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D.Y产品,B国不生产

题目

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Y产品,B国不生产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B.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C.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

    D.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假定每单位 X 产品的生产需要 4 单位劳动与 6 单位土地, 每单位 Y 产品的生产需要 2 单位劳动与 4 单位土地, 如果本国有 100 单位劳 动与 200 单位土地,外国有 200 单位劳动与 300 单位土地,则根据 H -O 理论可推出()

    A.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 X 产品

    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 Y 产品

    C. Y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 X 产品

    D. Y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 Y 产品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企业月末结转本月制造费用27 800元,根据甲、乙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甲、乙产品的生产工时分别为30 000小时和20 000小时,应编制会计分录()。

    A.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6 680

    贷:制造费用16 680

    B.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1 120

    贷:制造费用11 120

    C.借:生产成本——乙产品11120

    贷:制造费用 11 120

    D.借:生产成本——乙产品16 680

    贷:制造费用16 680


    正确答案:AC
    [答案]AC
    【解析】本题的考点为制造费用的核算。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27 800÷(30 000 +20 000)×30 000 =16 68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27 800÷(30 000 +20 000)×20 000 =1112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6 680
    ——乙产品11120
    贷:制造费用27 800

  • 第4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 第5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80(元)
    B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280(元)

  • 第6题:

    假定无期初存货,本期生产产品3000件,销售2000件,销售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10元,固定性生产成本共90000元,单位变动性非生产成本1元,固定性非生产成本共30000元,则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为()

    • A、88000元
    • B、58000
    • C、87000
    • D、57000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 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 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 D、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2、4、8、30,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正确答案: (1)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 第10题:

    单选题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00单位劳动与400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B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C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

    D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2、4、8、30,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5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件,固定生产成本总数为12500元,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为2元/件,固定非生产成本总数3000元,企业今年共生产1000件。则该企业该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净利润分别为()。

    A、3517500

    B、1733000

    C、27520500

    D、3317500


    答案:A

    解析: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50-15=35;

          营业利润=销售额-成本=50·1000-15·1000-12500-2·1000=20500

  • 第14题: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10单位劳动与8单位资本,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2单位劳动与6单位资本,如果本国有100单位劳动与50单位土地,外国有80单位劳动与6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B.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C.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

    D.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是()。

    A: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B: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C: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D: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选项A是绝对优势理论的观点;选项C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观点;选项D是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观点。

  • 第16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 A、B 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75 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 280 元;
    而 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20 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 180 元。

  • 第17题:

    如果A国生产一单位粮食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B国生产一单位粮食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成本理论()。

    • A、A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B国应生产并出口布
    • B、A国应生产并出口布,B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
    • C、A国应进口粮食和布
    • D、B国应进口粮食和布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按照要素禀赋论的假定,如果生产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大于生产X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例,则成Y产品为()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 B、劳动丰裕型产品
    • C、资本密集型产品
    • D、资本丰裕型产品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A国生产一单位X产品需要6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Y产品需要15个劳动力,B国生产一单位X产品需要2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Y产品需要12个劳动力,那么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 A、A国专业生产X产品,B国专业生产Y产品
    • B、A国专业生产Y产品,B国专业生产X产品
    • C、A国专业生产X、Y两种产品
    • D、B国专业生产X、Y两种产品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假定美国生产单位X产品和单位Y产品分别需要投入8单位劳动与2单位劳动,而中国生产单位X产品和单位Y产品分别需要投入15单位劳动与12单位劳动,则()

    • A、美国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
    • B、中国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
    • C、美国只在X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
    • D、中国只在Y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 A、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 B、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 C、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
    • 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A

    生产100单位产品Y

    B

    生产250单位产品X

    C

    生产200单位产品X和20单位产品Y

    D

    生产200单位产品X和50单位产品Y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如果A国生产一单位粮食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B国生产一单位粮食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成本理论()。
    A

    A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B国应生产并出口布

    B

    A国应生产并出口布,B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

    C

    A国应进口粮食和布

    D

    B国应进口粮食和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A国生产一单位X产品需要6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Y产品需要15个劳动力,B国生产一单位X产品需要2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Y产品需要12个劳动力,那么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A国专业生产X产品,B国专业生产Y产品

    B

    A国专业生产Y产品,B国专业生产X产品

    C

    A国专业生产X、Y两种产品

    D

    B国专业生产X、Y两种产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