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写作。要求:(1)以下面谱例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3分)(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7分)

题目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例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3分)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7分)


相似考题

3.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清流》【教学对象】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主要目标】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2.视唱歌曲旋律(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lu"进行两声部合唱。3.歌曲分析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4.老师写作示范(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5.学生尝试写作(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师:许多同学都写得较好,但老师更欣赏刘红同学写的旋律,主要有几点值得赞赏.....结尾的三个音,比老师写的更有特色。(3)学生练唱刘红同学的低音部旋律,并与高声部合唱。三、小结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1)第一问是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同头换尾可以理解为两个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前两小节照抄,后两小节进行变化,但要求第二乐句是一个乐段的结束句,因此,最后要结束在主音上。(2)第二问要求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也就是说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应当是全新的旋律素材,而第二乐句应当再现第一乐段的材料最终收束乐段,结束在主音上。
更多“旋律写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2乐句,构成第1乐段。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


    答案:
    解析:

  • 第2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分别以谱例中乐句作为第1句和第3句,创作第2句和第4句。(6分)

    (2)完成后的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4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理解与运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负责音乐内容的呈示性陈述,第二段负责音乐的继续和结束。题干中给出第一句及第三句,因此,在创作第二句时,要注意旋律的终止;在创作第四句时,应注意旋律对第一句或第二句的再现。

  • 第3题:

    按下列要求创作旋律。
    要求:(1)为下列的旋律创编第二句旋律和第四句旋律。(5分)
    (2)结束在主音上,旋律具有结束感。(5分)


    答案:
    解析:

  • 第4题:

    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

    (1)变奏一:加花变奏。(4分)

    (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3分)

    (3)变奏三:变换为小调式。(3分)

    主题:


    答案:
    解析:
    本题共三问,要求运用加花变奏、变换拍子和变换调式的方法对原有的 旋律进行改写。

    (1)加花变奏,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旋律发展手法之一,指的是用装饰 音把旋律装饰起来,使其更为丰富。其手法有两种:①原板变奏,保持结构而使骨干音提前或延迟出现;②增减板变奏,扩充或压缩节拍,增减速度放慢,减板速度加快,民 间称为“快减慢繁”法。两种方法选其一即可。

    (2)改变成三拍子来记写,实际上就是 将音值重新组合,每小节三拍即可。

    (3)变换为小调式,改写见参考答案。

  • 第5题:

    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
    (3)变奏二:变换为小调式。
    主题:


    答案:
    解析:

  • 第6题:

    (8分)四部和声写作:请用正三和弦为下列旋律配和弦,中间须用到六和弦。


    答案:
    解析:

  • 第7题:

    (4分)分析下列各旋律的调式调性,写出其调名。
    (1)下列旋律的调名是__________。

    (2)下列旋律的调名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D和声大调。 (2)F宫五声民族调式。

  • 第8题:

    穆索尔斯基的旋律写作相当出色,最精彩的作曲技法是配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是《()》,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他用一个固定的旋律来代表曲中的女主角,这一旋律他称为“()”,在每一乐章以不同面貌出现。


    正确答案:幻想交响曲;标题/文字说明;固定乐思

  • 第10题:

    哪一项是演歌的传统对日本流行音乐风格造成的影响?()

    • A、重视交响化的编曲
    • B、重视旋律写作
    • C、音乐突出强劲的节奏动感
    • D、突出效果器失真音色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判断题
    穆索尔斯基的旋律写作相当出色,最精彩的作曲技法是配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是《()》,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他用一个固定的旋律来代表曲中的女主角,这一旋律他称为“()”,在每一乐章以不同面貌出现。

    正确答案: 幻想交响曲,标题/文字说明,固定乐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老师在‘创作’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沂蒙山小调》,并分析其‘鱼咬尾’的发展手法,然后用该手法写作旋律”,该教学活动是( )。


    A.自由创作
    B.采风创作
    C.命题创作
    D.模仿创作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分析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得出:“鱼咬尾”的手法,并用这种“鱼咬尾”来进行写作,属于运用模仿歌曲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 第14题:

    复调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对比复调的手法创作第2声部。
    (2)根据二声部对位写作第三声部。


    答案:
    解析:

  • 第15题:

    为下列旋律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将下列乐句补充成一个3小节乐句。(5分)
    (2)用模进的写作手法。(5分)



    答案:
    解析:

  • 第16题:

    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 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 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

    A. 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 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 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
    C. 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 写作 8 小节变奏
    D. 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答案:C
    解析:
    A项属于表演活动;B项属于创造活动,但其不符合九年级学段的学情,难度较高;C项属于创造活动;D项属于欣赏活动。

  • 第17题:

    分析下列单声部旋律,并回答问题。

    (1)写出该旋律的调式名称。(2分)
    (2)写出该旋律的主音音名。(2分)
    (3)用简谱写出该旋律的调式音阶。(2分)

    (4)写出该旋律的调式名称。(2分)
    (5)写出该旋律的主音音名。(2分)
    (6)用简谱写出该旋律的调式音阶。(2分)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基础旋律可以分为声乐旋律和器乐旋律。(  )


    答案:对
    解析:

  • 第19题:

    服装设计的旋律与音乐旋律不同,它是一种可见的旋律,能使人派生出一种优美的旋律感,典型式主要有()。

    • A、形状旋律
    • B、色彩旋律
    • C、结构旋律
    • D、材料旋律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旋律的模进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手法,它保留了旋律的基本()关系和节奏型态,在()上重复旋律。


    正确答案:音程;不同高度

  • 第21题:

    由低到高的旋律音程叫下行旋律音程,由高到低的旋律音程叫上行旋律音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理查•斯特劳斯的的歌剧作品中,剧情‘荒诞恐怖、音乐尖锐前卫、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论的有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戏剧写作的《莎乐美》,以及根据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戏剧而作的《()》,按照18世纪音乐体系写作的《()》,有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维也纳圆舞曲节奏,酷似莫扎特的歌剧风格。


    正确答案: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

  • 第23题:

    判断题
    由低到高的旋律音程叫下行旋律音程,由高到低的旋律音程叫上行旋律音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