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式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B.实质教育论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C.实质教育论主张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等具有实用意义的学科D.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都有其合理的部分,也都存在着片面性4

题目

下列选项中,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式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B.实质教育论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

C.实质教育论主张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等具有实用意义的学科

D.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都有其合理的部分,也都存在着片面性4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选项中,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式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B
    解析:
    形式教育论者是一种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的理论。而实质教育论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它是一种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专家点拨在备考复习时,考生需要牢记一些教育学说所提倡的理论并避免混淆。本题中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属于对立的教育学说,二者都有片面性,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人为地割裂开来。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 第2题:

    请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 - 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1)理论基础方面:形式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理论和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论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统觉心理学。(2)教育目的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而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实质教育论则主张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使学生的身心对社会的实际生活产生广泛的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3)课程内容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形式课程;实质教育论主张学习实科课程。(4)教育实践方面:以形式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公学、文科学校等;以实质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实科学校等。二者各有利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知识与技能并重,内发与外铄并重,将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3题: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智力训练的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教育论

    D.经验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 第4题:

    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学习某些知识技能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答案:D
    解析: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 第5题: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答案:
    解析: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 - 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1)理论基础方面:形式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理论和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论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统觉心理学。(2)教育目的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而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实质教育论则主张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使学生的身心对社会的实际生活产生广泛的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3)课程内容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形式课程;实质教育论主张学习实科课程。(4)教育实践方面:以形式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公学、文科学校等;以实质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实科学校等。二者各有利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知识与技能并重,内发与外铄并重,将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