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题目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相似考题
更多“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 第4题: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董仲舒

    正确答案:B

  • 第5题:

    贾谊的在政策上主张()。

    • A、刑赏并用,以赏为主
    • B、对民实行仁政
    • C、轻徭薄赋
    • D、重视对民的教化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董仲舒的观点有让利于民的意思,即原始的民本思想,结合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

  • 第8题:

    多选题
    贾谊的在政策上主张()。
    A

    刑赏并用,以赏为主

    B

    对民实行仁政

    C

    轻徭薄赋

    D

    重视对民的教化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了著名的“限民名田”论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贾谊

    D

    董仲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王夫之"严以治吏,宽以济民"的主张。

    正确答案: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王夫之提出了“严以治吏,宽以济民”的主张。他认为在国家的治理中应该对官吏从严,对百姓从宽。他强调的"严以治吏"主要是指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特别是对大官僚更应该严惩。"宽以养民"是指对人民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对农民的横征暴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主张性分三品,把人性分为圣人、中民、斗筲之性。
    A

    老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孟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提出了著名的“限民名田”论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贾谊
    • D、董仲舒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董仲舒设计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案是()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限民名田
    • D、占田制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A、施行仁政
    • B、礼法并施
    • C、君民共治
    • D、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学说。

    • A、性善
    • B、仁政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董仲舒为了巩固一统,在政治上推行了(  )。
    A

    贵民

    B

    尊君

    C

    敬民

    D

    轻君


    正确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的全部哲学思想都是为汉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创立理论上的根据的。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形成的封建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认为“一统”是古今社会共同的要求,为了巩固“一统”,在政治上就必须推行君主的专制统治,这称作“尊君”,即要建立起君主的权威,并把“君权神授”理论化。在董仲舒看来,“天”是最尊贵的、至高无上的,君主“受命于天”,因此他的意志也就是绝对的。这是与当时巩固封建一统的专制统治相适应的。

  • 第20题:

    单选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施行仁政

    B

    礼法并施

    C

    君民共治

    D

    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董仲舒设计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案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限民名田

    D

    占田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