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更多“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


    正确答案:
    当代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的是儿童个体从亲代的遗传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旨在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在这一反应过程中,主体原有的发展水平和主体赋予外界刺激的意义,是制约主体活动的关键性因素。把外在刺激与自己原有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这也是我们提倡教育活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等原则的原因。(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获得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l989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地提出了儿童“发展的权利”问题和保障措施。l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承认和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受教育权,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师生、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等关系。

  • 第2题:

    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当代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的是儿童个 体从亲代的遗传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 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旨在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尊重儿童 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 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在这一反应过程中,主体原有 的发展水平和主体赋予外界刺激的意义,是制约主体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在外在刺激与自己 原有的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这也是我们提倡教育活动要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等原则的原因。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获得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 性的共识。1989年底联合同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地提出了儿童“发展的权利”问 题和保障措施.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 言》。承认和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受教育权,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等 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师生、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等关系。

  • 第3题:

    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
    纵观蒙台梭利的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
    (1)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 (2)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练习。主要包括体操动作练习和队列队形练习两个方面。
    (3)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以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4)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练习。

  • 第5题:

    请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答案:
    解析: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对儿童心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著特点,分别是: (1)儿童心理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2)儿童心理具有吸收力。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能力,简称“吸收心理”。也就是说,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
    (4)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第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有意识地学习时期;第三阶段:12—18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能进行像对成人那样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