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问题: 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问题: 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与地坛》是某教材必修 1 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是《金岳霖先生》和《胡同文化》。三位青年教师针对《我与地坛》一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间为 1 课时,学生来自教师自己执教的班级。备课时确定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探究发现《我与地坛》这一类散文的抒情特点”。三位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如下:

    教师 A

    (1)从莫言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切入,让学生说说心目中最喜欢的中国作家。

    (2)教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陈述自己喜欢史铁生的理由,如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很多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

    (3)请学生默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感受。

    教师 B

    (1)检查预习作业:学生分享各自阅读《我与地坛》之后的感受,交流预习时的困惑,引导学生解决其中比较简单的问题。

    (2)师生合作归纳下一阶段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有关作者情感抒发特点的问题。

    教师 C

    (1)教师模仿残障人士的动作,请学生描述残障人生活的不便、遭受的歧视等, 引导学生体会残障人的心理。

    (2)要求学生带着对作者的了解开始阅读《我与地坛》。
    (1)从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关系的角度,简要评析A、B 两位教师的导入。(10 分)

    (2)从导入环节作用的角度,评析教师C 的做法。(10 分)


    答案:
    解析:
    (1)首先,备课时确定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探究发现《我与地坛》这一类散文的抒情特点”,故以引导学生探究抒情特点为重点。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即围绕《我与地坛》中的抒情特点展开。

    (2)此题考查如何评价不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导入设计。导入设计是教学 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议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卷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问题: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20分)


    答案:
    解析:
    (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
    (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首先,张老师错误地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材料中三位教师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上都存在着迷惑,但是原因不尽相同,因此,考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把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与创造力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归结起来,王老师的问题是怎样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李老师的问题是“怎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张老师的问题则是错误的观念阻碍了他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第3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1][简答题]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答案: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应表明态度,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次结合实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再从教师的义务方面分析: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以此来对照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
    问题: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分析其原因,并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的错误。 (2)这位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却自评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脚,不知羞耻,对老师轻慢、冒犯,于是做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这位教师有着强烈的“尊师重道”的心态,学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师出现冲过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教师训斥学生,同事、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正是这种状况使有些教师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甚至有恃无恐。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 第5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议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卷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问题: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答案:
    解析:
    【要点】(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
    (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首先,张老师错误地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造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