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2分)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2分)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1分)

  • 第2题:

    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 第3题:

    德育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德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德育的意义:
    (1)加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加强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主要任务:
    (1)在思想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2)在政治上,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
    (3)在道德品质上,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3)劳动教育;
    (4)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5)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 第4题:

    我国中学德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每一原则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 第5题:

    我国中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