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

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 )

    A、镜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D、本我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女,26岁,已婚,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李某表情惊慌,服饰不整,由其父母带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李某:我,最……最近很害怕,心里不踏实,我们教研组组长换人了,我害怕原来的组长迫害我,我觉得她怀疑是我在背后搞鬼让她下台的;我害怕新组长整我,因为我和新组长有矛盾,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换组长,我从不问这些事……
    心理咨询师:那你怎么觉得组长要害你呢?
    李某:她们两个人下了课就坐在一起嘀咕,有一次我去组长办公室,她们俩看我进来立刻不说话了,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
    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实际上与你无关呢?
    李某:不可能,我连上课时都听到她们俩议论我。她们还派同学监视我,呼啦啦一群人,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有时我实在害怕就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学让其父母开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讲课了,上课我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故意要看我的笑话,她们为什么都要和我作对呢?我头都要炸了,总是有声音和我对话,让我“滚蛋,滚蛋”。
    心理咨询师:建议你去精神专科做做检查,那样对你有好处。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得精神病,我没病。

    李某的症状包括()。多选
    A:错觉
    B:被害妄想
    C:幻觉
    D:特殊意义妄想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法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摄入性会谈:用于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等。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以帮助。本案例中的对话呈现的是初诊接待阶段,咨询师为了解求助者目前的状态,并就求助者某些疑似精神病性症状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区分,属于鉴别性会谈。故正确选项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障碍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等谋财害命活动。本案例中提及“我害怕原来的组长迫害我……我害怕新组长整我”,有被害妄想的症状。“我连上课时都听到她们俩议论我。总是有声音和我对话,让我‘滚蛋,滚蛋’”,表明该求助者出现幻听的症状。特殊意义妄想是指患者会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而该案例中没有提及。故正确选项为BC。
    【考察重点】精神病性障碍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首先根据案例中判定,李某在上课时都能听到别人的议论,从逻辑和常理来分析,其最有可能的是出现了幻听的症状。而由于求助者的幻听内容清晰、生动,并且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用耳听到声音),属于真性幻听。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精神病性障碍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关系妄想即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在案例中,李某认为别人讲自己的坏话,由此判定其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即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其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在案例中,李某认为别人想害他,由此判定出现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即患者常常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自罪妄想即患者会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甚至觉得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故正确选项为AB。
    【考察重点】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识别【试题解析】解析同上题。故正确选项为AC。
    【考察重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试题解析】该求助者出现幻听的症状,属于感知觉障碍。案例中提及“现在我都无法讲课了”,表明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已经受损。故正确选项为A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诊断时,首先要确定其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根据郭念锋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不一致,出现幻觉(幻听)、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无自知力(说自己没病),被动求医(由父母带来),所以可以判断该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故正确选项为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结果【试题解析】解析同上题。故正确选项为D。
    【考察重点】自知力的识别与判断【试题解析】“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而本案例中,李某出现了幻听、妄想等异常症状,却一再认为自己没病,表明她已经完全失去对自己症状的“自知力”。故正确选项为C。
    【考察重点】对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处理【试题解析】根据初步诊断,李某的心理问题已经属于异常心理,所以最恰当的处理就是转诊至精神科,进行治疗。故正确选项为D。

  • 第3题:

    5、小浩,初二学生,最近妈妈发现他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觉得我的人生很迷茫,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路过XX大厦时,看着它那么高,我就想如果最它的最顶层跳下去是不是我就解脱了,是不是我就不用面对每天的生活,我觉得活着好累好累啊,以前我觉得看动漫挺有意思的,可是现在连我最喜欢的动漫都不想看了,我真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不合法,父母不得擅自拆阅孩子信件

  • 第4题:

    处于_______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觉得我怎样?”等等。


    正确答案:
    关注生存

  • 第5题:

    这是一段爸爸和4岁多的女儿的对话。
    女儿:“爸爸,我不想上幼儿园。”
    爸爸:“为什么啊,幼儿园不好吗?”
    女儿:“我要和熊熊玩。”
    爸爸:“不上幼儿园就不是好孩子了。”
    女儿:“是好孩子,不去幼儿园。”
    爸爸:“不行,一定要去幼儿园。”
    女儿:“不去,呜呜……”
    爸爸:“别哭了,为什么哭,不是好孩子。”
    女儿:“呜呜,是好孩子,爸爸不让我陪熊熊。”
    爸爸:“……”
    请从这段对话中,分析该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对如何发展这段对话给予这位父亲建议,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案:
    解析:
    (1)从这对父女的对话中,可以看到,4岁多的女儿基本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①自我概念的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早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很容易把自我、身体与心理混淆起来。 因此,幼儿的自我概念是物理概念,儿童对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物理体验不加区分。材料中幼儿认为,我是好孩子,和陪熊熊以及去不去幼儿园没有关系,体现此点。②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是3.5~4岁,5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材料中幼儿对于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依赖于爸爸的评价,在乎爸爸对于自己是否是好孩子的评价。③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4岁,5~6岁的儿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表现出委屈和哭闹的情绪,体现此点。④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在3~4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于幼儿的皮质兴奋机制相对于抑制机制仍占很大优势,所以幼儿更多地表现为冲动性,幼儿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弱的。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就委屈地哭起来,不能控制,体现此点。
    (2)对父亲的建议:在和女儿的交往中,父亲显得过于强硬,容易伤害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父亲应该以缓和的语气,与女儿商量,怎样才能做一个更乖、更好的孩子。既不伤害她的自我评价,又能引导她上幼儿园。例如,可以跟她说,如果上幼儿园,就让她抱着熊熊到幼儿园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