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题目
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小学方面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其中,幼小衔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A.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期
    B.进行某些方法强化训练 .
    C.幼儿园、小学、家庭通力协作
    D.避免“小学化倾向”

    答案:A,C,D
    解析:
    此题宜采用排除法。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小学的适应性,要避免某些方法的强化训练。B选项可以排除。

  • 第2题: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实质问题是( )。


    答案:C
    解析:
    幼儿园与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幼、小衔接问题实质是儿童(主体)的适应问题。

  • 第3题:

    试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答案:
    解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入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 第4题:

    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研究成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 B、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 C、小学幼儿园化的问题
    •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下列关于幼小衔接的说法不对的是()

    • A、幼小衔接要由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完成
    • B、小学低年级课程必须考虑以幼儿园课程为基础
    • C、幼儿园课程要考虑小学课程的需要
    • D、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最根本的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正确答案: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实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入学意识。通过参观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恐惧感。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缩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情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同时,对大班的幼儿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认字、算术知识的学习。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小学有许多新的规则和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则,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 第8题:

    填空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____。

    正确答案: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研究成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C

    小学幼儿园化的问题

    D

    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有:建立“()”中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贫困地区、社区、家庭、教育机构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正确答案: 儿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在公共学前教育出现之前,幼小衔接主要是指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

    课程的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答案:A
    解析:
    幼小衔接根本上是解决生理、心理等的适应性。

  • 第14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读写算问题

    答案:A
    解析:
    幼小衔接是指教育机构和小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避免和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进入小学的发展及终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主要是幼儿的适应性问题。

  • 第15题: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及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体现在:
    1、教育要求和环境上的差异;
    2、主导活动方面的差异;
    3、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4、师生关系方面;
    5、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的差异;
    6、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4、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第16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是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小学教育的要求与内容,在日常的教育中自觉做好配合工作。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有:建立“()”中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贫困地区、社区、家庭、教育机构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正确答案:儿童发展

  • 第18题:

    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 D、课程的问题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

    幼儿读写算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幼小衔接是指教育机构和小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避免和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进入小学的发展及终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主要是幼儿的适应性问题。

  • 第20题:

    单选题
    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

    课程的问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 第21题:

    判断题
    昆体良和夸美纽斯对幼小衔接的探讨指的是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是()。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

    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及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体现在:
    1、教育要求和环境上的差异;
    2、主导活动方面的差异;
    3、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4、师生关系方面;
    5、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的差异;
    6、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4、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正确答案: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实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入学意识。通过参观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恐惧感。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缩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情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同时,对大班的幼儿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认字、算术知识的学习。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小学有许多新的规则和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则,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