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男生小李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李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班主任收回这次评选结果。班主任却说,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学生。还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从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学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问题:评价从教师职业理念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男生小李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李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班主任收回这次评选结果。班主任却说,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学生。还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从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学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

问题:

评价从教师职业理念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男生小李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答案:
    解析:
    (1)我们可将对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过程分解为以下环节:产生与表现环节、发现与捕捉环节、分析与使用环节。
    学生资源的自发生成到利用为一条主线(主动资源的产生利用):学生资源显现——教师发现后捕捉——教师分析(或学生分析)、判断价值后利用;学生资源的被动生成到利用为另一条主线(被动资源的产生利用):
    在教师的有意激发下学生资源显现——教师发现并捕捉——教师分析(或学生分析)、判断价值后利用。两条主线后有一共同分支,即在处理结束后可能还会有再设计环节(进入下一个学生资源的生成捕捉和利用阶段),教师在一次资源捕捉利用后再设计,促使二次学生资源生成,教师再分析、利用。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不应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更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审视和发掘。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鲜活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探索经历的过程、结果及感受的多元性,都是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研究一般学生和特定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学习兴趣,而且要兼顾他们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另外也要特别注意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显现出的课程资源。须注意,学生资源的产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主动资源是由学生自觉或自发产生出来的资源。

  • 第2题:

    一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某9岁小男生小李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李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班主任收回这次评选结果。班主任却说,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学生,家长教育不好不能怪老师和学校。还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从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学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

    试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答案:
    解析:
    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班主任发起的评选最坏学生的举动本身就没有尊重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材料中班主任对小李妈妈的言辞不敬,没有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没有尊重家长。

  • 第3题:

    一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某9岁小男生小李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李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班主任收回这次评选结果。班主任却说,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学生,家长教育不好不能怪老师和学校。还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从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学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
    [问题1][简答题]
    试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答案:
    解析:
    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班主任发起的评选最坏学生的举动本身就没有尊重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材料中班主任对小李妈妈的言辞不敬,没有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没有尊重家长。

  • 第4题:

    一个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最终退学。
    问题: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 第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某市郊区的一所中学任教。校长根据她来到后的工作表现,第二学期就让她担任了班主任。但小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利用班级活动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在担任带班主任期间,她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学生上,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并且利用便利条件,向家长讨要好处,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问题:试从教育法律法规视角对小李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小李的做法没有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学任务。如果不按聘任合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造成工作损失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2)小李与家长沟通不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而是为了私利。
    (3)小李的师德修养不高,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与规划纲要》规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4)应该由其所在学校对小李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