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题目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相似考题
更多“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树立哪些科学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1)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与其他职业劳动中加工的对象不同,他不是处于承受加工的被动地位,而是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主体。这种能动性与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致时,就能成倍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否则,就会削弱教育力量。所以,教师不可能无条件地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无论采取什么内容和方法教育学生,必须切记: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教师多么尽心,教育教学活动根本不能达到实质效果。
    (2)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尤其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快速成熟时期和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各方面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同时,学生身心在发展中出现的多种特征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者从学生某一时段或情境的表现出发,过早地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预见或定论,也是不正确的。
    (3)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性还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唤起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等。教育正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多面性,才确定了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4)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育理论中,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学生发展分成几个方面的指标;在教育实践中,为了构建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我们也把学生的身心素质分成几个方面。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是一个统一体。所以,教师应树立“完整人”的学生意识,从整体发展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和方法,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

  • 第2题:

    请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论述教师加强教学创造性的主要策略。


    正确答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的创造性:(1)运用适合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戈登的“集体研究制”和帕尼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2)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教师要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超越给定信息,利用给定信息创造新信息。(3)发挥直觉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直觉空间。(4)帮助学生形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教学要把学生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5)加强教学的艺术性。艺术比科学更能体现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 第3题: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A.知识观 B.品德观 C.学生观 D.教学观

    A.知识观

    B.品德观

    C.学生观

    D.教学观


    AB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 第4题:

    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5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线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即认为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本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1、知识观:(1)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什么是建构呢?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序两方面的统一。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四)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主要受维果斯基的影响,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社群,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学习形式。
    (五)情境性学习: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六)简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建构主义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还存在着分歧。缺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

  • 第5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1)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2)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1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