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的“豆蔻”指的是( )岁的女孩子。 A.8、9 B.13 C.15 D.2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占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A项,垂髫:指幼年儿童;B项,束发:指代十五岁左右的少年;C项,豆蔻:借指少女十三四岁。本题当选D项。

  • 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古诗文中对于年龄的表述。

    A项:“垂髫”是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并非婴儿一两岁,错误。

    B项:“束发”是指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并非少年七八岁。错误。

    C项:“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岁,十三岁的女孩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并非十五岁。错误。

    D项:“加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正确。

  • 第3题: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总角:婴儿一两岁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古诗文中对于年龄的表述。

    A项:“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并非婴儿一两岁。错误。

    B项:“束发”是指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并非少年七八岁。错误。

    C项:“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岁,十三岁的女孩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并非十五岁。错误。

    D项:“加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正确。

  • 第4题: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A项“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孩子,借指幼年;B项“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即指15至20岁;C项“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D项“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所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 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占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A项,垂髫:指幼年儿童;B项,束发:指代十五岁左右的少年;C项,豆蔻:借指少女十三四岁。本题当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