。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作血清肥达反应

    B检测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

    C检测血清中抗麻疹病毒的IgM抗体

    D血液培养细菌

    E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


    E

  • 第4题:

    患者,女性,14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天,于3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患者的皮疹为

    A.斑疹
    B.丘疹
    C.斑丘疹
    D.玫瑰疹
    E.淤点和淤斑

    答案:E
    解析:
    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双球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等,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淤点和淤斑。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D:血液细菌培养
    E:血清RPR测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